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发展看鲁企 集聚山东新动能”系列报道⑤

2017-10-17 21:29陆洋
齐鲁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创客转型发展

陆洋

“改活了”的新矿集团

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老国企改革是否彻底往往决定了其今后发展的生命力。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煤炭企业,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矿集团)也遭受了行业的“寒冬”。去年4月起,张若祥正式上任新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带领新矿集团实现增盈减亏,扭转了连续多年巨亏的被动局面。扭亏为盈的背后,是新矿集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消除不利于治亏创效、改革脱困体制机制的束缚和障碍。

近日,本刊记者跟随“创新发展看鲁企,集聚山东新动能”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山东新泰的新矿集团,探索一个全新的、“改活了”的新矿集团。

“变则生,不变则亡”

2016年3月30日,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召开集体谈话会,对权属的6家矿业集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在这个会议上,张若祥由山东能源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调往新矿集团,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

新矿集团拥有辉煌历史。1956年建企,1988年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千万吨矿务局。1997年经原煤炭部批准改制为公司制企业,1998年3月注册成为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年下放山东省管理。2011年山东能源集团成立,新矿集团成为其权属企业。90年代是新矿的黄金十年,纵横捭阖,占有了大量资源,布局了四大基地,构建了四大产业,目标指向千亿新矿,亿吨集团。

然而,新一轮经济危机不期而至地给了能源企业“一记重拳”。这一拳来势之重,来势之快,让煤炭企业猝不及防。经历一番迷茫挣扎后,和其他重量级企业一样,新矿被冰山颠覆,摔了个四仰八叉。去年初,宏观经济和自身问题交织叠加,新矿一度走到生死边缘。

张若祥上任,面临的即是危局:市场持续下行,企业大额亏损,资金链濒临断裂,欠薪欠费问题突出,历史包袱异常沉重,各类矛盾集中凸显,干部职工士气低迷。他很清楚,新矿集团已经到了“变则生,不变则亡”的地步。

那时的张若祥,几天几夜睡不着,满脑子都在想“新矿的出路在哪儿”。“从3月31日上任后,我在基层调研了两个月,新矿从战略布局上说,是很有潜力的单位。我刚来时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人多,有10万名职工,包袱重,贷款多,但看问题要辩证看。我们确定了‘把人员当发展的资源,把负债当发展的机遇的理念,提出了‘2016年大幅减亏,2017年坚决扭亏,2018年保证盈利三年三步走的目标,力争‘2016年收入超360亿元,2017年收入超400亿元,2018年收入超500亿元,在经济增速和发展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企业改革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从经济层面讲,改到深处是‘金融,也就是‘钱的问题;从政治层面讲,改到深处是‘市场,也就是‘人心的问题。”张若祥带领新矿集团以市场化为引领,以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采取系列措施,强力推进改革改制。

具体来讲,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创新实施“三管三放三自”管控模式,即管主要负责人、管主要指标、管监督考核,放开自主经营权、自主用人权、自主分配权,让各单位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人事改革上,新礦集团以规模总量为依据,以效率效益为导向,推行“大工区、大部制,岗位竞聘化、管理契约化”,并机构、减层级、精队伍。在用工改革上,新矿集团坚持先谋划、细评估,先开渠、再放水,先试点、再推广,拓宽人员转移通道。总部机关严控各类非生产性支出,清退临时用工和物业服务人员109人,全年控员分流15951人,做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让改革有温度的落地。

“解决了‘人的问题,新矿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结果是好的。”人员上一系列转型举措让新矿集团重新掌控了发展主动权。

创客精神推进自我革新

面对煤炭供给侧“去降补”改革的生产挤压阵痛,张若祥意识到“双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掀起全员“思想破冰”就是新矿破冰的前提。事实证明,创客联盟的建设彻底激活了新矿发展新动能。“是创客为我们闯出了一个新天地!”张若祥说。

新矿集团现有权属矿井33对,以煤炭、电力、煤化工(煤制气)、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为主体,发展地域扩展到新疆、内蒙古、陕西等8个省(自治区)。面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新矿集团先后在煤矿深部开采、矸石充填、矿井降温等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重大示范项目3项,拥有专利1332件。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新矿集团把创新基因融进企业发展,覆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非煤产业、基本建设、党建政工、后勤物业六大专业,组建近60个创客中心,形成了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创客大联盟。

