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
【摘要】语文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置,从形式到内容,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目前,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存在着单一、量多、机械重复等问题,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又大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改变这种低效作业的现状刻不容缓,只有优化了作业设计,才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可能。本文就此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59-01
语文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是新课改的实践热点,语文知识源于生活,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充满知识与学问,且生活中的知识更鲜活、更真实。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走向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与语文作业设计之间的最佳链接点、契合点,适应小学生的生活认知特点与情感需求,利用生活情境因势利导,延续及扩展生活化教学内容,使形式单调、空洞、虚拟或抽象的作业富有生活色彩、生命活力,避免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及被动应付完成作业。促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将书本世界视野扩展到生活世界视野,有效巩固、深化、驾驭书本知识。
一、贴近生活设计作业,激发求知欲望
贴近生活设计语文作业,能够延伸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构建大语文教育观念。为确保作业设计贴近生活,应保证作业形式满足多样性、灵活性要求,以便通过作业激发语文知识求知欲望、探索欲望,开阔视野,有效巩固课本知识要点,避免将学生限制在教室中,促使学生主动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主动体验、接触、了解及融入生活。例如,对《孔子游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进行教学后,可设计以亲近自然、寻找春天为主题的生活化语文作业,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在身边与日常生活当中发现春天、寻找春天的信息,同时搜集关于春天、春光的歌曲音乐、诗词名篇、名言警句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及互评平台,让学生写下对身边春景的赞美与感悟,促使课堂学习、生活学习同步,同时增强课本知识探究动力。再如,学习《夹竹桃》、《广玉兰》后,可以设计拍照或影像录制作业,让学生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广玉兰及夹竹桃实物,感受姿态多样、富有生机的绿色植物,产生探究欲望,主动查找更多关于植物形态的图片及文字描述资料。此外,学习《快乐的节日》后,可在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时设计游记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出游,记录各地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风景,在春节时可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家乡过年风俗、春联等,促使学生主动观察生活。
二、联系生活设计作业,增强学习主动性
设计作业时应将促使学生主动写作业、主动学习作为目标,让学生乐于做作业,在做作业时充分调动自身潜能,并在写好作业后产生成就感,由此增强学习兴趣、产生主观学习意识及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对此,需联系生活设计作业,使语文作业内容变得丰富多样。例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莫高窟》、《黄山奇松》后,可要求学生整理本地特色景点图片,搜集相关的诗歌、文章等,自己动手画一画特色景点。另一方面,可设计独特新颖、富有家庭生活元素的作业,增强语文学习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作业能够外延课堂、家庭与社会生活,使语文作业具有生活化特点。例如,让学生向爸妈复述课堂知识,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同时陈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想法,以巩固课堂知识,培养语言表述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倾听爸妈讲当今社会热点或小时候的趣事,为父母捶背及拿拖鞋等,或在母亲节、父亲节时要求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为父母准备礼物,观察父母收到礼物时的情绪反应,如欣赏、喜欢、惊讶等,并在课堂中讲述父母收到礼物后的反应,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家庭作业,激活语文学习乐趣。再如,可设计需要家长、学生亲自参与、共同完成的生活化语文作业,让学生留心遇到的难题、难题解决方法,爸妈向自己说了什么,为自己做了什么,促使学生主动在作业中倾述真情实感。
三、设计具有生活色彩的语文作业,实现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点与出发点,贴近生活及联系生活设计语文作业时应以学以致用为原则,结合生活实际与教材、学生学习心理规律设计开放的、有趣的、新颖的语文作业,巧妙联系实用性强的生活案例及作业设计素材,设计生活色彩浓厚的作业,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课内知识与生活知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迁移及运用课堂知识。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之后,可设计写信、寄信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情况写电子邮件或纸质信件;学习“读报和剪报”后,可结合“节约用水”、“地球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主题设计作业,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搜集相关的报刊资料,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编写倡议书、黑板报。再如,教学《草原》后,可设计“小导游”形式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向朋友及家人介绍校园美景,将课文中的描述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结语
综上,作业是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强化学习内容、认识不足。语文知识已经广泛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能让语文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应充分开拓视野,面向生活、开阔思路,关注生活经验,善于发现及挖掘生活素材、社会热点,确保设计的语文作业独特、新颖、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興趣寡然、静态、抽象化的语文作业变得具象化及生活化。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疑问、寻求未知的生活知识,使生活、学习融为一体,在学中乐、乐中学。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正确导向学习方式,减少机械重复性、模仿性作业,体现语文知识的生活价值,利用作业引导学生主动、自发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新课标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题设计特点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第三学段识读练习为例[J].陈涓.教育学术月刊.2011(05).
[2]小学语文重点段教学的路径探寻[J].陈晓玉.教学与管理.2011(17).
[3]从审美的视角反思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王要飞.现代教育科学.2011(08).
[4]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李吉银.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5]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J].杨清.上海教育科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