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敏 周仲文
[摘 要] 跨专业订单班是指校企合作突破专业、年级的限制,由企业面向在校学生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重新组合成立虚拟的“新班级”,学生利用选修课或课外时间接受相关专业实践培养,并到企业参加见习和顶岗实习。跨专业订单班不仅可以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是企业储备人才的一种定向培养模式。结合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跨专业订单班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取得的培养效果进行具体的描述。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跨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64-04
一、高职院校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实行的是三年专科学制,由于受我国国情、文化、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定位及对企业参与度的政策等因素影响,高职教育始终未能彻底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仍然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或变相的“老三段”式。重心错位,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十分薄弱。并且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发展难以适应职业结构频繁变动的矛盾,这必然严重影响专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最终影响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不能达到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高职院校功能定位更加清晰。高职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2010年教育部提出,“推进校企合作”是“开创职教科学发展新局面”,由此把“校企合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走的一条办学之路。各高职院校也认识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转化,从“学科中心”到“受教者中心”转化。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如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以美国为代表的CBE(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模式;国际劳工组织推广的MES(就业技能模块组合)模式等,并进行了符合国情、校情的各种改革尝试。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将人才培养模式归为14类。三明治式、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占模式总数的65.16%,说明这四种模式是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主流。而选择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模式的又占模式总数的29.03%,这与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推行的相关政策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教学做模式、证书模式、过程模式的也占一定比例,达到18.06%,表明重过程、重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观念已为不少院校所接受。统计表明,有78.5%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4~8种,个别院校有12种,这些现象表明各高职院校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期望借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但人才培养模式过多,会造成模式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冲突,协调困难、功效降低等问题。
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青睐。“订单培养”指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培养过程的管理,指派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门人员到学校兼课,同时接纳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奖、助学金,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实现校企、产学深度融合,是目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的重要途径。
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三个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自其出现以来,便受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各方面好评,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二、跨專业订单班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讨
(一)跨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中各种校企订单班纷纷推出,力求让学校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及企业用人需求达到“三赢”的效果,但是,看似火热的外表下却难掩隐忧。订单班学生流失量大、学生离职率高等问题日见凸显。显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不一致是导致流失量大的主因。有意向加入订单班的学生因为专业限制,不一定能加入心仪订单班;而已有订单班的学生并非都愿意到订单企业工作。为缓解这一矛盾,企业和学生双方需求契合度更高的跨专业订单班。
1.跨专业订单班模式介绍
跨专业虚拟订单班是指校企合作,突破专业、年级的限制,由企业面向在校学生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重新组合成立新班级,学生利用选修课或课外时间接受相关专业实践培养,是企业储备人才的一种定向培养模式。
跨专业订单班在校内不形成实体班级。在校期间,各专业学生在原班级分散学习,原专业教学计划不需要作出调整。参加虚拟订单班的学生采取学生自愿原则,由企业根据自己需求,发布招生信息,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推荐,经企业考核面试,合格后即可成为基础学员。企业需要集中培训时,由学校指定的班主任负责召集学生,安排培训场地和设备。培训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与学生的专业教学不冲突。跨专业订单班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組织。高校与企业建立快速的信息沟通机制,整合学生的理论教育、集中培训、业务实践、顶岗实习和就业各环节,做到校企无缝衔接。专业基础理论由高校负责,企业承担专业技能集中培训、业务实践和顶岗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度参与。跨专业订单班具有高度灵活性。学校可按照企业岗位需求批量定制,组建虚拟订单班,跨专业、跨年级灵活组合。通过引入企业培训模块,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毕业后,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是否成为企业的员工。
2.跨专业订单培养的效果
跨专业订单培养模式解决了单一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很多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缩短企业人才培养的时间;节省人才培训费用;学生就业后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加速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等。
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节省学院实习经费投入,更好地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行跨专业订单培养,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有利于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促进教师与知名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实践技能;可以更好地了解高端企业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储备知识和发展职业生涯。促进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与发展。
對于学生来说,实现跨专业订单培养可以使学生不必受专业限制,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可以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可以更好地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极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可以实现就业理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等。
对于社会来说,由于跨专业订单培养模式解决了由就业矛盾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保障了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等问题,最终达到了学生、企业、学院多方共赢,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形成跨专业订单培养长效机制
如何让跨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真正发挥其功效,成为高质量就业的一副良药呢?专业订单培养必须兼顾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最佳契合点。(1)校企互动是关键,双方均应深入了解,多沟通走访,提供的岗位一定要有技术含量,相关待遇要明确承诺;(2)学生指导是重点,引导学生对理想和现实要把握好分寸,从基层做起,有“空杯”心态;(3)企业参与是保障,提早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提高学生认可度和适应性;(4)人才质量是核心,学校一定要本著对学生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开展跨专业订单培养,切不可只做表面文章。
三、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跨专业订单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制三年,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备案的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
