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新进展
——基于2006—2015年《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载文

2017-10-17 08:14刘礼兰雷江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耳蜗力学言语

刘礼兰 雷江华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新进展
——基于2006—2015年《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载文

刘礼兰 雷江华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文章以2006—2015年《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公开发表的有关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数量、研究队伍、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五个维度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了该期刊近10年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进展,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强多学科跨地区研究;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注重感觉通道研究的均衡化。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新进展

语言康复又称言语康复,是指对听障人士或因失语症等而产生言语障碍的人使用医学、教育、工程、社会及心理等各种康复措施使其受损的言语恢复到最佳状态。[1]听障儿童因为听分析器病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制约语言功能的正常发展,从而影响听障儿童的社会化进程。通过医学、教育、工程、社会及心理等各种措施康复听障儿童语言,帮助其获得言语表达能力,回归主流社会,已成为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追求。对该领域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回顾,有利于追踪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状况和完善相应的语言康复方案。因此,本文就国内唯一一本关于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的专业性期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十年来发表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文献进行检索,从文献数量、研究人员、课题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该期刊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数量变化

在《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2015年间共检索到27篇关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文献。由表1可知,文献数量随时间推移虽有起伏,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2年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在2015年达到文献数量的最高峰(7篇),占文献总量的25.9%。总体来说,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在该杂志上表现出稳中有进的趋势,也体现出该杂志在这一领域所占有的地位。

表1 2006—2015年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文献数量分布

二、作者分析

(一)合作趋势明显,形式多样。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合作倾向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在作者人数上,27篇文献中,独立作者的只有1篇,其余26篇均是由两人及以上作者完成,占文献总量的96.3%。多人合作研究中,5人及以上研究文献占比高达70.4%(如表2所示)。其次,在作者单位上,与作者人数不同,独立著作的单位可能并不止一个,同一单位也可能包含多个作者,对作者的单位进行分析可以考察合作是分布在单位间还是单位内。根据表3,单一单位的文献数量为12篇,而两个及以上单位间合作研究有15篇,既有单位内部的合作,也有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既有康复研究机构与医疗单位的合作,也有医疗单位和高校的合作;既有高校与特教一线的合作,也有特教一线和康复研究机构的合作,既有康复机构与高校的合作,也有医疗单位和特教一线的合作。

表2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人数分布

表3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人员的单位分布(篇)

(二)康复研究机构为科研主体,医疗单位科研潜力大。对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2006—2015年间,康复研究机构参与研究文献数量为19篇,占本时期研究总量的70.4%,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指导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中处于主体地位。于此同时,医疗单位在研究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也表现出了较大的科研潜力,据统计,10年间医疗单位参与了66.0%的研究,仅次于康复研究机构。就医疗单位的参与方式来说,除本单位内合作(6篇)外,与康复研究机构联合研究(11篇)已成主要选择。

(三)学科背景单一,跨领域研究缺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既要有医学、言语听力康复学,也要有特殊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然而,在对27篇文献第一作者的学科背景统计时显示,在该期刊中,康复医学背景的文献占到总文献的96.3%(26篇),只有2011年的1篇独立著作的作者是来自特殊教育学[2]。从合作研究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26篇合作研究中,跨领域研究仅有3篇,一篇是跨康复医学和社会学;另两篇是跨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学[3-4],其余23篇均是康复医学领域内部展开的合作,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缺乏参与,跨领域研究并不深入。

(四)地区分布不均衡,华北华东地区处主导地位。从研究作者所在地域分布情况可以大体了解到全国各地区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重视程度、研究现状以及康复水平。本文采用地理学中常用的地区分类方法将我国分为七个地区[5],并对研究作者所在地区进行分类统计。表4显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地区分布较为失衡,华北和华东地区发表文献数量达20篇,在各地区中处于主导地位(74.1%),其他地区虽有发文,但与华北、华东地区相比力量悬殊,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10年来并没有在该杂志上发表相关文章,可见,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中各研究地区分布并不均衡,这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教育发展程度有一定关系[6]。

表4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地区分布(篇)

