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国华
何清吉:定西马铃薯之星
■本刊记者 刘国华
何清吉简介:
何清吉,民建中央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20 07年通过全国财务总监考试认证,取得了财务总监资格证书。现任甘肃清吉洋芋集团董事局主席,甘肃农业产业联合会会长,陇西县工商联主席、民间商会会长。
“定西作为中国的薯都,我们更有信心把家乡的马铃薯带给全国,带给世界。我愿意带领家乡人民在马铃薯的产业上携手发展,共同致富,让清吉牌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甘肃清吉洋芋集团董事长何清吉抱有信心的说。
这个一直抒写着马铃薯新传奇的男人,凭借着过人的魄力和诚信经营的理念,将这家诞生于19 99年的集马铃薯运销及马铃薯精淀粉深加工、瓜果蔬菜运销为一体的农业企业,正在带动周边农民精准脱贫的道路上书写着新的传奇。
甘肃清吉洋芋集团董事长何清吉自幼在陇西农村长大,对洋芋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去铁路部门工作。
1998年10月,何清吉回家探亲。那一年,陇西的马铃薯大获丰收,家家户户都堆满了收获的马铃薯。看到这样的情景,何清吉心里很高兴,靠着这些马铃薯,乡亲们肯定能获得可观的收入。然而,何清吉并没有在老乡的脸上看到笑容,天气渐渐变冷,很多农户家的马铃薯中堆积如山,除了少量窖藏留种、食用外,剩余的都卖不出去,也无法储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被冻伤,然后烂掉,而在集贸市场上,每公斤0.2元的马铃薯,却还无人问津,老乡们微薄的收入,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弦。
回到兰州,何清吉反复思虑,为什么父老乡亲辛苦了一年的劳动成果却得不到理想的回报?这个问题困扰他许久。直到1999年8月,经陇西县委、县政府招商宣传,何清吉毅然放弃大城市舒适的生活,决定回乡为父老乡亲分忧解难。继而,何清吉注册成立了陇西县清吉洋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他筹集了50万元,盘活了闲置6年之久的陇西文峰洋芋批发交易市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三个月时间,就把贫困山区群众的2.1万吨马铃薯从山沟运销到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又为当地农民调运良种6000吨,当年为群众创收达966万元。
凭着过人魄力和诚信经营,何清吉不断尝试,千方百计做大搞活洋芋市场。2001年,在全国首家注册了“清吉”牌马铃薯商标,清吉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注册马铃薯商标的企业。2001年率先在全县提出订单农业,和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2003年,获得马铃薯出口权经营证书,清吉洋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定西市最大的洋芋经销企业,年销售洋芋超过10万吨。
在把洋芋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何清吉发现,要把马铃薯当一种产业开发,就必须要形成规模化种植。2001年,何清吉率先在陇西县25个乡镇,与17个马铃薯营销协会签订了种植合同25万亩,他坚持按合同保护价收购,还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又将收购价每公斤上浮0.04元,当年使农户在市场价基础上增加经济收入1080多万元,带动7.6万农户增收致富。此后,他连续四年同农户签订订单保护价收购合同,2005年商品马铃薯按每公斤0.6元保护价收购,淀粉加工原料马铃薯按每公斤0.40元收购,先后8年与农户签单累计240万亩,带动陇西县及周边十余县20万农户增收致富,使农民每年平均比市场价增加收入3250万元。现在,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万亩左右,面积居全国地级市州第二、产量位列第一。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马铃薯产业不仅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还带动了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由鲜薯收购、贩运、加工等带动的餐饮、住宿、仓储、水电、包装等行业蓬勃兴起,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从事分拣、装卸、贩运人员达数万人。何清吉同志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与陇西县各乡镇帮扶措施,主要有在种植环节预先支付精准扶贫对接农户当年分红收益,购买马铃薯良种和农资,良种和农资的采购价格低于市场零售价,按批发价统一采购。收购环节对接的农户每户收购5吨马铃薯淀粉加工薯原料,每吨享受公司200元的精准扶贫惠农价格,不纳入农户8%的分红范畴。同时在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扶贫攻坚措施中,为保障绿色马铃薯种植的基地,根据农户的需求,支持农户养牛、养羊,增加农家肥,以牛(羊)育肥,以肥种薯,以薯带动的政、企、农互联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
2002年秋,何清吉竞拍了中国农业银行陇西县支行整体抵债的原陇西县淀粉厂,启动了马铃薯淀粉的加工生产经营。他接手后,发现部分设备失修无法使用,且设备是进口波兰的生产线,一时无法投入生产。而当年面临的现实是,陇西及周边县区洋芋因天旱而严重减产,加工原料紧缺。为了解决农民的洋芋出路,增加农民收入,何清吉采取了在资金筹措和原料组织上“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在农行的大力扶持下,短期内解决了部分流动资金;二是充分发挥公司已有的运销大户的实力,借助他们的资金和运销能力,从陇西、渭源、定西、通渭、会宁、陇南、青海等地调运原料14000吨,试产加工马铃薯淀粉。结果,当月产量达2000吨。经甘肃省质量监督局检验,一级品以上合格率为100%,产量、质量均创该设备投产运营以来最高记录,并如期兑付了农户、运销户的原料款。
2004年,为了减少马铃薯销售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何清吉在调查和研究了全国马铃薯终端销售市场动态后,多方奔走联系,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清吉公司成熟的网络优势,于2004年9月24日,发运了中国历史上首趟马铃薯运输专列。“清吉”牌马铃薯跨长江、下江南、成规模、大批量地走向全国各大终端市场,让当地马铃薯跨越产地,走南创北,树立了品牌。
