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7-10-17 11:52郭志芹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红光氧化应激红外

郭志芹

[摘要] 目的 观察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以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n=53)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53)予红外/红光治疗,以中医症候积分做为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 经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81.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治疗组患者全部耐受,未发生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 结论 红外/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快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周围神经病变严重而导致感觉减退、感觉缺失的患者没有造成皮肤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关键词] 红外/红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5(b)-0169-02

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发展慢,病程长,早期症状轻,不易引起患者重视,病情进展,症状严重时,治疗效果差,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时极易出现糖尿病足病,致残致死率高。该研究以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红外/红光治疗,以中医症候积分做为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红光/红光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106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排除①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双侧或单侧ABI≤5.0,或者已经有足部溃疡或坏疽;②入院时存在各种急性、严重性其他病变者;③恶性肿瘤、结核、出血倾向、急性感染、妊娠期。④排除腰椎疾病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神经病变。将10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50.5±3.5)岁,糖尿病病程(5.2±2.6)年;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51.4±4.2)岁,糖尿病病程(5.1±3.1)年。入组时两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肝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案

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予一般治疗,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对照组:维生素B1片,20 mg,3次/d,口服;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1次/d,静脉推注;血栓通注射液,0.5,1次/d,静脉滴注;15 d的治疗时间。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外/红光治疗(型号:MPET-400/800)进行治疗。选择仪器设置中自定义B模式,即293 Hz ,587 Hz,1 174 Hz,4 698Hz 每60 s循环切换1次,1次/d,30 min/次,1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等级资料积分法,评估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按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发生的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分别记2、4、6分,总分累积,治疗前、治疗后分别积分。

1.4 疗效判定

痊愈: 治疗前后比较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前后比较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前后比较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率比较用χ2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血糖,均降低,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由于血糖控制差异导致。见表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48例,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43例,有效率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全部耐受红外/红光治疗,未发生皮肤损伤、其他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起病隐匿,进展慢,后期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1]。祖国医学称之为“痹症”,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消渴基本病机,而消渴日久,阴损及阳;久病入络,血行瘀滞,“不通则痛”出现肢体及皮肤麻木刺痛等不适。现代西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提出了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学说[2],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机体对氧化物的清除能力后,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组织损伤,最终导致多个代谢途径受损,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氧化应激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3-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上可有下肢间断性或持续性疼痛、麻木、以及温痛触觉异常等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如同时存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病发病率极高,致残致死率高。 目前国内国际指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均建议采取综合方案,兼顾血糖控制、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氧化应激、抗抑郁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光疗法在临床应用有悠久的历史。波长880 nm的红外光属于短波近红外线,其对人体的有效穿透深度为1~10 mm,可达真皮及皮下组织;640 nm的可见红光对组织的穿透能力更强,可达30 mm以上,等穿透深部组织。迈能红外/红光治疗仪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单波长红外/红光光能治疗设备。充分利用了LED技术产生的红外光(880 nm)具有较强的热敷能力,红光(640 nm)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对周围神经病变部位直接进行物理照射,其生物作用主要是光化学作用,而不是热作用。人体经红光照射后,可以使对红光吸收最强的线粒体过氧化氢活性增加,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原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促进细胞合成,加速受损神经的再生。还可使细胞内一氧化氮释放增加,游离的一氧化氮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4]。该研究治疗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红外/红光不会产生高效应,避免了对感觉减退和感觉缺失的糖尿病患者造成皮肤烫伤,该研究中无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安全性强。

[参考文献]

[1] 仝小林.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12-13.

[2] Brownlee M.The patho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a unifying mechanism[J].Diabetes,2005,54(6):1615-1625.

[3] 戴青原,郭涛.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5):75-79.

[4] 李宏,杨红英.PARP-1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3):84-88.

[5] 倪天庆,胡思源.红外/红光治疗仪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症状的临床试验[J].天津中医药,2012,29(4):346-348.

(收稿日期:2017-02-20)

猜你喜欢
红光氧化应激红外
发红光的蔬菜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先锋引领致富路
——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快速递推模糊2-划分熵图割的红外图像分割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