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资助高校美术类专业贫困生

2017-10-17 09:38宋琳
卷宗 2017年2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神

摘 要: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经济状况得到好转,与此同时,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影响,高校贫困生精神状态不容忽视,以美术类专业贫困生为例,对其性格特征、精神面貌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从外部与内部环境考虑,对其进行“精神”资助,实现成长成才。

关键词:美术类专业;贫困生;“精神”资助

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立了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提高了资助保障水平,扩大了资助范围,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2017年是国家学生资助新政体系实施十周年,十年间,资助体系趋于完善、公平,亿万学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实现了人生梦想。

为保障资助实现精准化,首先要保障贫困生认定实现精准化。2017年2月,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加强学生资助 助力脱贫攻坚”文章,明确指出“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2,这是一种保护学生隐私、保护学生自尊的做法。

当前,随着社会深入发展,网上时有关于大学生跳楼、自杀、传销、受骗等消息,这其中当事人有一部分是高校贫困生,高校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贫困生隐私、自尊背后,除了家庭经济状况问题,还有精神状况问题。本文重点探讨高校美术类专业贫困生的精神状况问题,以及如何对其开展“精神”资助。

1 高校美术类专业贫困生的状况分析

作为艺术类专业,美术类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集中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高考对其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进入大学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强,对一切美的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心,内心较敏感;二是学生需要支付高昂的学习费用,对于部分普通收入家庭而言选择美术类专业就意味着需要承担美术类高昂的专业学费,加上平时的住宿费、教材费、外出写生费、生活费等开支,对于有些本就一般收入的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完成上大学的梦想,越来越多的美术类专业学生成为了贫困生;三是学生性格特点相对突出,自我、规则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薄,学生处理事情多以感性为主,而美术类专业贫困生具有自卑感、焦虑感、攀比心强烈、爱自我封闭等特点,在平时的集体学习生活中,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攀比、封闭等负面心理,如不加以及时疏导、关爱,精神层面会产生严重问题。

2 高校美术类专业贫困生的精神困惑

鉴于美术类专业贫困生的特点,笔者这里分享一些案例进而分析其精神世界。一是角色混乱,自我认识不清。这类学生自主性不强,容易受别人观点左右,笔者带过一位读完大二的美术学专业贫困生,暑期着手准备 “应征入伍”,从报名到体检最终结束,反复咨询身边的老师、朋友和同学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选择当兵好吗?在和该生深入交流后,告知其选择既要考虑兴趣,也要考虑家庭状况等,但该生非常希望笔者能给一个“好”与“不好”的答复,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该贫困生选择报名该项目也许仅仅是听到个别人意见后心血来潮,个人的自我认识不清晰,造成不敢下定决心,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二是孤立无援,主动意识不够。笔者每年都会召集新认定的贫困生召开座谈会,听一听意见,了解贫困生的近况,梳理发现,每年学生交流最多的就是与寝室、班级同学关系问题,造成有时候想寻求同学的帮助,却又碍于面子,总是拉不下脸,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吃亏、碰壁,从某些方面来说,非贫困生的资源更丰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有经验,贫困生向朋辈寻求帮助非常常见,但越来越疏远的人际关系,贫困生积极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也日益淡化。三是关爱缺失,组织归属不强。大学生来到学校这个“小型社会”,也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所以学校各类组织经常开展丰富精彩的活动,想要营造一种“亲”的氛围,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一些学生组织运行不畅,设定的门槛又很苛刻,造成很大部分贫困生想进而又进不了某个组织,这期间,社会某些组织深入到学生中,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和关爱,引导学生加入,笔者带过一个美术类专业贫困生,刚开学不久,因为加入不了一些在校学生组织,在老乡的介绍下,参加了某个宗教组织,在与该生的交流中,得知该宗教组织经常给予一些情感上的关怀,该生对该组织产生了好感,才下定决心加入,这不得不引起广大在校学生组织的思考。

3 “精神”资助高校美术类专业贫困生

高校美术类专业贫困生不仅在生活上有经济困难,而且在情感上有精神困惑,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济上的困难已经解决的很好,但精神上的困惑,还存在很大不足,只有对其进行“精神”资助,才能让每一位贫困生学习顺利、精神富足、成长成才。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不仅要营造局部小范围的关爱氛围,而且需要倡议全社会支持、重视贫困生群体,小范围是指所在的院、系、班、学生组织、甚至寝室,全社会是指国家出台相应政策,社会形成强大的支撑体系,让每一位贫困生在朋辈中寻得帮助,在师长那获得知识,在社会上拥有机会,在人生中自信自强;另一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搭建起贫困生自助体系,实现“自助者他助”,最终所有的问题,需要贫困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实践与总结,改进学习方式、为人准则、处事原则,朝着良性的一面发展,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搭建贫困生组织,实现交流与共享,搭建勤工俭学平台,让学生自力更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带领贫困生积极参与,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感恩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05-18(001).

[2].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05-18(001).

[3]蔡炜炜.谈高校美术类专业贫困生教育和管理的几点看法[J].大众文艺,2013,(14):201-202.[2017-08-22].

[4]刘燕.高校艺术类贫困生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14(06):92-93.[2017-08-22].

作者简介

宋琳(1989-),男,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政研究、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