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2017-10-19 08:06李永格张士锋
中医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山茱萸血管性皮层

高 方,李永格,张士锋

(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河南 南阳 473000)

·实验研究·

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高 方1,李永格2,张士锋2

(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研究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山茱萸多糖组3组。除假手术组外,另两组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山茱萸多糖组给予山茱萸多糖0.28 g/kg体质量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持续4周。灌胃结束后,采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别记录和分析各组皮层脑电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δ波频段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α波以及β波频段明显减少(P<0.05),θ波频段无明显改变(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山茱萸多糖组δ波频段明显减少(P<0.05),α波以及β波频段明显增多(P<0.05),θ波频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除δ波振幅明显降低之外(P<0.05),其他各频段振幅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山茱萸多糖组除δ波振幅明显升高之外(P<0.05),其他各频段振幅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山茱萸多糖可能通过改变皮层脑电δ波频段与振幅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功能。

山茱萸多糖/药效学;血管性痴呆;皮层脑电图;动物;大鼠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因脑血管病所导致的智能及认知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与缺血性脑病有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EG)是一项经典的记录脑容积导体综合电变化的技术,是脑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表面的总体反映,对VD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亦可作为判定VD疗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2]。山茱萸多糖为山茱萸提取物,笔者既往研究发现其对VD有治疗作用[3],但是否会引起EEG特征性变化,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本实验通过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和分析各组大鼠EEG变化,以期为临床VD早期防治及药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 物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SPF级,30只,体质量150~250 g,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生产合格证号为20130711。

1.2 药品、试剂与仪器

山茱萸多糖由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实验室提供,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成0.05 g/mL溶液;水合氯醛,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20810。江湾Ⅱ型脑立体定位仪,四川成都泰盟仪器公司产品;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四川成都仪器厂产品。

1.3 动物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山茱萸多糖组3组,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另两组按照马大勇等[4]改良方法制备VD模型。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山茱萸多糖组给予山茱萸多糖0.28 g/kg体质量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持续4周。

1.4 检测指标

灌胃结束后,进行皮层脑电采集与分析。以100 g/L水合氯醛(3.5 mL/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俯卧位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上。沿大鼠正中矢状线切开皮肤,暴露颅骨及前后囟,剥离骨膜。采用《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5]对位置定位。EEG记录用不锈钢螺丝电极,参比用小脑颅骨不锈钢螺丝电极,具体位置:记录电极于P 6.0~6.5 mm,R或L 4.0~4.5 mm;参比电极于前囟后7.0~7.5 mm处正中。电极连接至RM 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调节参数,记录EEG。将采集的脑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使信号按照α波(8-13 Hz)、θ波(4-7 Hz)、β波(14-30 Hz)、δ波(0.5-3 Hz)[6]4个频率范围分解,并获得不同频段信号占总信号的百分比;分别截取各组大鼠30 s EEG信号,分析各频段信号的平均振幅。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皮层脑电活动频率对比

正常大鼠皮层自发脑电活动节律包括α波(8-13 Hz)、θ波(4-7 Hz)、β波(14-30 Hz)、δ波(0.5-3 Hz)4个频率。麻醉状态下大鼠EEG活动以δ波为主,其次是α波、β波、θ波。本实验中,假手术组大鼠EEG活动与正常大鼠相符。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δ波频段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α波以及β波频段明显减少(P<0.05),θ波频段无明显改变(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山茱萸多糖组δ波频段明显减少(P<0.05),α波和β波频段明显增多(P<0.05),θ波频段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1。结果提示:山茱萸多糖能够提高VD模型大鼠快波组分,使皮层脑电慢波转化为快波。

组 别δ波(0.5-3Hz)α波(8-13Hz)β波(14-30Hz)θ波(4-7Hz)假手术组36.15±3.2128.16±1.8521.12±2.3514.57±1.23模型对照组58.56±5.62*15.16±1.35*13.13±1.65*13.15±1.23山茱萸多糖组45.13±4.32#23.23±2.12#19.16±2.03#12.48±1.56

注:与假手术组对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 #P<0.05

2.2 各组大鼠皮层脑电各频段振幅对比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除δ波振幅明显降低之外(P<0.05),其他各频段振幅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山茱萸多糖组除δ波振幅明显升高之外(P<0.05),其他各频段振幅没有明显变化(P>0.05)。见表2。结果提示:山茱萸多糖能够提高慢波EEG振幅,以δ波频段尤为明显。

组 别δ波(0.5-3Hz)α波(8-13Hz)β波(14-30Hz)θ波(4-7Hz)假手术组173.15±9.1842.23±4.767.12±0.75118.73±9.38模型对照组101.26±8.72*39.23±4.566.53±0.65100.36±10.35山茱萸多糖组125.36±11.26#41.19±3.287.16±0.78112.56±9.02

注:与假手术组对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 #P<0.05

3 讨 论

皮层脑电图是被临床广泛使用的电生理检查项目,可反映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大脑电生理变化和功能性异常,是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映,对了解脑功能及病情变化有着重要价值[7]。正常脑电图的波形不规则,主要依据频率不同分为4种基本波形:α、β波为快波,θ、δ波为慢波。从神经电生理角度解释:θ、δ波功率增多被解释为觉醒度不足或激活性下降。α波是生理波的主要成分,功率减少可见于局部或普遍性的脑功能降低。VD由于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致脑神经生物电改变,从而表现EEG的异常。据国外报道[8],当局部脑血流量减少至180 μL/(g·min)时,即可出现脑电快活动减少;当局部脑血流量减少至150μL/(g·min)时,则出现慢波频率增多。因此,脑功能状态的损害在EEG上表现为θ、δ波功率增多和α波减少,而脑功能改善表现为θ、δ波功率减少和α波增多;EEG慢化程度代表着脑组织损害程度,脑部病变越严重,慢波周期越长、波幅越低、电静息或平坦提示病变越严重。本研究中,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电活动表现为慢波δ波频段周期延长,波幅降低;通过山茱萸多糖干预作用后,δ波频段周期减慢,波幅升高。此说明山茱萸多糖对VD大鼠脑组织损害具有治疗作用。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9.

[2]高康,张庆萍,李飞,等.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2,52(26):90-92.

[3]李永格.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5),12-13.

[4]马大勇,范吉平,朱陵群,等.三种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比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2(34):832-835.

[5]诸葛启钏.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25.

[6]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4.

[7]FAUGHT E. Current role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 in cerebral ischemia [J].Stroke,1993,24(4):609-613.

[8] 蔺心敬,李吕力,钟维章,等.血管性痴呆患者电生理应用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1):51-71.

1001-6910(2017)10-0067-03

R749.1+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28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5B310009);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2012GG050)

2017-04-11;

2017-09-14

(编辑 陶 珠)

猜你喜欢
山茱萸血管性皮层
山茱萸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山茱萸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山茱萸的资源分布及开发应用现状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山茱萸提取物保护脊髓损伤神经的机制研究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APP、BACE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