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
【摘要】我国的大学生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的历史使命。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同时也让大学生面临了更大的压力(心理压力),这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大学校园屡次出现学生不假出走、精神失常及非正常死亡现象,给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些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因此,认真研究和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04-02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作为承载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又面临着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青春期所固有的困惑和烦恼,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发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和谐家庭的需要,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的对策和途径。在此基础上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切实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4]。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头。三十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到快速普及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这项事业正进入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新时期,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开始凸显出来,成为这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迅速发展和取得积极成果的今天,仍然存在一些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
尽管教育部多次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们也不断呼吁要大力开展这一工作,绝大部分高校也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表面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多半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不少部门在搞形式化,有的只是用来装点门面赶时髦。有些学校尽管开展了工作,由于领导不重视,没有认真地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造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形式化局面。目前,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而是凭经验、热情和想象,随意操作,表面上让人感觉很重视,实际上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还有的高校为了显示其对该工作的重视,纷纷加大心理测试的力度,可测试完把资料装入档案便完事了,忽视测试结果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为测试而测试,为建档而测试,为应付检查评比而测试。这种形式化的教育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不但没有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导致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2.心理健康教育不系统
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两者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在高校教育工作实践中,部分高校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现象,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划等号。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现象严重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逆反、畏惧和逃避心理,严重者将延误学生的调试、治疗时机,至使学生从亚健康走向不健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思想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协同作用来加以解决。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才造成心理问题。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进行工作,才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缺乏灵活性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需要的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与此同时,学生最不满意的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许多学生抱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枯燥无味,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实际。有些高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纷纷把它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给予一定课时和学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正规课程来对待。教学方法上采取的是专业学科教学模式,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一节一节地学,学完后考试。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照课本进行传统的备课,上课过程中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等心理学知识,注重其系統性,而较少或只简单介绍应用性知识和方法,忽略其实用性及灵活性。
4.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性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综合教育环境,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学科相互协调以及课堂教学的全面渗透。但是,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孤立化教育现象。这种将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系统性不足)的做法,不能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不能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氛围,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endprint
三、应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学生顺利成才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以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经过理论研究和调查,从宏观上总结出以下几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为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决策参考。
1.领导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指导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层要形成共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的在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应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緊抓实。
2.教师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新的领域,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教师要进一步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实质,教师的职责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应是“育人气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这里的“育”包括智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一般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会大学生怎样去做人,怎样去生活,更要做心灵智慧的启迪者,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3.通过宣传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加强“健康新概念”的宣传,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摒弃保守落后的观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目前,很多学生仍然是传统的健康观,尤其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的第一反映是“看看是否有病”、“有没有不正常”,他们往往把内心冲突、挫折、紧张、压抑、自卑等看成是病态心理,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有害的。目前,部分心理咨询中心门庭冷落,实际上并不是学生不需要,而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想去而不敢去,害怕贴上心理障碍的标签,害怕投来异样的目光,因此仍在犹豫和徘徊的边缘挣扎。高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宣传、演讲等途径让学生明确新的健康概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教育,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积极参与学校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创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指校园文化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关系等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形成影响的校内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良的校园环境是全校师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无形力量,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创造优良的校园环境,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努力挖掘其环境潜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适宜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江伟康,大学生健康教育读本[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2]郭拥武,金辉,周建军,商晓梅.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3]樊富氓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J].大众心理学,2000,4.
[4]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