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乐 孙婷婷 陈星为 陆勤飞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本项目针对该计划所实行的目的与意义,从学生层面着手,对入围该计划的浙江省高校专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反馈,经整理和分析所得数据后得出相应结论以用于反映该计划的实际落实情况、实施以来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同时发现该计划所存在的实践问题,包括宣传工作、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风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调研小组提出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教学培养模式,重抓学风建设,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等相应建设性建议,使该计划更全面有效地实行,从而达到该计划实现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卓越计划 专业 学校 实施
前言
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卓越计划”由此展开。现阶段浙江省已有8所高校开展了“卓越计划”,分别为: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化境系统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31个本科专业点,以及12个硕士专业点,并且21个行业部门和7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卓越计划”实施。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卓越计划”的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我们对浙江省入围“卓越计划”的高校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研究对象:浙江省入围“卓越计划”高校的在校本科生
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月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其中分别对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八所实行“卓越计划”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一、任务分配及实施情况
经过组内分工,调研小组成员对浙江省“卓越计划”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本调研小组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对浙江省八个实行了“卓越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实施情况和学生反馈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了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调研小组总共发放了《浙江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围高校实施现状调查问卷》1240份,回收数量为1178份,有效问卷的数量为1109份,回收率达到95%,其中有效率达到了94.1%。而这一问卷环节,更是整个调研最为关键的一步。鉴于调研小组成员都是浙江科技学院的学生,在发放回收问卷环节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难度。而后在省内各高校同学和姜雯老师的帮助下,调研小组得以完成本次调研最重要的问卷发放。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数据预处理
在录入数据进行分析前,调研小组发现问卷的回答存在以下几个现象:只完成了部分问卷题目;问卷答案大部分处于同一量级;答案前后矛盾;量级数字的勾选模糊不清;相邻编号问卷答案完全相同的问卷等。对此,调研小组对数据进行了以下预处理:
1.遗漏数据的处理
《浙江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围高校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在实际投放中,由于部分被调查者并未有效和完整填写问卷,另外在最终整理、录入、分析数据等环节可能由于项目组成员失误,导致输入的数据出现缺失等情况。在本次调查中,大量数据缺失的样本占8.3%,少量数据缺失的样本占3.4%。因此根据数据不完整程度,本调研小组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对于有大量数据缺失的样本:调研小组通常采取的措施是直接删除,不包含在有效问卷总数中;
(2)对于有少量数据缺失的样本:调研小组利用频数最高选项或者回归分析、贝叶斯计算公式以及决策树推断出该缺失数据的最大可能的取值。
2.噪声数据的处理
可以通过对数据拟合一个函数(如回归函数)来平滑数据。如借助线性回归找出适合两个(或多个)变量的“最佳”函数,使得一个变量能够通过另一个(或一组)变量进行预测,进而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
3.不一致数据的处理
在调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样本中数据超出了量表值约束范围,这大多来自于数据录入的过程。此外因为不能保证所有的调查者都能够仔细认真地回答问卷,其中也有不少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而胡乱填写答案的人,因此难免会出现问卷中自相矛盾的答案。对于此类的样本数据,调研小组采用直接剔除的处理方式,不包括在有效问卷中。
(二)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为获取样本基本信息并进行分析,本调研小组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Q1-Q4以获取调查对象的学校、年级、专业、性别等基本信息并作如下分析:
1.性别结构
如图,在调查的1109名高校学生中,男性占74.8%,女性占25.2%,男性被調查者人数远于女性,比例接近3:1。按照人口比例进行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为5%)得到x2 样本中各年级段的高校学生分布如上图所示,由于大一学生参加“卓越计划”时间较短,大四学生基本已参加实习,因此以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为调查主体,考察“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
2.高校分布
由上表得柱状图如下:
由以上图表可知受调查的1109名高校学生中各高校所占的比重。按照人口比例进行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为5%)得到x2 (三)了解程度分析 1.“卓越计划”了解程度分析 调研小组将问题“您了解所在学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相关情况吗?”与所在学校做交叉分析得下表:描述性统计量分别如下表: 根据选项设置可知均值越小,其了解程度越好,由以上描述性统计量可知中国计量大学的学生对项目的了解程度最好,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对项目的了解程度基本集中在比较了解和一般,且方差最小。从总体上看,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科技学院的了解程度较差,了解程度较好的5所高校排名依次为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和温州大学。 2.“卓越计划”认识分析 调研小组对问题“您认为‘卓越计划是?”做分析得到如下柱状图: 由上图得29.5%的学生认为“卓越计划”只是一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方式”,24.8%的学生认为“卓越计划”是一项“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25.2%的学生认为“卓越计划”是一项“促进国家工业化道路的措施”,16.8%的学生认为“卓越计划”是一项“普通教育政策”,不到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由此可以看出“卓越计划”对学生的影响还是较小,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自我发展,享受“卓越计划”的学习过程。 三、结论 本次调研中的受访学生作为“卓越计划”的参与者,能直观的反应学校作为管理者,教师作为执行者关于“卓越计划”的落实情况,使得本调研小组在对浙江省入围“卓越计划”的高校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以此为基础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更好地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具体结论如下: (一)总体了解程度上 受访学生在整体上对于“卓越计划”是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服务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但对于学校中入选“卓越计划”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说明学校对于入选卓越计划的专业宣传做的比较到位,但对于卓越计划本身并没有更多的向学生解读,同时,也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关注程度仍很匮乏。 (二)教师教学方法 从问卷的反映情况看出,专业课老师课堂上越来越强调工程动手能力。上课方式有一定的创新,相对于非“卓越计划”的课程更加灵活,能够一定程度调动我们积极性。但教师对于学生课外的真正指导还是很少,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学生课后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后指导重视不够,课后事务繁忙,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的时间机会较少。 (三)课程设置 对于课程设置本身来说,现在的课程设置已经比较科学,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并行,专业实践课的比例加大,这些都有助于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但作为学生,兴趣还不是很高,课程的质量还有待改进,课程难度和课程数量需要一定程度减小。兴趣是学习一大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将是“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老师不断探索和努力的一大任务 (四)学校氛围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 各高校在学风建设上成果不一,个别学校的学风建设远落后于学风建设较为突出的高校。学校对‘卓越计划”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的不一是导致学风建设效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参与“卓越计划”专业的同学并没有体会到对于未来工程师这种强调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企业学习情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企业的实习认知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认知实习过程,可能是受限于企业的实习名额数量较少。学生自己也更少的主动外出参加企业实习,企业也不愿花更大的经历来教“新手”,导致大部分的专业和学校在“卓越计划”实践环节并没有获得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