三、课题性质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以立项课题为主(15篇),占总研究的55.6%。立项课题受到政府部门的资助,一方面,可以保障研究经费的落实,增强了国家对研究主题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推动科研质量的提升,保证研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例如,陈雪清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对不同程度耳聋婴幼儿选配助听器后言语康复效果的调查(2013年)[7]、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听障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影响(2014年)[8]、探讨听障儿童在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的关系(2015年)[9],都是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基金(2009-03-29)和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重点项目(12JL12)联合资助的系列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自拟课题在本主题研究中占到44.4%,主要来自研究人员结合研究兴趣或热点问题对课题的自主抉择。自拟课题对研究内容的多样化和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该类研究缺乏资金支持,从而致使研究数量随时间波动不前。

表5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课题性质(篇)

四、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为主,注重实验结果测试的标准化。对27篇文献的研究方法统计发现,15篇是实验研究(55.6%),问卷调查有4篇,测量法(1篇)、个案研究(1篇)、录像分析法(1篇)等其他研究方法并未受到重视。实验研究操作性强,可通过对相关因素的控制验证研究假设,是一种偏重于实用的研究,因而也成为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测试时,注重采用标准化程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测试地点的要求上,80%的文献明确指出在标准的隔音房内进行测试;其次,在测试材料选用上,只有1篇是自编材料,其他14篇均是经过科学设计的能够测试听障儿童言语能力的规范实验材料,例如周丽君等人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康复时段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时采用了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编制的《全国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题库》[10],刘欣等人在研究佩戴助听器史对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的开放式言语识别的影响时以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词表(M—LNT)为测试材料,这种规范化的测试材料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便于研究结果的推广与使用;最后,在测试过程中,无论是施测者还是扬声器给声,53.3%(8篇)的研究对声音强度进行适当控制(大多数是70—75dB SPL),并根据受试者的反应调整声音强度,以保证听障儿童获得50%言语理解。

表6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方法分布(篇)

(二)比较研究突出,纵向追踪有一定发展。27篇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中,有20篇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占到总文献的74.1%,主要的比较方式有:一是年龄相似,耳聋程度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相同,但不同听觉补偿方式间的比较,例如兰莉等人比较了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两种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对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11]。二是佩戴相同辅听装置时不同生理年龄的听障儿童的比较,例如,陈雪清等人根据植入人工耳蜗时的生理年龄分为6岁前组和6岁后组,分析不同生理年龄把儿童的康复对听障儿童声调识别的影响[12]。三是不同耳聋程度对康复效果影响的比较研究,例如,李靖等人对中度、重度、极重度三组儿童在选配助听器后产出能力的探讨[7]。四是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比较,例如李蕴等人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测得Gesell发育商数分别与选出同龄健听儿童作对比,分析早期干预对听障儿童的语言效果的影响[13]。五是综合以上几种方式的交叉比较,例如,李蕴等人分析中度及以上听力程度在不同听力干预方式后语言发育状况,并将其与对照组的健听学生进行比较[14]。六是不同康复时间段间进行的纵向比较,一般来说追踪分为3、6、9、12个月,甚至有的研究追踪时间更长,例如杨影等人在探究佩戴辅听装置的年龄对听障婴幼儿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时就进行了24个月的追踪研究。[15]对该期刊10年来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统计发现有10篇文献使用了追踪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以时间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增强了研究的说服力,在科学研究中受到一定重视。综上所述,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中比较研究突出,形式多样,纵向追踪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五、研究成果

(一)康复手段:侧重听觉通道康复。有研究表明,语音发展规律是在听觉系统对有声语言进行感知、分辨、识别和理解之后才会产生语言[16],也就是说良好的听觉能力是语言产生的基础,只有在听觉能力达到一定强度后,听障儿童的有声语言才会有所进步。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可以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刺激其声音感知,从而促进听觉中枢的发育,改善听力、提高言语能力。正因此,借助人工耳蜗和助听器两种听觉辅助设备从听觉通道康复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受到关注,这类研究在10年间共有22篇,其中对人工耳蜗的研究(16篇)更为重视,并对与人工耳蜗结合共同影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其他因素如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情况、植入年龄、使用时间等也展开了分析,例如陈红胜等人对不同听力程度、不同辅听装置和使用时间进行的交叉比较分析得出极重度语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语言康复效果要比佩戴助听器更好[17];王素芳等人在研究大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康复效果与影响因素中指出术前残余听力、佩戴助听器时间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呈正相关[18]。由此可知,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中侧重听觉通道的康复,而对视觉通道、视听觉通道与语言康复关系的探讨还比较薄弱。

