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2017-10-18 17:26周镕基肖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8期
关键词:二本经管类师资

周镕基+肖黎

摘要:高教扩招后地方二本院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数量急剧扩张,地位更加重要,但其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式有待改革、学术情节重和涉农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此,地方二本院校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外引进和内培养力度、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涉农人才培养特别未来农场主的培养。

关键词:地方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涉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8.035

1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现有地方二本院校中,有较大一部分是从原来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因为是师范类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以前是没有的,这些学校此类专业大多是从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开始才有的,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原有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纷纷升格本科院校,追求专业多样性和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大力需求的双重作用下,经济管理类专业如雨后春生般出现,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也是大量增加,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教育部水平评估或审核评估的压力与自身发展的动力下,必然会导致整体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同时,由于新办专业,基础与积累较少,这类新办的本科专业在教学基础、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实验基地等方面的建设相对落后,必然给经管类应用性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挑战。

地方二本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大的培养模式方面,大多数地方二本院校按照“1+2+0.5+0.5”或“1+2+1”设置,前者即第一学年为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为专业教育,第7学期为专业实习或教育实习,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教育研习(专业研习)、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后者与前者大同小异,还更强调校外实习和创新创业,并为就业打好基础。

地方二本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大部分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都可分为三大类:首先是理论教学体系,这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具体包括通识教育课程、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经管类专业方向课程、经管类专业职业技能课程,这体现通识教育—经管类学科基础教育—经管类专业教育的层次递进。其次是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经管类实训课、模拟实验课、相关企业见习、专业实习,这体现经管类专业人才基本技能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递进。再次是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体系。

2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地方二本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地方二本院校按照“1+2+0.5+0.5”或“1+2+1”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而言,这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传统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一部分学生不想学教师很难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二是实践教学中,不少地方二本院校把校外实习定为一年,但校外实习过程无论是集体还是分散实习均存在一些难题,如果大范围的集体实习虽然便于管理,但很少能有企业一次接纳太多的实习生,即便能接纳的企业也可能与学生的期盼有差距而陷于困境,学生的这种期盼不能得到很满足就带来一系列问题,甚至造成三方不满意:学生自身不满意、实习单位因学生的消极也不满意,这样学校方因这两方的不快而不快;如果分散实习,确实能有效解决上述的部分问题,找到学生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即便找不到也不会向学校抱怨,但是会带来有部分学生借实习之名根本不出参加实习,从而影响了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地方二本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课堂教学,对社会实践重视情种有待加强。通过调查与查阅大量的地方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可发现大部分二本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热门课程外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外,其他职业能力课程严重缺失,除非是特殊专业需要。几乎很难找到,或者部分仅作为选修的形式,对于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地方二本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学方式有待丰富。地方二本院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系)在师资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地方二本院由于地理位置和待遇问题,进而引致更多深层次问题,导致高水平的师资很难引进,现有的师资一旦做出成绩,就很容易被好学校或好地域挖走,“大學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如果没有大师地方二本院校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另外,对师资的再培训方面,经费支出较少,只有少数教师被派遣出国内与国外访问学习,虽然有些学校经管类有教师表示愿意到企业一线锻炼,但学校的政策与支持力度不够,从企业中来的师资比例不高,绝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太多在企业工作经历,这样必然会造成大学教师的“纸上谈兵”,应用型的人才培育就不能做好。

地方二本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浓厚的学术情节,但确难出成效。地方二本院校在办学过程总有一种办大而全的“学术型”大学心节,在当前状况下,如果没有学术作为支撑二本院校更被瞧不起,但真正要把学术做好发现其实太难,学术氛围不够强,教师教学任务重,学术交流与学术资源同名校相比差距大,地方二本院校的团队及其基础较差,必然导致学术上很难走在国内外学术前沿,一旦重学术又很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了脱节现象。但客观而言,地方二本院校在经济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如国际前沿研究相对存在差距,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定位又使其人才培养跟不上要求,将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很有必要。

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专业涉农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有待加强。作为地方性本科服务地方经济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不少此类院校将其作为办法的重要目标,但相关涉农创业就业人才培养确不尽人意。“民以食为天”,现在的老百姓对农业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虽然农产品供给总量不缺,但农业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很突出,高品质的农产品不仅市场前景好,而且附加值高。传统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路径依赖,向生产有机与绿色农产品转型存在诸多制约与瓶颈,因此地方二本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育方向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无论是对服务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还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都是巨大的贡献。endprint

3地方二本院校经济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要建立地方二本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的体系。以经济管理类精品课程、主干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团队为起点,以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课题等教学质量工程为纽带,以“经济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经济类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构建 “起点+纽带+目标”三位一体的经济类人才培养体系,并开展长期的跟踪实践,在地方二本院校经济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与创新。这种模式主要特点如下:首先,树立了现代经济学先进教学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协同创新,集聚国内外优势资源,拓宽国际化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其次,构建多样化培养体系。实行“3+1”和“3.5+0.5”等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并实施体现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學计划;再次,强化教学的开放性与实践性。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入,建立内容源于企业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

完善地方二本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要优化,这将更有利于地方二本院校经济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把经济学的知识与方法论相结合;在实践实践教学方面实行“3+1”、“3.5+0.5+0.5” 、“3.5+0.5”等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并注重“课内+课外”与“校内+校外”结合,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即把校外的专家和企业请进校内来,把学生送企业见实、实习,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等应用能力。

要有针对性加强涉农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造就新一代家庭农场主和新型农民企业家。地方院校就业与名牌院校有差距,但地方院校中农村生源比例更大,与农村农业有着天然地联系与深厚的感情,地方二本院校的这种优势应要好好发挥,为此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对农业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如在课程设计方面可把创业学、农村创业纳入课程体系,在平时各种创业、创新比赛中要加强对农村创业能力与思路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去涉农类企业,为将来的家庭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镕基. 供给侧视角下农业“悖论”化解的路径选择与体制机制构建[J]. 经济问题探索,2016,(08):150154.

[2]周镕基. 地方院校“区域经济学”教学与城乡一体化人才培育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6):131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本经管类师资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