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文章通过调查指出垃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理教学;农村;环保;生活垃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34-01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本文以一次调查为例进行相关说明。农村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正确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生活垃圾污染较为严重的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附近的大同村,大同村共分为九个队,每个队常住人口约150人,以每人每天生活垃圾排放量为0.86kg计,大同村每年的生活垃圾排放量为423.765吨。而在如此大的垃圾排放量的情况下,每个队却只有4个~5个固定垃圾堆放点,全村没有看到任何垃圾桶。走入村庄,就能看见道路、农田边随处散落着大量的生活垃圾。全村的池塘一共有三十几处,但无一例外,全部被生活垃圾污染,水质发黑且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一、原因
师生通过对大同村的深入调查,认为造成大同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普遍环保意识薄弱。通过随机对大同村36个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61%的村民因不识字而无法填写调查问卷;在被调查的村民当中,超过60%的村民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调查还表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村民有90%以上处理垃圾比较随意,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受访者中有82%的村民有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文化程度不高,对于随意堆放生活垃圾的危害更是知之甚少,这是造成大同村生活垃圾污染的重要原因。
(2)基础设施落后,垃圾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大同村每150户村民,平均才有4个垃圾堆放点,堆放点过少过远,使得多数村民将生活垃圾就近丢弃在道路边和池塘里,不仅污染了村庄的水域和农田,也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劣。并且,由于政府清理频率较低,导致垃圾堆放过多过久,垃圾堆放点的垃圾处理也只是简单地焚烧处理,这无疑又造成了第二次空气污染。
(3)生活和建筑垃圾随处堆放,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大同村水域眾多,村民们利用各处水源种植莲藕。进入村庄,随处可见因开挖藕塘而四处堆放的淤泥及其他的建筑材料,占用了大量的农田、道路。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弃物环境防治法》都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只是这些法律法规在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加上村民住得较为分散,监管难度更大。
二、改善措施
(1)环保从我做起,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前,只有让村民真正意识到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危害和正确处理生活垃圾的必要性,才能使村民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变被动为主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入手,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环境责任意识。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志愿者下乡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入户宣传让村民了解环保知识。各个乡镇可以利用广播、网络、微信等宣传工具建立与村民互动的环保宣传模式,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环保活动中的一分子,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美好家园。
(2)加大公用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根据大同村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建立一套适合大同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系统。同时,按照居民点的分布密度,设置相应数量的分类垃圾桶。政府相关部门应指导和监管居民的垃圾投放和回收分类,设置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和回收各乡镇的生活垃圾。不仅如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及时检查各种垃圾处理设施和设备的运转情况,确保垃圾处理工作实施到位。
(3)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通过对大同村村民的调查发现,40%的村民生活垃圾从不分类,只有8%的村民家庭有少量分类(村民基于基本生活经验进行的小部分的分类回收),成效很小。虽然村民们都支持生活垃圾分类,但却苦于垃圾分类设施的缺乏和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不了解而无法实现。根据大同村的实际情况,应当大力宣传节约资源,正确分类垃圾。同时,为村民提供简单有效的垃圾分类设施,鼓励村民积极做好分类工作。只有分类工作简单易执行,村民才有接受的可能。政府部门可以设置创新分类垃圾桶来取代原先没有任何分类功能的垃圾堆放点,并将分类垃圾桶设置成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垃圾的种类。
三、结束语
总之,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环保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承毅.市场化改革下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02).
[2]王铭.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材观调查及改进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5(14).
[3]谌洪星.论乡土地理调查的教育作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4]李静,何宗,曾攀,等.基于地理知识服务的地理调查理论与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