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洪波
供给侧改革中“去”工业与“补”服务业的统筹
■谭洪波
本文通过对比服务业和工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解决的问题,并从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关系角度分析了统筹兼顾服务业和工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两种产业的发展,应将两种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量,将服务业的“补”与工业的“去”相结合、纠正要素市场扭曲、破除阻碍服务业发展的行政垄断、加快形成服务业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促进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是统筹兼顾服务业和工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服务业;工业;供给侧改革;统筹
近年来,我国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自然环境压力和经济泡沫不断增长以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对要素成本、自然环境和资源压力更加敏感的中低端工业首当其冲。随着长期以来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不再面临需求不足问题,而是供给的质量和结构问题,并且我国长期使用的拉动总需求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解决目前的各种经济困难效果下降。在此背景下,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后来,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简称“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是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其引致的各种困难提出的,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五大任务也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所面临主要困难的有效措施。
目前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工业领域,因为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工业,而杠杆过高的企业大部分也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同时由于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环境和能源等要素市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扭曲,这些扭曲与工业和服务业自身特性差异一起使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服务业获得了“扭曲租”,[1]在“扭曲租”的推动下,工业领域集中了大量的过剩产能和过高杠杆,在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全球经济低迷、出口不断下滑、逆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这些过剩产能和过高杠杆使工业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并出现大面积亏损,由此导致我国GDP增速自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在补短板方面虽然涉及服务业发展,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人们还是更多地关注工业领域。
纵观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长迅速,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又首次超过50%,2016年达到51.6%,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不仅表现为增加值占比方面,在就业、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FDI占比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快速增长趋势。但不可忽视的是:第一,服务业比重快速增长,但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滑,整体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因此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没有能够弥补我国工业下滑的缺口;第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城乡间和区域间供给不平衡、供给机制不够灵活等,这使得人们的消费支出在满足了工业产品的需求之后难以从过剩的工业产品转向消费性服务;第三,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依存,工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方,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的重要投入方。因此,目前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工业领域离不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两种产业的发展,应将两种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量,本文将从服务业与工业对比互动视角探讨服务业与工业统筹兼顾的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快速增长是否说明我国服务业供给充足,是否说明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合理?也就是说目前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主要关注产能过剩严重、杠杆和成本过高、存在大量“僵尸企业”的工业就可以了呢?本部分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首先看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作为参照,我们选择世界上210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占比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图1展示了世界上210个国家和地区1960—2015年服务业占比与人均GDP之间的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拟合关系(Locally Weighted Scatter Plot Smoothing,LOWESS)以及我国服务业在世界平均水平中的位置,图中黑色带状区域表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与人均GDP估计关系的95%置信区间,散点表示这段时期我国服务业与GDP之间的实际关系。通过图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占比明显位于拟合曲线下方,而且显著位于95%置信区间下方较远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控制了经济发展阶段的情况下,一直以来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明显低于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因此我国服务业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图1中散点图向上抬头的趋势明显,这是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迅速增长的表现,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不足的事实。
图1 世界各国服务业与人均GDP拟合关系及中国服务业位置图①
