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摘 要] 传统的学分制考核形式,不能全面体现个体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办专科院校,部分专科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能力相对不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具备相对较好的特长基础,试图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和差异化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成长档案为工具,把“学生特长提升+学分考核”纳入学期考核体系,试图探索民办专科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差异化理念;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60-02
一、问题概述
众所周知,民办院校毕业生在院校知名度、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不具备太多优势,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现行的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从生源来看,单纯以高考成绩来衡量,民办院校生源层次相对较低,学生学习能力整体低于其他院校。但是以笔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几年的经验来看,民办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特长基础,且参与校内外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纵观现今的学生培养模式,无非是“出勤率+考证+期末考試”,考核标准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在这一模式引导下,民办院校学生管理者疲于周旋在学生请假是否撒谎、学生逃课如何批评教育等事务中,师生关系紧张,更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破除学分制单一考核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成才动态档案,以“成长档案+学分”双重考核机制,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努力发扬自我优势,挖掘自身特点,实现自身核心优势的成长,是民办院校学生培养的方向和重点。
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和差异化管理理念
(一)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内涵
1.理论内容
1966年,美国心理学、管理学家卡曼(A.K.Korman)根据领导“四分图理论”和“管理方格理论”,结合阿吉里瑞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形成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不仅受工作任务和工作关系的影响,而且受到下属成熟度的影响,管理者应根据下属的成熟度采取相应的领导方式,以实现有效领导。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授权型。基于此,当下属成员普遍处在不成熟阶段,应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管理方式,即命令式;当下属成员处于初步成熟阶段时,应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管理方式,即说服式管理;当下属成员处于比较成熟阶段,管理者应采取“低工作—高关系”的管理方式,即参与式管理;当下属成员达到成熟阶段时,管理者应采取“低任务—低关系”的管理方式,即授权式管理。
2.理论指导意义
学生管理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职工管理,但是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成效仍然受到學生心理成熟度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严格的校级校规来约束学生的违纪行为,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但是却无法真正改变学生不积极作为的做法,如被动上课、被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等的消极态度,不仅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只有深入地理解和信任,准确把握学生在不同心理成熟阶段的表现,适时调整管理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差异化管理理念的内涵
所谓差异化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管理者通过对不同成员个性的观察及测量,制定出能够激励他们为组织作出最大贡献的相关管理措施。这样的管理理念重视作为组织成员的个体差异性,并且能够认识到个性差异的存在会对组织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认识基础上,作为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个体差异的互补效应,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保证组织成员个体发挥潜能,让其得到发展的同时达到组织目标。
相比其他高校,民办院校学生个性特点多元化,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可根据学生大学生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差异化管理理念,分类、分层挖掘、引导学生发扬、展示、提升自身优势,建立学生动态成长档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考核机制的组成部分。
三、民办专科学生分阶段差异化行为表现
(一)一年级低成熟期的盲目、迷茫
一年级是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起点,他们对大学生活既充满了期待,又有一些陌生和恐惧。他们本以为大学生活轻松自在,无忧无虑,但是民办院校“安全第一”的办学理念,必然要求各级学生管理单位严抓出勤率,会对这些在中学阶段就学习意识松懈、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笔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所带2015级投资与理财专业共65名学生,其中一半以上学生具备乐器、唱歌、跳舞、篮球、足球方面的特长。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高考成绩较低,学习能力较弱且层次不一。
综合来讲,大一阶段的学生服从意识较强,内心比较冲动,容易跟风,参与校园文化互动积极性较高,但是自我定位能力较弱,挫败感也会很强。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此阶段学生管理部门各级管理者应采取高指导、高关心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定位。
(二)二年级自主阶段的个人心理平稳期