(二)康复原则:提倡早期干预。0—3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6岁前是最佳获得时期,7岁以后大脑的可塑性明显降低,12岁以后逐渐接近成人。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27篇研究文献中共有21篇实行早期干预,且研究对象年龄多数小于6岁,这些文章通过早干预早康复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例如陈雪清等人以6岁为分界线,将23名2—18岁的听障儿童分为两组,在植入人工耳蜗的29个月后进行声调识别的测试,发现6岁以下组的6中不同声调组合测试的得分均高于6岁以上组,人工耳蜗植入时间越早,就越有利于声调识别的康复[12];郭思荃等人在研究107例植入年龄8—78个月的语前聋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时发现,不同植入年龄听障儿童的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MAIS)得分率、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分级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植入年龄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有显著影响。[19[20]

(三)康复内容:从语音字词识别到句子理解与交流。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不仅包括语音字词识别的康复,也应该有语句理解与交流的康复,语言不止是单个字词、声调的听清、听懂,更在于运用无障碍。27篇文献中,9篇涉及语言字词识别康复,15篇涉及句子理解与交流康复。语言字词的识别主要表现为声母、韵母、元音、辅音、单音节、双音节等方面的识别,例如刘海红等人对植入人工耳蜗1.5—3.5年后听障儿童字词长短、声调辨别、元音辨别及辅音辨别等研究的关注[21];张宁等人对27例听障儿童相邻性词汇单音节、双音节康复情况的研究[22]。句子理解与交流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重头戏,在文献中占有相当比重,例如薛超等人对在安徽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1年康复训练的75例青少年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听话识图项进行语言理解能力评估后发现语前聋青少年均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语言理解能力[23];邓玉琴等人在自己的研究中指出康复训练半年到一年半后,听障儿童在学校里的学习状态完全不同,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明显提高[24]。由此可见,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内容范围较广,并有所偏重,研究日渐成熟。

(四)康复效果:强调与康复时长密不可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康复效果的提高需要有一定康复时间做保证,而且康复具有反复性,需要长久的观察以确定研究结论的完整性。10年的研究文献中有12篇注意到这点,并对康复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康复。例如郑智等人对11例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极重度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并结合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护理,经过1年以上言语康复训练后其听觉识别与言语能力有显著提升,11个听障儿童均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康复效果令人满意[25];周丽君等人对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康复时段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进行测试,指出术后康复3个月,康复效果个体差异较大,但随着康复时间延长,整体得分有大幅提高,个体的得分也逐渐向高分逼近,术后康复12个月时,86.7%的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识别得分达90分以上[26];翟丽丽等人对一例长期在上海某幼稚园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专门开展为期5周的声调训练,包括基础性训练、针对性训练、声调感知训练和声调发声训练,训练结束后其声调识别与发声能力明显提高,正确率分别2.8%±8.86%和71.11%±12.38%,与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跟踪期正确率出现上升趋势[27]。可见,康复时间与康复效果之间的联系紧密。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综上所述,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在《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上呈欣欣发展态势,文献数量不断增加,研究人员的合作趋势明显、形式多样,医疗单位也展示出了一定的科研潜力,而且多数研究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多方支持,保证了研究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在研究方法上,27篇文献偏重于使用实验法,并进行了多种类型的比较,追踪研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研究成果上,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侧重于从听觉通道对听障儿童语音识别、句子理解、语言交流等进行早期干预,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也获得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但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过于单一、地区分布不均衡;忽视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等能突出听障儿童异质性特征的研究方法的使用;缺少对语言感觉其他通道如视觉通道、视听觉通道等的研究。

(二)建议。

1.加强多学科跨地区研究。据前文分析可知,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的合作化趋势明显,这是特殊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走向。但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单一,主要是康复医学,从而限制了合作研究的丰富性。康复医学在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固然占有一定的学科优势,但并意味着可以忽视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正相反,应该加强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联系,综合各学科优势,并结合地区研究的特色开展多学科跨地区的研究。