再看服务业内部结构。在分析服务业内部结构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服务业进行分类。关于服务业的分类,不同的学者和组织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二分法主要将服务业分为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分法将服务业分为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四分法将服务业分为流通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为了尽可能细致地刻画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迁特征,本文选用辛格曼(Singelmann)的四分法作为服务业分类标准。[2]需要说明的是,我国2002年出台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其前后服务业的分类标准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分析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迁态势,首先对我国不同时期产业分类标准中的服务业分类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调整相应的细分行业③,使之可以进行纵向比较。这里选取的时间跨度是1990—2014年,数据来源于《中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1991—1992)》《第三产业统计资料汇编(2000)》和已出版的相应各年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这四类服务业的结构变迁趋势如图2所示。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流通服务业占比下降,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占比基本不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有“脱实向虚”的发展趋势,[3][4]表现为金融部门的自我循环、真实利率过高、企业负债过高、房地产价格泡沫增长较快等,这势必会抬高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因此为了检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其中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推动的还是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的结果,我们又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增长轨迹标示在图2中。通过图2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两者占比增长线基本平行,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幅度基本上等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两者共同的增长幅度,所以可以由此推断,虽然近年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为迅速,但这主要是由其中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推动的结果,而这两个行业近年来又表现出“脱实向虚”的自我循环,由此引起了过高泡沫。从上市公司看,金融板块的利润额已经占到了所有上市公司利润额的50%以上,这意味着金融板块企业超过了其他所有上市公司利润额之和,而且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金融等虚拟经济领域,[5]因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表面上的快速发展事实上造成了实体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表现为许多工业企业都是在为银行打工,这本身就是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解决的降成本问题,金融业表面上的快速增长并不能说明我国金融服务不存在短缺,恰恰相反,目前经济“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作为重要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业发展不足。[6]如果挤掉金融部门由于自我循环导致的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加之我国服务业总体水平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相对更低。
图2 中国四类服务业结构变迁图②
生产性服务业是各类产业不可或缺的中间投入,特别是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它们是制造业“聪明的脑袋”和“起飞的翅膀”,[7]目前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50%左右,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仅占GDP15%左右④。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高端产业的比重,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高附加值行业主要包括先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级生产性服务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和投入。目前工业方面的产能过剩并不是工业的产出已经完全满足了市场需求,而是由于其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可以通过柔性生产、协同生产加以解决。柔性生产可以使工业企业根据其掌握的即时市场信息、客户个性要求和偏好及时提供个性产品,这个过程要求工业企业不再是大规模同质化生产产品,而是根据大量不同的小众需求来及时调整产品功能、款式、外形等个性化品质,而这些个性化品质的提供无不需要研发、设计、测试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另外,如何随时掌握和跟进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及时了解客户诉求和偏好,这又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的使用和投入可以帮助工业企业解决这个问题,工业企业根据收集和分析得到的市场信息柔性安排生产,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大规模同质化生产下不必要的产品和原材料库存积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降低杠杆率,同时根据客户要求提供的个性化产品由于可以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效益和效用,因此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的利润率。协同生产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由于前后生产环节众多而导致的时间损失,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满足市场要求,降低市场变化的风险,协调不同企业和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产品对接,从整个产品的生产链上缩短产品的库存闲置时间,进一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协同生产和柔性生产是解决目前工业领域供需不匹配所导致的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杠杆过高等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而这些方案的实施都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大量投入。
消费性服务业也远未能满足目前我国的消费需求。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不断转型升级,收入弹性低的商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而具有高收入弹性的商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作为最终产品的消费性服务相对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来说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因为有形的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所以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会越来越低,而为消费者提供后勤保障、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性服务业中许多行业无法大规模生产,劳动生产率进步相对缓慢,因此这些消费性服务价格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持续上升。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之间的这种差别决定了长期中无形的服务比有形的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当消费者的收入不断增加之后,其在消费性服务上的支出比例将会越来越高,而在具有较低收入弹性的一般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上的支出比例将会下降。2015年以来,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并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我国消费者对消费性服务业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消费性服务业的供给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其需求的增长,因此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不但能够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能进一步吸引工业领域的低效资源转移到消费性服务业中,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公共服务业同样存在短缺和供给不平衡,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生态保障等,缺乏有效的专业供给,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生态环境改善迟缓等。