2005年初,公司引进了一套年产3.6万吨荷兰尼沃巴(淀粉)机械公司制造的全封闭中控传感淀粉提炼设备,该生产线正常投入运营后,对鲜薯和粗淀粉的原料需求大幅度增加,年实现销售收入27988万元,解决了30万农民脱贫致富,安置了下岗职工90余人再就业,带动粗淀粉加工户和贩运户500户,带动了全县马铃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淀粉加工产业排污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何清吉下定决心,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污水处理设备一定要先安装上。2005年9月,公司引进了一套由德国制造的原装生物基因固液分离污水处理设备,设备安装使用后,所排的水符合环保要求,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投资30万元为周边农户田地架通了输水管、渠道,将处理后的污水配肥灌溉农田,受益于农民。
为了马铃薯深度加工的发展,2007年春季,何清吉投资3200万元引进了年产2万吨荷兰尼沃巴(淀粉)机械公司制造的全封闭中控变性淀粉生产线一条。10月,全市首家年产3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在甘肃凯龙淀粉有限公司建成,标志着定西马铃薯加工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何清吉的创业理念已被群众广泛接受并逐步变成现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何清吉看到产业种植基地规模形成了,加工基地规模扩大延伸了,产品市场销售规模拓宽了,组建成立甘肃清吉洋芋集团,形成了集团规范化、标准化经营发展格局。
企业发展壮大了,何清吉却始终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2003年当“非典”肆虐时,他为社会捐资捐物5万多元;2004年为陇西长安路工程捐款2万多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捐款6万多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两次捐款8万元,积极参与联村联户,2012年投资20万元为联系2户贫困户盖新房子,解决了安居问题,农户才能乐业,还一次性送去了两年的面粉和农资。2013年投资20万元为学校资助了课桌、电脑,2014年投资30万元为云田初中住校学生食宿补助办了清吉思源教育班。
2014年4月18日,清吉集团定西市清吉淀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标志着定西马铃薯淀粉制造产业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2013年8月4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清吉集团共同成立了马铃薯产品精深制造标准化研究室,开启了清吉集团在发展农业产业化道路上的新征程。
2015年,清吉集团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了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面条这两种满足人们日常食用的大众化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如今,公司拥有“清吉”牌商品马铃薯、“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清吉”牌a-淀粉;“尼沃巴”牌马铃薯无矾粉皮系列产品、“尼沃巴”牌无矾方便粉丝系列产品;“凯龙”牌马铃薯精淀粉、“凯龙”牌马铃薯醋酸酯变性淀粉。商品马铃薯、马铃薯淀粉系列产品、马铃薯无矾粉皮系列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马铃薯无矾粉皮系列产品已申报国家专利。甘肃清吉洋芋集团“清吉”品牌获得2012年度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
2016年,甘肃清吉洋芋集团当选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副会长单位、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长单位。集团董事局主席何清吉同志当选为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副会长、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长。这些荣誉的取得标志着清吉集团将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广更多的优质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公司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创同行业一流效益,树同行业一流形象”为目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满意,以科技求发展”的办企宗旨,依托当地马铃薯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科学经营管理,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 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品牌为动力,以富民为目的,全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已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经营格局。辐射带动陇西及周边等县30多万农户增收,年加工销售马铃薯24万吨,淀粉制品相关产业消化马铃薯40万吨,为甘肃马铃薯产业谱写出新的宏伟篇章。
这个生于长于西北黄土地的男人,兼具西北汉子豪放的性格和精细的商业原则,有着侠肝义胆的豪气,也有着一人富带动多人富的义气。将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推向全国乃至推向世界,成为中国骄傲品牌是他的毕生事业也是终极梦想。
(编辑:刘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