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本土化模式探讨

2017-10-18 12:59李秋琳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本土化

李秋琳

摘要: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是学科本身特点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专业课英语教学发展的最终阶段。首先,从教师、教材、学生和方式上分析了全英语授课本土化的可行性,进而从压力管理视角出发,提出经管类专业课全英语本土化教学应该是一个平衡师生间压力的,全方位互动的渐进模式。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 本土化 渐进模式

一、高校经管类专业开设全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1.政策导向的要求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意见中专门指出对人世后需要的法律、金融和管理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2.留学大潮现实压力的要求

就目前留学浪潮的发展趋势来看,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经管类专业冲击最大。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2013年4月):“美国大学研究生院2012-2013年度收到的中国籍学生入学申请数量显示,中国学生对理工科的兴趣已经减弱,如此同时,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商学院,学习研究生课程。金融和会计等一年制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尤其受年轻中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希望凭借这些课程在国内赢得竞争优势。”数据显示,2011-2012年度中,近6万中国公民参加了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这个数字是2007-2008年度的3倍。这些资料显示,目前留学趋势已发生变化。不同于早期的中国留学生,为了获得签证必须拿到全奖或者半奖,而为了同美国本土学生竞争,甘愿选择美国人望而生畏的理工科中难度较高的学位申请。如今的留学生则不必过多考虑费用和签证的问题,而把学科选择的重点放在自身的能力、兴趣和职业规划上。此外,以往中国留学生大都希望毕业后能留在美国工作,这也是他们选择专业时的考虑,但今天的留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寄望于留学增加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他们是准备回国同我们的本土毕业生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就业机会的。这更是加深了本土经管类专业发展的危机感。

3.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目前很多欧洲、香港和新加坡的大学的专业教育均是同国际接轨的,即采用全英语的授课方式。香港续欧美后成为另一个留学的热门之地。反映了我国的留学浪潮逐渐趋向成熟,走出了盲目阶段。学生和家长都开始比较成本和收益价值。借香港的经验,可以预言,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在当前留学浪潮主流化,提前化的强烈冲击下,国内高校要谋求生存与发展,留住自己的生源,只有借鉴香港经验,走国际化道路。而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是国际化的关键,也是难点。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竞争,各高校也陆续扩大国际学生的招收比例。目前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印度,新加坡、日本、蒙古等地的学生,但有逐步扩大范围的趋势。这些国家的学生精通中文的比较少,而英语是他们的第一外语或者是官方语言。因此,用英文授课是吸引这部分国际学生的关键。

4.学科本身特点要求

经管专业是很适合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的。首先,学科成形并发展白西方,整个知识框架体系都是从西方引入的。要全面了解学科体系和最新理论,最好能直接阅读原版资料。专业核心课直接使用外国原版经典教材,能从教学内容上直接与国际接轨。如果专业知识都要等翻译以后再学习,其知识的时效性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掌握最前沿的专业发展状况。

此外,我们国家对于这门学科虽然做到了系统性地引入,但也有一些教材,由于译者或地区不同,说法上不能做到统一。如Marketing,大陆翻成营销,而台湾则称为行销。全英语授课模式直接采用原版教材,能避免由于翻译而可能造成的概念不清或混淆。

5.教师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中国教育体系正在同国际接轨,我们需要大量即懂专业又懂英语的教师队伍。各高校虽然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外教进行教学活动,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建设自己的师资队伍。目前上海教委和各高校都拨有专向基金资助教师进行海外的进修培训,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师资培训计划。可以说,国际化方向已成为教师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此外,经管类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多是希望进入国际性大公司,且多涉及与人在专业领域内的沟通与互动。因此,专业领域内能用英语自由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二、经管类专业课英语教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教育部2001年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科教学这十几年以来,专业课的英语教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学科专业英语阶段

本课程定位为英语课,教师多聘请外语系老师或者本系英语较强的专业老师,教学目的不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帮助同学熟悉领域内的专业词汇,是一门专业领域内的语言学习课程。

