刘尧
[摘要]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体现出中国特色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取向是:突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彰显中国特色公平正义的教育理念、构建中国特色学生创业的补偿机制、凸显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民主内涵、完善中国特色学生权利的保障制度与推动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法治进程。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改革取向
[中图分类号] G52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6-0027-04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国家为了普通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规范学生管理行为,教育部依据高等教育法、教育法以及有关的法律与法规制定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法规。学生管理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伴随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修订的。比如,1990年出台的《规定》中,在校學生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要作退学处理的有关规定,在 2005年《规定》修订的时候就被取消了。2017年2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对 2005年《规定》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并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新规》不仅及时反映了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新思想与新战略,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而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需要,融入了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等新的内涵。具体来说,《新规》体现了中国特色高校学生管理的以下改革取向。
一、突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
当今中国,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部分人群中蔓延,在中国发展的道路问题上,既有走“封闭僵化老路”的不良思潮,也有走“改旗易帜邪路”的不良思潮。这些不良思潮在高校也是存在的,最突出就是个别学生热衷于追捧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高校是责无旁贷的。习近平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高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凝聚广大青年学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
《新规》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强调恪守学术道德,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等等[1]。《新规》是高校学生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体现,具有创新性、规范性、时代性等特征。
《新规》增加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求“学生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对高校学生的基本要求。《新规》更新的融入和准确的表述了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内容。进一步明确高校学生管理的新任务是,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2]。
《新规》还将“恪守学术道德”作为学生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明确要求学校要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对学生学业等方面的诚信信息以适当方式进行记录,对失信行为建立约束和惩戒机制。对失信行为严重的,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有违学术诚信一些学生,可以对他们获取荣誉、学位等做出相应限制。《新规》明确高校培养人才和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要求切实把培养目标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彰显了扎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
二、彰显中国特色公平正义的教育理念
近几年来,高校对贫困生助学金发放的“奇葩”规定五花八门,有的规定贫困生不能穿XX名牌服饰、有的规定贫困生不能使用XX牌手机、有的规定贫困生不能用手提电脑、有的规定贫困生每顿饭菜不能超过X元,等等。2016年11月,一则“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的网帖曾迅速走红,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学生资助公平的广泛热议。虽然“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只是一则小网帖,但它反映出发放国家助学金所存在的大问题。事实上,国家助学金能否公平正义地发放到贫困生手里,对于政府、高校和贫困生都是一件涉及教育公平的大事。
因此,《新规》完善了有关学生权利的救助制度,形成了有效便捷的纠纷调节机制。高校根据有关规定对國家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进行分配,是高校依法从事的工作。国家为了履行保护贫困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由公共财政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则是一种重要保护形式。《新规》要求,高校应当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并按照国家规定对贫困生提供教育救助,保证贫困生不因贫困而放弃学业。贫困生如符合申请条件而被拒绝,高校就涉嫌侵犯贫困生受教育权和财产权,贫困生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由此可见,《新规》强化了高校保障教育公平的责任,更有利于保护贫困生的受教育权[3]。
《新规》还健全了涉及公平正义的有关学生奖励等制度,要求高校对如公派出国留学人选、确定国家奖学金与助学金、推荐免试研究生,以及给予学生表彰奖励等等赋予学生利益的相关行为,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选拔、公示制度,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进行。与此同时,《新规》还对学生的处分程序进行了规范,新增“学生申诉”明确了申诉程序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监管措施,得到。《新规》着力依法构建新型学校与学生关系,强调高校要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2015年9月,湖南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大二学生,被学院要求通過抓阄的形式来选择所学的专业。湖南省教育厅有关人员还表示,“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公平的。”湖南南华大学通过抓阄分配专业是否公平正义,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和议论。鉴于此类情况,《新规》提出了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如果对其他专业感兴趣并有专长就可以申请转专业的原则,同时,对不得转学的具体条款和情形进行了必要整合,给出了转学的条件与程序要求。这样规定,是对学生教育选择权以及其他学生教育平等权的保护。
三、完善中国特色学生权利的保障制度
《新规》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要求高校鼓励要大力支持学生休学创新创业,不仅审批程序要简化,而且还要放宽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并执行灵活的学习制度。还提出了更加人性化学生管理意见,比如,在学生因退学、休学甚至取消学籍或开除学籍等情况下中断学业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修课程及所获得学分,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予以保留。《新规》对高校依据社会需求适当调整专业时,应当尊重和积极满足学生合理的转专业要求,在校学生可以转到其他相关专业就读,等等。
《新规》增补了赋予学生利益行为的有关规范性操作,更加完善了有关学生申诉和处分的程序。比如,在“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中,将“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明确纳入学生权利的范畴,强调在校期间学生依法平等享有相关权利,等等。对于学生处分和处理决定,明确了邮寄、网站、媒体等等送达方式,申诉期限进一步明确为从学生知道、或应当知道处理、或处分决定之日起计算等。这样规定不仅能很好保护学生的知情权及其他合法权益,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处分规定的育人效应[4]。
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一直受到“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影响,学生管理的程序性规范长期落后于实体性规范。从我国已经出现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发生纠纷来看,近些年来大多都指向于程序性问题。对此,《新规》从切实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学生处分告知、学生申辩和申诉制定,并且新增了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监管职责,以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受理学生申诉的规则。尤其是加强了学生申诉制度建设,更加凸显了《新规》力求学生权益保护最大化的目的。
法律权威是需要正当的法律程序来保障的,只有通过正当的程序,才能防止权力运行的任意性,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此,《新规》提出,对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案件,以及定性存在争议与处分事实不清的案件,为保证学生申诉处理程序公开公正,可以采取的听证方式进行。对除学籍处分之外的处分,学校应设置一定期限到期予以解除。高校对违纪学生要多采取教育挽救,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权益。《新规》的实施,将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四、凸显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民主内涵
