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就能发现癌组织
医生给癌症患者动手术时,把一支外形像笔的装置放在手术部位,就能迅速知道哪些是需要切除的癌组织,哪些是需要保留的正常组织。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介绍了他们研制的这种先进设备。
医生做手术时用这只“笔”把一滴水注入目标组织,再把提取了组织细胞的这滴水注入一个光谱仪,10秒钟后就能在设备屏幕上看到分析结果,知道目标组织是不是癌组织。这一鉴别速度比现有技术快150多倍。
存储温度影响香槟开瓶之雾
近日,法国研究人员经研究指出,存储香槟的温度会影响开瓶时那团灰白色雾气的形成。
当打开一瓶香槟酒时,从瓶颈中冲出来的混合气体经历绝热膨胀,于是冷却周围的空气,导致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极具代表性的灰白色雾团。然而,这一过程或许比之前认为的更复杂。
法国兰斯大学研究人员用高速视频成像捕捉到不同温度下(6℃、12℃和20℃)透明香槟瓶中瓶塞被拔出,瓶颈里随即出现冷凝现象的画面。研究人员发现瓶子的温度在导致灰白雾气形成的凝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存储于20℃环境中的的酒瓶并未出现代表性的雾气,而是从瓶颈中喷出停留时间更短暂的蓝色羽状烟雾。
血迹能定案发时
犯罪现场往往留下血迹,判断血液是生前还是死后所留对于刑事侦查极为重要。近日,东京大学和日本科学警察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红外光照射血液及解析红外光谱,并通过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遗传算法”来分析与血液有关的光谱信号。他们发现由于死后血液中乳酸增加,生前血液和死后血液的光谱明显不同。
研究小组已经利用10个生前血液样本和12个死后血液样本成功进行了原理验证。今后他们还计划利用更多样本进行验证,并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其他体液的识别上。
世界首个“分子机器人”诞生
9月20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该校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首个“分子机器人”,它能接收化学指令并完成组装分子等基本任务,未来可用于研发药物、设计先进制造工艺以及搭建分子组装线和分子工厂。
曼徹斯特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大卫·雷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介绍,组成分子机器人的碳、氢、氧和氮等原子总共只有150个,大小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将几百亿个这种机器人堆起来,也只有一粒盐那么大。但如此微小的分子机器人却拥有机器手臂,能够根据指令操控单个分子,用机器手臂搭建分子产品。
天然粉巧克力问世
近日,一款不经过添加剂加工的、“天生的”粉色巧克力——Ruby巧克力在百乐嘉利宝的比利时工厂面世。
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白巧克力问世后,80年来首个新巧克力品类。这款巧克力的制作原料是红宝石可可豆,产地位于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巴西以及非洲的科特迪瓦。这种豆子自带的果味和颜色,使得巧克力制成品呈现出一种天然的粉色,口感不苦涩、没有奶味、也不甜,反倒拥有一种由莓类果味与浓厚顺滑感组成的新味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