以基础教育为例,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和不平衡,导致优质教育的学区房价格远高于同区域非学区房的价格。流通服务业方面,虽然目前我国流通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0%左右,但其效率并不高,数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仍高达18%,而美国这一指标值仅为8%⑤,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企业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整体供给不足,效率有待提升,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作为工业重要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亟须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工业领域所面临的供给侧问题主要表现为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杠杆使用过高、成本高企等,这些看似工业领域的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与作为工业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关:工业低端产能过剩、产品质量欠佳,主要是缺乏前期的研发设计服务及后期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支撑;杠杆使用过高也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足、金融服务种类不足有关;关于成本高企,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各类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也与作为工业主要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有很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不足或者难以获得也抬高了其价格,因此提高了其主要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企的生产性服务业价格侵蚀了下游企业的生产者剩余。所以,工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无不与服务业相关,而服务业供给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业部门占据大量低效率资源有关,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了服务业供给不足。除了生产性服务业不足,消费性服务业供给的不足也直接导致其价格高昂,高企的消费性服务业价格过多消耗了消费者剩余,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劳动供给的消费者为了能够不使自己的福利下降又会在劳动力市场上抬高自身工资,反过来又进一步推高了工业和服务业的用工成本。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服务业整体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作为工业重要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流通服务业发展不足,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性服务业和部分公共服务业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需求方的工业产能严重过剩、成本过高、杠杆过高、高端化不足,占据了大量资源,这两方面相互掣肘,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同时统筹兼顾工业和服务业,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
目前我国的过剩产能和过高杠杆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这些行业占用了国民经济中的大量资源,而服务业又存在供给不足,特别是一些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部分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供给不足。服务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在工业领域去产能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部分劳动力,而由于工业领域的过剩产能大部分属于低端行业,因此工业去产能过程中释放出的这部分劳动力一般属于低技能劳动力,通过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培训使其进入消费性服务行业,不但可以解决去产能过程中造成的失业问题,还可以增加消费性服务业的供给。另外,部分工业行业的劳动力在工业服务化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就地转换为服务业劳动力。除此之外,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之一是金融资源支持不足,因此工业领域释放出来的杠杆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转移到服务业中,为服务业提供金融资源和资本支持,应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市场手段兼并重组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相关企业,鼓励工业企业向上下游相关服务业延伸。发展服务业本身就是在补我国产业结构的短板,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短板是高端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而这又归结到生产性服务发展不足上来,因为数量和种类丰富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工业效率的提升和工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创新,[8][9]许多高端工业需要大量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通过统筹安排工业和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做到服务业的“补”与工业的“去”相结合,使更多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能过剩的低端工业与高端产业之间的转换器和桥梁。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但是这些改革举措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了中国要素市场的扭曲。[10][11]我国的要素市场扭曲又存在工业偏向性,使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扭曲租”。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目标的明确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进一步深化并且地方GDP锦标赛和政府官员晋升体系逐步确立,[12]另一方面,大部分工业具有产业转移较快的特点,能够较快地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而且能够较快地形成生产能力,这两方面为工业偏向型的要素市场扭曲提供了存在的动机和条件。工业偏向性要素市场扭曲表现为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价格的巨大差异、地方政府利用自己的影响干预信贷流向、能源资源价格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差异等,另外,我国环境资源补偿欠缺,而相对于服务业,工业会更多地消耗环境资源,这无形中也是对工业的一种价格偏向,[1]在具有工业偏向的要素市场扭曲中,工业领域大规模扩张,形成了某些行业的过剩产能和过高杠杆,工业偏向的要素市场扭曲挤压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因此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仍然是纠正要素市场扭曲,使服务业和工业在获得资源方面具有平等的机会和市场价格。在纠正要素市场扭曲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释放出原本由于要素市场扭曲导致的过剩产能和过高杠杆,在无扭曲的要素市场中,这些资源会逐步进入仍然短缺的服务业中,因此纠正要素市场扭曲是统筹兼顾工业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
相对工业,我国服务业对内与对外的开放程度仍然较低,存在或多或少的行政垄断,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环境,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导致其供给不足、价格过高,既增加了工业企业的成本,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同时也使一些社会资本因缺乏投资渠道而集中投资在一些工业行业,最终形成工业的过剩产能,或者形成了经济泡沫,进一步降低了这些行业的资本收益率并增加了行业风险。因此,实施供给侧改革必须破除服务业行政垄断,形成服务业投资负面清单,为供给侧改革“三去”过程中释放出的资源能够顺利转移到服务业中创造条件。