“‘一个方子全家吃药的传统安全监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了。我们现在通过下达‘发标书,征集‘英雄帖来解决问题。”新矿集团副总工程师兼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刘同彬说。

新矿集团从创客空间、创客人才、创客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创客发展。他们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对2919名技术职级人员实行“创客产值”考核,实行职称挂钩、数字问效、淘汰退出机制。对个人或专业难以独立完成的项目,他们注重发挥集群优势,由创客联盟协调各单位成立联合攻关小组,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打破专业、单位、空间、时间限制,进行资源分享、聚智攻关。

新疆伊犁能源“小白杨”科技中心、内蒙古能源“晓霞”工作室、新巨龙公司“匠心联创”工作站,100多个创客组织遍及新矿集团各个单位。

孙村煤矿创客团队紧抓百年老矿深井支护等制约降本提效的关键环节,创新注浆锚索主体支护工艺,破解了巷道过断层、复合顶板、高应力区及采空区的历史性支护难题。该矿综合单进平均同比提高20%以上,单位成本同比下降397.2元/米。

赵官能源开展了后组煤十三层开采可行性研究,完成补充勘探设计,初期可解放受水威胁可采储量1108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近10年,未来全部解放十三层煤,可增加可采储量1.7亿吨,实现再造一个赵官能源。endprint

转型融通,战略融入,跨界融生

如今的新矿,已经走出了旧日的阴霾,拥有了全新的起点,以自我革命的气魄推进改革和发展。

在一系列变革之中,除了瘦身改革和搭建创客平台,战略规划与布局是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尽管发展持续向好,但新矿仍旧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担子更加沉重,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站在蓄力腾飞的新起点,新矿以全局战略思维,着眼企业可持续和长远发展,谋划了下一步发展思路。

首先,新矿集团将在省内打造老区转型经济带和新区百亿经济圈。省内老区转型经济带,是新矿集团针对老区“后煤矿时代”提出的转型思路,主要目的最大限度提升矿井服务年限,保有多年来形成的固定市场。打造省内新区百亿经济圈,立足担当新矿未来经济增长极、利润反哺区的责任,加快新区建设,提升人员吸纳和发展支撑能力,全力打造形成省内新区百亿经济圈。新矿集团统筹研究挖掘老区矿井存量资源。新矿集团大刀阔斧科学实施“走出去”战略,合作共赢纵深推进一体化发展。

开展煤电合作,在内蒙古基地以发展煤炭发电业务作为资源转化项目,在新疆基地以煤电项目落实推进矿井建设、投产,在省内基地则以新建煤电项目实现老区矿井转型和劣质煤综合开发利用为发展方向。同时加快煤化合作,煤钢合作,成功引入浙江省能源集团,与之建立交叉持股的“新天合作模式”,也与南钢股份合作开发建设安徽金黄庄矿业有限公司矿井,加强煤钢合作。

在增强持续发展力方面,新矿集团着眼對当前经济形势深刻洞察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研判,将内蒙古、新疆两大基地列为未来发展的增长区和战略区。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激越鼓点,内蒙古基地借力“蒙电入鲁”奋力崛起;融入“一带一路”,地处中巴经济走廊核心地段的新疆基地优势正在释放。

实施聚焦战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走产业聚焦转型发展之路,走区域聚焦协同发展之路,走资源聚焦,持续发展之路,走难点聚焦突破发展之路。坚持以煤为主,新矿集团的具体目标是:今年原煤产量完成450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500亿元,利润实现30亿元以上;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十三五末力争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建成“千亿新矿”。

转型融通,战略融入,跨界融生,新矿集团未被历史的车轮碾过,是源于新矿骨子里的“变革之道”。2016年,新矿集团一举扭转了连续多年巨亏的被动局面,完成营业收入395.2亿元,同比增加142.2亿元;利润在消化一季度亏损3.6亿元基础上完成7.2亿元,增盈减亏19.8亿元,步入持续向好的快车道。今年1-6月份,营业收入完成301.66亿元,同比增加169.78亿元;实现利润15.88亿元,同比增盈17.11亿元,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被“改活了”的新矿集团,在未来的时间内,将打造形成“煤炭、电力化工、物流贸易、现代服务”四轮驱动、多元发展、清洁高效、内涵提升的产业新格局,厚植千亿新矿发展优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客转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沣芝转型记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