学院现设有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旅游系、应用技术系、信息工程系和艺术系等6个系,共有35个专业及方向,覆盖了现今高就业率的优势行业。学院通过大力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着力打造从事房地产、建筑工程、汽车、物流、旅游、酒店管理、IT、商贸、经济、服装设计、动漫、艺术设计等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学院深度践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万科集团、首旅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圆通物流、广州嘉逸集团、成都仁和集团等122家企事业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形成了以万科物业订单班、嘉逸英才班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订单培养项目。经过十年的磨砺,学院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用得上、有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院积极探索跨专业订单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以“万科订单班”和“嘉逸英才班”为例阐述跨专业订单培养模式。
(一)万科订单班
1.万科物业介绍
万科物业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中国首批上市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A000002)旗下的全资下属机构。成都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具有国家一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
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外部招聘已无法满足需求,急需大量的专业人员储备,特别是认同万科物业经营理念、符合岗位需求、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物业管理人才。基于万科物业人力资源战略部署,成都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学院共同组建万科订单班。该订单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管理人才,以满足万科物业的人才需求,构建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万科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流程
该订单班突破单一物管专业限制,而是以与岗位实际人才需求相关的两个专业物业管理、应用电子技术作为主体。该“跨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3.万科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关键环节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一个项目管理小组,负责教学、实训、管理等协调沟通工作,双方各指定一名组长。该小组负责制订教学计划、设计实训要求,共同确定培训教材和实施办法。根据万科物业岗位需求,将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等以及企业文化植入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在大学三年中有计划地开展。订单班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职业素质理论教育期”,时间是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万科以“课程植入”方式参与教学,并且负责指派师资、内容把控等,企业在该阶段应安排不少于6次/学期的教学活动;第二阶段为“顶岗实习期”,时间是大三全年,在万科物业进行,学院安排指导教师予以配合。
学院负责宣传并选拔出符合要求的学生组成物业管理(万科订单班)小组及应用电子技术(万科订单班)小组,负责跨专业订单班学生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和企业一起将学生培养为符合岗位需求的员工。在顶岗实习期间指派专人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协助公司对订单班学生进行管理。
4.万科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截至目前,万科订单班已举办两期,培养人数总计60人。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针对就业率而言,最终80%的学生留在万科物业,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学生通过订单培养,认同了企业文化,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操作技能,做到了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实现了理想的就业。
(二)嘉逸英才班
1.嘉逸酒店管理集团简介
嘉逸酒店管理集团成立于2004年10月,是一家以酒店业为运营主体,兼营与之配套的旅游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以及洗衣公司的专业化酒店管理集团。
嘉逸酒店管理集团在成都的布局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其人才需求方向不仅仅是酒店管理专业,而是涵盖了我院管理、服务、技术类专业。并且根据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特点,其对学生在校专业并非最为看重,重点在于考查学生是否有从事酒店行业的强烈意愿。
2.嘉逸英才班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嘉逸酒店管理集团的用人理念,企业与学院在2012年开始校企合作,开展嘉逸英才班之初就确定了跨专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3.“嘉逸英才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该跨专业订单班的关键环节在于将培训环节放在了企业进行,主要原因是有意向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学生专业不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均加入企业培训内容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对于跨专业订单班,将选拔的各专业学生在一定时间集中起来在校进行前期讲座培训,强化学生对行业、企业、岗位的认知十分必要。而在集团总部的培训对于订单班学生的技能提升尤为重要,因为大部分学生对实际工作情况并不了解,要满足酒店人才需求,达到培养目标,这是必由之路。嘉逸酒店集团准备了清晰的发展线路、完整的进阶培训、多元的部门轮岗,来完成学生从“学生兵”到“经理人”的职业规划。
(1)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学习与实践酒店管理、运营流程的专业知识,接受领导力及应变才能要素的系列培训,驱动学生主动寻找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工作思维与方法。
(2)深入的跨业务部门轮岗。针对岗位专业化开展横向和垂直的培训,弥补理论教育与日常营运的空缺,体验实践酒店的各项业务流程,发掘个人的职业潜能。
(3)资深管理者亲身授教。获得各部门资深管理者的悉心辅导,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管理经验,在学习中领悟成为一名职业管理人应当具备的个人品质与素养。
4.嘉逸英才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嘉逸英才班”培养的订单班学员在企业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并且不同程度地走上了管理者的岗位,很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从基层工作岗位提升到了管理岗位。大部分的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来进行岗位选择,使本专业能够和酒店岗位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培训和实践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并融入酒店行业之中。通过跨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最终使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四、关于跨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教育与经济、教育与市场、教育与企业、教育与多元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学校必须认清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角色,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着力夯实其就业顶岗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做到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设课程、依托对象定方法、依托创业育人才。
跨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发展之路上的有益尝试,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如订单量小、校企分割、合作深度不够、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加以解决。
企业必须要转变选人机制。如今,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实施更深入的校企合作,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据企业的岗位需要派人任教,共同实现“四个一体化”的目标:即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课程教学与课程实践一体化,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一体化,学生毕业与就业一体化。尽力为“订单”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与职业环境,吸收与培养岗位对口的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6年,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再次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有中国汽车维修教育界的航母之称的北方汽车工程学院和致力于培养IT服务高素質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分别成立了北方汽车工程学院和互联网学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校企深度融合。适应“新常态”要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新宇.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原则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2]张武.校企合作“虚拟订单班”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4(6).
[3]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1).
[4]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職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7.
[5]李开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人民论坛,2010(26).
[6]李玉甫.“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的建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