由于绝大部分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不可度量性、生产与消费的即时性以及必须在使用之后才能知道其质量状况等特性,这些特性使服务的提供方和使用方在其生产、交易和使用过程中可以隐藏更多的信息。而且,一些服务行业需要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更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会增加服务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此服务的生产和使用双方要签订更为详细和复杂的合同,这不利于服务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发生和扩展。服务业属于合同密集型或者说制度密集型行业,也就是说服务业的创新创业更加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为克服上述困难,增加服务业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必须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需要完善制度环境,比如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账户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服务业相关法规等,以减少服务交易的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套牢问题。
发展服务型工业。一方面,我国目前已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收入行列,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转型升级,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不再是排浪式,而是不断向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交易方式也由一次性买卖演变为向消费者提供多次服务甚至终身服务。消费需求的这些升级变化将要求设计服务、售后服务、信息通信服务、物流服务与生产制造环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需要两者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生产者将不断满足更加细分的、个性的需求,不断满足上下游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特性的诉求,这就要求生产者要及时掌握消费者和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偏好,及时与消费者和上下游企业保持沟通,不断收集瞬息万变的需求偏好信息,及时快速地将产品送达需求者手中,等等。这些都要求服务型工业的大力发展。
工业服务化发展。实践和理论表明,工业在服务化发展过程中,虽然其有形产品的产量可能会下降,但是其增加值和就业将会显著提高。[13][14][15]实施工业服务化,一种方式是工业过剩产能直接转移到相关服务业,一种方式是工业企业自身转型,发展依托自身现有业务的相关增值服务,不但为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形的产品,还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这一方面可以促使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有形产品的更大价值,减少因缺乏服务而导致的有形产品的效率损失,降低服务和产品的使用成本和支出。另外,目前某些工业行业的产品已经达到其物理峰值,价格再降也无法实现市场出清,这类产品可以通过增加或者转变为体验式服务来化解供需矛盾。为了增加用户体验,一些工业制造环节可以转换成体验服务,使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
注释:
①横坐标为logg,表示人均GDP的自然对数,纵坐标表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为%,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②1998—2003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没有被公布。另外,由于细分行业统计口径前后有差异,所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共同占比数据从2004年开始列出。
③由于篇幅原因,本文没有列出调整过程的说明。
④参见《从“铺摊子”到“上台阶”——透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服务业发展》,《光明日报》2016年9月29日第13版。
⑤参见中国物流与采购网,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1402/27/283124.shtml。
[1]谭洪波.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存在工业偏向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5,(12).
[2]Singelmann,J.From Agriculture to Services: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Be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 Inc,1978.
[3]李稻葵.逆转“脱实向虚”根本发力点是降成本、挤泡沫[J].新财富,2017,(3).
[4]向松祚.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已构成重大风险[J].环球财经,2014,(7).
[5]黄群慧.防“脱实向虚”亟需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EB/OL].http://zhuanlan.sina.com.cn/author/huangqunhui/index.shtml.
[6]刘志彪.经济“脱实向虚”,根本原因是金融发展不足[EB/OL].http://js.xhby.net/system/2015/11/30/027184051.shtml.
[7]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5).
[8]Markusen,J.R.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1).
[9]Christopher,S.C,et al.Servicing Our Economy:Producer Service Location a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2004-2010 in the Washington DC Metropolitan Area:Servicing Our Economy.Growth and Change,2016,(4).
[10]黄益平,陶坤玉.中国外部失衡的原因与对策:要素市场扭曲的角色[J].新金融,2011,(6).
[11]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1999,(5).
[12]张牧扬.晋升锦标赛下的地方官员与财政支出结构[J].世界经济文汇,2013,(1).
[13]Baines,T.and Lightfoot H.W.Servitiz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Firm:Exploring the Operations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That Deliver Advanced Servi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2013,(1).
[14]Lay,G.Servitization in Industry.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4.
[15]Lee,S.et al.When Is Servitization a Profitable Competitive Strate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3).
【责任编辑:薛 华】
F121
A
1004-518X(2017)09-0067-0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素市场扭曲影响我国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的机制与对策研究”(16BJY1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贸易成本视角的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关系研究”(13YJC790128)、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研究”(14EYC002)、第二批“江苏青年社科英才”项目、第十三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JY-065)、2015年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谭洪波,扬州大学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江苏扬州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