经过大一阶段的迷茫和盲目、激情和冲动,步入二年级的学生心态逐步平稳,社交圈子基本定型,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基本上是以宿舍为社交范围,加入社团组织的学生在积极谋求在社团组织中的晋升和价值实现,此阶段的学生心理上逐渐趋于成熟,不再希望学校管理老师过多干预、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仍然较弱,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行为表现上开始出现迟到、旷课和热衷于参加小圈子的聚会,且对学校各项制度不再那么畏惧,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民办院校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加强心理引导,加强家校共建。
综合来讲,此阶段的学生需要分类管理,对心理成熟度较高的学生以其自我管理为主;对心理成熟度较低的学生,必须在加强纪律控制的同时,高度关心他们的心理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三)三年级被动成熟期
专科学生大学生涯过渡期较短,二年级刚过去,就进入毕业期。从心理成熟度来讲,专科学生在三年级阶段属于被动成熟,他们不得不考虑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随着毕业的来临,他们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上有类似一年级入学新生的紧张、无所适从的恐慌感。在此阶段,多数学生希望能与学生管理工作者经常进行情感交流,认可低工作、高关心的工作方式。
从以上分析来看,民办专科学生在不同年級确实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成熟度,其行为表现也存在着差异,基本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期望也随着变化。
(四)形成阶段性成长档案记录
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表现,形成阶段性成长档案。该成长档案重点记录学生特长表现及提升计划、完成情况。要求学生每个月填写,学生管理者应与学生讨论成长收获,帮助学生明确、确定特长提升目标。每学期结束此档案将被汇总至教务处存档,作为学生在校表现的一部分,融入以学分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度。
四、民办专科学生分阶段差异化管理路径探析
通过对不同阶段学生差异化表现分析,形成月度、学期、学年度学生成长档案,借助这个工具,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共同探讨成长途径。
(一)高指导、高关心大一阶段学生适应校园生活
一年级学生的情感丰富、脆弱,相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他们渴求建立新型、稳定的社交圈子。入学教育、社团招新为一年级新生创造了条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高指导、高关心一年级新生,鼓励、帮助他们踊跃参加社团活动,勇敢展示自己的才华,逐步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这对整个大学生涯至关重要。
(二)低指导、低关心与高指导、低关心二年级学生
作为学生管理者,面对此阶段的专科学生应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对高成熟度的学生,努力为其提供实现自身才华的机会和空间,指导、帮助这些学生协调各种社交关系,从特长发挥和社交能力上帮助其成长成才。
针对心理平稳但是成熟度较低的学生,采用“胡萝卜+大棒”的方法,一方面利用学校规章制度严抓严控,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另一方面采用家校共建模式,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自信,发现实现自我的途径,多批评的同时要多认可,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三)高指导、高关心三年级学生就业和心理压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临近毕业,他们在内心感慨大学时光将要结束的同时,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慌、紧张感随之诞生,尤其民辦院校的专科毕业生,他们面临着就业市场的分层分级、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此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除了按照学校要求做好毕业生工作之外,应尽力做好专升本解释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大学生涯的收获,利用已经建立的学生成长档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区别于他人的、带有自己特点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一味追求“大而上”的企业,帮助他们认识到,需要自己,同时自己能做好的就是最好的工作岗位。此时,高指导、高关系的工作方式比较适合。
(四)学生特长提升动态档案+学分制考核综合衡量
传统学分制考核机制,对本科生比较适合,但是对本身高考分数差、学习能力较弱的民办专科生非常的不适应,严格的考勤制度只能管住学生进教室,但是不能修正学生玩手机、睡觉的学习状态。
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差异化表现,建立学生动态成长成才档案,期望在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联动配合下,创新“特长提升+学分考核”的全面考核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五、结论
民办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能力相对不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特长,单纯以学分制的考核制度不能全面体现个体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试图构建学生“特长档案+学分制”的培养思路,期望在此思路的引导下,民办院校各级管理者能够重视培养个体学生的核心优势,以学生成长档案为工具,把学生“特长提升+学分考核”纳入学期考核和学生管理体系,共同努力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优势。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各位学者对民办专科学生群体学习、成长状况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徐承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型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3(2).
[2]王茜.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2016(4).
[3]刘雄.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班级管理[J].管理者探索,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