2.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阶段

课程定位为专业课,代课教师一般为专业老师,采用原版教材,主要用中文(或者部分英语)传授专业知识,旨在与国际最新理念接轨。

3.以外教为主体的专业课全英语阶段

此阶段受高校国际合作的推动,是目前专业课英语教学采用的主要模式。聘请国外专业老師来中国授课。特点是全浸式的专业课程教学,但对学生的英语要求较高。且有以下不利因素:

首先,成本较高。外派教师的课时费是按照教师所在国的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且有外派补贴;中方还需承担机票、酒店和交通的费用。

其次,外教的授课安排一般在不影响其本土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来中国的授课往往采用高强度的短期集中授课。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适应,难度相当大,效果常常并不理想。有时老师刚刚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对学生开始有所了解就要回国了;而学生则刚刚适应了外教的语言和授课方式,课程就要结束了。endprint

另外,外籍教师师资不稳。合作方由于教师个人工作和家庭的安排冲突,并不能保证外籍教师的稳定性,常常需要更换老师,有时甚至外聘。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享受经验曲线效应。

4.以本土教师为主体的专业课程全英语阶段

此阶段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积极推进,但尚处于试验摸索阶段。也是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关键的环节。该阶段选拔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均强的本土教师用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即从,教材、授课、讨论、作业和考试均是用英语开展。本阶段的发展理念是,从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上,使专业课程授课国际化,不仅培养了本土教师,而且在教学安排,授课内容和质量上都能趋向常态和稳定。

三、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效果的四大因素有:教师、教材、学生和方式。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一一阐述全英语授课本土化的可行性。

首先,海归教师在高校教师的结构比例上升,本土教师中长期(>6个月)的出国进修访学机会增多,比例逐年增大。这些都为全英语授课本土化提供了师资保证。

其次,原版教材在国内市场的出版基本上可以达到和国外同步的水平。国际著名的几大教育出版机构,如McGraw Hill和Pearson'~都在国内设有办事处,推广原版教材。国内的专业教材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清华出版社等也都设有管理类的原版教材系列,以及相应的中译本。这些都为全英语授课提供了教材保证。

第三,学生的英文水平。笔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观察到,大部分中国学生来美后,花1-12个月的时间就适应了全英语教学。国内学者蔡基刚也曾就学生对全英语课程的态度和什么样的英语水平可以胜任这样的课程做了调研并得出结论:“学生方面,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学生具备了上全英语课程的语言能力,关键是坚持和信心。”(蔡基刚,2010)。经管类全英语专业课一般在学生高年级时开设,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英文水平已达到了上全英语课程的要求。

第四,教学方式。制约教师全英语授课发挥的因素有:环境、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教学方式。一般而言,從事专业课程全英语本土化授课的教师多为院系骨干专业教师,一般都有多年教授专业课程的经验。语言问题,这确实是让很多老师望而生畏的因素。但综观美国的教育体系,教师的组成多元化特征非常明显,本土美国教师只占部分比例,有的甚至还小于50%。即美国的大学课堂中,外族教师的比例相当高,相当一部分的母语也并不是英语。但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和适应后,绝大部分都能胜任大学的授课要求。因此,语言障碍迟早会克服,语言最起码不是主要障碍。笔者认为制约全英语本土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教学模式。陈小铃也在《中新合作办学CPIP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探究》2009中指出,对全英语教师的培养的重点不是教师的英文水平,而是教师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英语上课,教师只是把中文上课的内容逐字转化成英语传输,而是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由于全英语教学必须用原版教材,而国外教材的编写是以西方授课理念和方式而编制的,强调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互动模式。因此,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也同国际接轨。采用原版教材,但是授课方法仍然采用中国传统的以单向传输为主的模式肯定行不通。

