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冬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持久力不强,行为习惯经常反反复复,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下面我就谈谈在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体会。
一、坚持正面引导,做好以身示范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喜欢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老師。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语言引导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会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教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2.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从模仿开始,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弯腰捡起;教室课桌歪斜时,我会及时动手摆整齐;卫生角不整洁时,我会拿工具清理干净;黑板上的字我总是一笔一画认真去书写……这一切,我的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们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地面上有纸,学生也会弯腰捡起。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书写时认认真真,有好的书写习惯等等。孩子们在这些无声的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他们也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个人荣誉感,榜样激励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看,XX同学听到铃声,已经坐端正了,他真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让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明白以后上课时要向那位同学一样坐好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越对方的勇气,对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明显的效果。
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好像催化剂,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控制能力,提高自觉性。开学初,我们就把我们班的评价方案宣布了,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就可得一个小奖章,每十个小红奖章可以换一份小礼物。另外,每天我们班都会有一个“今日班长”,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如课间值岗、管理路队、帮助值日生擦黑板等,不要小看这一天的付出,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老师也能通过这些发现班级里的“小能人”。这样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
三、主动沟通,家校协作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就能形成的,还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巩固。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稳定,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通过校讯通、微信交流群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说明一些配合事项。充分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使低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纪律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