《新规》根據新时期高校民主管理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理顺了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更加突出了学生在高校治理的主体地位。《新规》规定学生在遵守学校章程的基础上,享有章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学生享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新规》新增了“学生有权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并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新规》的这些新的规定,充分彰显了在高校治理中学生应有主体地位,也为学生民主权利依法行使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现代高校治理中,学生不仅仅是高校管理的被动客体,也应当成为高校管理尤其是自我管理的主体。因此,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观念,承担起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责任。为此,《新规》明确强调,不仅高校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实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而且学生也要在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维护和创造整洁、优美、安全、文明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新规》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做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民主管理思想。
《新规》在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同时,更加强调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组织形式,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为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依规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尤其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事实上,高校的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维护广大学生正当利益的组织。因此,高校要通过建立健全这些学生组织及其规章制度,发挥学生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丰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内涵。
新世纪以来,我国推动高校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树立服务学生意识,积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营造了良好环境的促进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实现自我管理,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更加民主化、人性化。鉴于此,《新规》明确提出,高校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更加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比如,学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辅修、选修与跨校修读课程的权利给予保障。不仅如此,《新规》还新增了学生只要参加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所修课程获得的成绩(学分),经过学校审核同意后则予以承认。
五、构建中国特色学生创业的补偿机制
《新规》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改革支持。在“考核与成绩记载”部分,新增了“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的内容。为此,《新规》还增设了将创新创业折算学分、计入成绩;建立了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设置了休学创业复学学生转专业的相关制度。这一系列制度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教育选择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新规》还从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不仅在校学生可以申请休学开启创新创业历程,而且新生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去创新创业;不仅休学创新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而且他们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以及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等等都可以折算成学分。《新规》倡导的学生休学创新创业,是大学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及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
《新规》开启高校的“弹性学分制”,不仅扩大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有利于学生依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自我发展方式,而且还可以给自主创新创业的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关键是成果可以计入学分,学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这些灵活的政策出台并不意味着《新规》号召高校学生都去休学创新创业,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鼓励学生把学业和创新创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实施创新创业折合学分制度,有利于学生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在校学生休学创新创业和弹性学制,也为有志出现创业的学生搭建了实现理想的制度平台[5]。
《新规》提供的完善的制度保障,为有志于创新创业先行先试的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长处、发掘自己的潜力。学生休学创新创业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则可以回校继续学业,如果创新创业风生水起,则可以继续创新创业,自己觉得需要回学校学习时再次返校完成学业。如此更加灵活便利的制度,学生可以进可以退,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但是,《新规》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各高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台更为精准的配套实施细则,解决将要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推动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法治进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的高教诉讼推动着我国高校治理法治化进程。从全国各地法院受理的学生诉讼高校的案件来看,大约有招生录取问题、学生伤害事件、毕业(学位)证书撤销、学位论文抄袭、转学转专业问题、学生被劝退学、取消學生学籍、开除学生等许多情况,这些情况大多涉及《规定》的适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规定》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则是重要依据和标准。为此,《新规》结合高校学生管理行为对学生权益的影响程度,建立健全了学生权利保护制度,构建了校内和校外、行政和司法相结合的学生权益纠纷调节机制。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高教诉讼和原有学生管理法规缺失等等问题,《新规》从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具体任务、完善了学生学籍管理等等制度,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要求高校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处理各项学生事务,为高校依法依规实施学生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新规》还理清了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在学生管理上的关系,明确了高校是学生管理的责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则履行依法监督和服务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了高校自主管理。
《新规》在强调依法治校之外,还充分重视高校章程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特别强调高校要依照章程的进行治理,并支持和保障學生依法依章参与学校治理,引导学生依照章程行使自己的权利与履行自己的义务。根据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规》增加了一些相应的新条款。比如,在取消学籍、取消入学资格、撤销学历(学位)以及对学生采取必要措施诸方面,为高校行使权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授予高校对学生的处分权,为高校学生管理权力的行使给予了法律依据。
《新规》根据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新变化,进一步理顺了学生与高校的关系,明确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既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是对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为高校法治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要通过《新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组织机构、完善学生管理的制度体系、增强学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识、维护学生管理的程序正当、规范学生管理权力行使的过程、避免学生管理权力使用的任意性,积极推进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进程,逐步形成学生管理的良好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秀红.新版高校学生管理规定9月1日施行[N].中国教育报,2017-2-17(1).
[2][4]万玉凤.聚焦·新版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新”在哪[EB/OL].中国青年网,2017-2-17.
[3] 专家解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N].中国教育报,2017-2-21(3).
[5] 新版《高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央广网,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