四、从压力管理角度提出经管类专业课全英语本土化教学的渐进模式

众所周知,压力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的应激情绪反应。如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变狭窄,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而压力过小则不利于目标管理,浪费资源和机能。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中国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就存在压力双方反向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从整个学期来看,教师在初期阶段压力大,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渐降低;而学生的压力随着课业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大逐渐上升。且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特点,从中学填鸭式的教育进入大学自主学习阶段,很多大学生都有进人大学后补偿性地彻底放松的现象。体现在大学的课程学习上表现为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课程学习阶段松懈,只在考试前努力突击—下。此教学逆向压力模式在专业课程全英语本土教学中达到极端。专业教师在课程的初期准备阶段需要承担比同类中文授课强几倍的压力。而反向上,学生由于语言和专业限制而产生的挫折感,更主要是缺乏互动而产生的厌倦感,使其不太能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较容易放弃,则导致最后的考试阶段压力巨大,有的甚至会出现部分同学都上到最后了,临考试前,实在应付不过来,决定放弃。应该说,处在这两种极端压力状态下,教师不能很平缓地进入教的状态,学生也不在学的状态。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是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压力平衡机制,对师生之间这种两头极端的压力和不平衡的压力状态进行调整,使压力能趋于理性和达到均衡。机制成功的关键就是授课方式同国际接轨,从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传授,改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双向互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个学期的压力分配。将一考定终身的大考分解为定期的测试。并通过小组案例、作业、课业论文等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压力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学生的理念需要进行转变,需要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也需从主角变成配角。在这一阶段逐渐成熟发展的基础上最后过渡到全方位互动模式。学生和教师之间,包括学生之间,师生和环境之间达到无缝契合。压力全面双向降低后保持在良性水平。

五、策略

本文作者提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由教师掌握和平衡师生间压力的渐进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锻炼和增强能力。在具体策略上,我们需要:

1.教师转变角色

中国传统教学的潜意识认为,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需要靠教师全面讲授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强调其中的基本概念的讲解。因此,学生不需要看书就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详尽的课堂笔记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纲要。而西方教育界的假设是认为学生有相当的自学能力,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讲解变得相对次要。老师从主角变成配角,课堂的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以及解答学生的疑惑。

2.学生转变理念

业界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越来越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Haliday,1975)学生需要摆脱传统的依赖心理,完全依赖课堂老师的讲授而掌握课程知识。真正对课本的学习是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自主学习。课堂的学习是对自己自学内容的运用和融会贯通,通过和同学和老师的互动,进一步深刻理解涉及的理念和方法。

3.以框架式抛锚式小组讨论三步法展开教学

首先,老师需要改变以往中国传统课堂教育精讲每个知识点的习惯。在如今资讯发达的环境中,笔者认为很多学生可以查阅到的基本内容和理解难度并不高的概念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应采用框架式粗放的课堂讲解。另一方面,原版教材往往内容较多,其中1/3的信息是供学生自行阅读的,教师不可能像讲授中文教材那样对所有知识点均详细覆盖。因此,提纲携领地框架式教学是有效方式。在此阶段,老师需要布置学生大量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上提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解答疑惑。学生通过教材研读和作业巩固基本知识。本阶段的关键是坚持,老师和学生都要坚持全英语,慢一点没关系,作为热身。然后,在老师逐渐适应课堂英语授课和学生通过大量研读而积累专业词汇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抛锚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途径,但不是问题的直接解决者。最后,引入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达到100%全英语,同西方授课模式完全接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都逐步适应并达到全英语授课的要求。

4.设计课业量将学生的压力控制在良性水平

良性水平是指不过大也不过小,能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习惯,达到激励作用,但又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好的课业设计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平衡师生间的压力。老师需要根据每次上课的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业量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业方式,在实现知识掌握的过程中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人际技能。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经济管理类国际性人才,全英语教学是关键。师生通过理念与角色调整;本土教师通过合理的课业设计和过程化考核,将传统的师生间两极分化极不平衡的压力调整在一个良性互动的,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压力水平上,逐渐使本土化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最终达到同西方授课模式完全接轨。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慕课及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教育本土化融合对策
论鲁迅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灰色化呈现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情况刍议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