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摘要:“放管服”给高校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本文从审计队伍建设、科研人员培训、内控审计、事中审计、绩效审计、结果追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做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急速增长,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高度重视,科研经费审计也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审计内容。2016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在科研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2016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公布了一系列“松绑+ 激励”的政策措施。
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活力,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是,“放管服”改革的背后却是亟待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人员放松的政策之弦,这种宽松的政策预期给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风险。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难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在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科研“放管服”改革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机制
科研人员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管理不细化,很多专业工作都是科研助手甚至是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工作经验拼凑而成,费用类别和业务支出估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脱节现象严重。放权后,部分项目可以调剂使用,这种政策上的放松不利于加强科研人员科学编制预算的要求。
2、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还未建立起对应的绩效评价机制,科研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难以衡量。科研项目申报时预算编制若不合理则难以计量其实际真实成本,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性无法进行配比和准确评价。在课题组内部,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机制也没有相关制度约定,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审核评价机制。
3、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放管服”背景下,更要充分处理好放权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科研、财务、监审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应该分别对科研经费承担起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和使用管理的责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并努力增强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意识,既能简化监管程序,又不削弱监管效果,为充分激发科研活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面对存在的各方面问題,如何在科研项目管理“放管服”的背景下更有效地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本文有以下几点初步探索:
1、夯实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是做好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基础。科研课题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高校内审部门要注重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进行考核评价,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内审人员的基本要求,鼓励审计人员自我提高,努力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
2、做好科研管理人员培训宣传工作
注重宣传培训工作,提高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归属认识,彻底转变“科研经费为个人所有,如何使用管理由个人决定”的错误观念。培养专业的科研财务助理,联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健全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将科研人员从复杂、专业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从事研究工作,发挥好管理服务和项目研究的纽带作用,
3、开展科研管理内控制度审计工作
开展科研项目管理内控制度审计工作,促进校内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明确学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梳理业务流程,查找风险薄弱环节,做到用制度管经费使用、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不断促使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4、逐步探索开展科研经费事中审计工作
前移审计关口,变被动的结果审计为主动的过程审计。对重点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预算执行、费用支出等关键环节和风险点进行审查。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监控其资金流向和使用过程,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5、逐步探索开展科研项目绩效审计
在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开展科研项目绩效审计。在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审查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程序进行结题验收,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绩效评价机制与分配机制相结合,做到绩效明晰,分配合理。
6、完善和落实科研经费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做好高校科研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纪检、审计部门应该会同科研管理、财务等相关部门针对科研经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重落实、重整改,以震慑和教育潜在违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