2.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目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倾向于大样本的实验研究,而对与特殊教育契合度较高的单一被试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使用较少。单一被试研究、个案研究等可以对某一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分析,突出研究对象个体间的差异性,也更能体现特殊教育的专业特色,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同时,也应该注重对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方法的运用,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3.注重感觉通道研究的均衡化。听能训练和视觉辅助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听觉通道条件下的语言康复主要依靠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使用,10年来这一主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康复效果也令人满意。相比之下,在视觉通道和视听觉通道方面的研究却少有涉足,这不利于发挥多种感官在语言康复中的独特优势。不同感觉通道的利用对听障儿童语言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康复过程中,既要重视听觉辅助技术帮助听障儿童利用听觉通道接受语言信息,也要锻炼听障儿童利用视觉通道能力,合理使用不同感觉通道,开展听障儿童语言康复。

[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第三版)[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14:227.

[2]万谊.听觉口语法的关键在于家长的深度参与[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3):258-259.

[3]周静,沈晓丽,陈雪芬,等.音乐疗法对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6):639-642.

[4]原皞,张华,梁巍,等.不同康复模式听障婴幼儿听觉言语能力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6):630-634.

[5]周文玉.中国的地理分区[J].地理教育,2011(1):39.

[6]雷江华,刘文丽.智障儿童心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4(11):15-21.

[7]李靖,陈雪清,吴燕君,等.耳聋程度对选配助听器婴幼儿言语产出能力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4):391-194.

[8]孟超,陈雪清,董瑞娟,等.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6):633-638.

[9]吕静,陈雪清,张华,等.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5):518-521.

[10]周丽君,翟磊,陈滨,等.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识别能力发展水平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2):165-167.

[11]兰莉,李斐,刘宇清,等.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比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186-190.

[12]陈雪清,刘海红.语前聋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声调识别能力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55-56.

[13]李蕴,吴皓,陶铮,等.中度以上听力障碍儿早期听力干预效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4):325-327.

[14]李蕴,陈向平,陶铮,等.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语言发育状况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2):176-179.

[15]杨影,孙喜斌,王丽燕.先天性重度及以上程度听力损失婴幼儿语言能力康复效果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4):397-399.

[16]刘巧云,赵航,陈丽,等.3—5岁健听儿童音位对比识别习得过程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2):116-119.

[17]陈红胜,冯永,贺楚峰,等.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言语识别能力的研究 [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4):281-284.

[18]王素芳,任红波,刘志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4):394-396.

[19]郭思荃,唐冬梅,李华伟,等.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1):61-65.

[20]TobeyEA,ThalD,NiparkoJK,etal.Influenceofimplantationageonschool-age languageperformance inpediatric cochlear implantus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Audiology,2013(4):219-229.

[21]刘海红,陈雪清,刘博,等.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力言语辨别能力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3):190-192.

[22]张宁,刘莎,徐娟娟,等.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放式听觉言语能力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4):381-384.

[23]薛超,孙家强,侯晓燕,等.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康复效果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3):300-302.

[24]邓玉琴,陈金辉,曹永茂.小儿重度以上听力损失的干预[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4):271-272.

[25]郑智,李原,赵建辉,等.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及护理[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180-183.

[26]周丽君,翟磊,陈滨,等.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识别能力发展水平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2):165-167.

[27]翟丽丽,黄昭鸣.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的识别及发声能力个案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3):253-255.

[责任编辑 刘金荣]

Abstract:Language rehabilitation,an important part the study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is drawing atten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This article,based on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by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between 2006 and 2015,reviews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s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research,researchers,and the nature of the research topics,research method and the content of research.Then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as well as the disadvantages of relevant research.In conclusion,the article offers several propositions:strengthen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and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study;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and focusing on the equalization of sensory channel research.

Key words:hearing-impaired children;language rehabilitation;advances in research

An Overview on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of Hearing-Im paired Children—Based on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Between 2006 and 2015

Liu Lilan Lei Jianghua
(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

G762

A

2095-0438(2017)07-0039-06

2016-12-13

刘礼兰(1990-),女,安徽滁州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听障儿童教育、融合教育;雷江华(1975-),男,湖北鄂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认知心理学等。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听障儿童语言障碍的认知机制及干预研究”(14zd005)。

猜你喜欢
耳蜗力学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
力学 等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基于Gammachirp耳蜗能量谱特征提取的音频指纹算法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