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张艺芳 图片由学校提供
以世纪币构建一个微型社会
本刊记者_张艺芳 图片由学校提供
上海市民办新世纪小学(简称“新世纪小学”)位于寸土寸金的地段,紧临布满上海老建筑的淮海中路,与宋庆龄故居相隔不远。这所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每个班只有四十个孩子左右,整个学校不过四百个学生。
6月初,正值毕业季,毕业生们即将捐赠自己手中的世纪币,为学弟学妹们成立“创业基金”。此后,捐赠世纪币将成为新世纪小学每年毕业典礼上的一个环节。世纪币的流通和使用,赋予他们的毕业典礼以更多的内涵。
世纪币,是阿福童币在新世纪小学的本土化。一年半前,校长杨毅蓉接触了百特财商教育,意识到其“我选择,我负责”的理念与新世纪小学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百特的理念要求成人把选择权还给孩子,不同孩子选择了不同道路,按着那个方向走,就能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新世纪小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业能力之外,也注重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一般来说,学校都是一个班级一个教室,办公区域与学生的上课区域是分开的。然而在新世纪小学,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活动区域,每个班级配备了两间教室,一间教室用于基础课程学习,另一间教室作为学生课后的活动室,也作为学校选修课程的学习教室。同时,教师不再拥有独立的办公室,而是在教室办公,为的是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从教室布局上,我们就贯彻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即服务,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更好发展。这也和我们后来创办世纪币、举办世纪集市的初衷是一致的。”
作为一所小体量的学校,起初,新世纪小学只是借助社会资源开办模块课程,请百特的老师来讲课,同时组织本校相关老师进行听课学习和教研活动。一个学期后,便由本校老师为学生上财商教育课。后来,得知有“阿福童概念学校”这种合作方式,杨毅蓉随即组织学校行政团队和骨干教师先后两次去常州、苏州、合肥的阿福童概念学校考察。看到孩子们在集市活动中被激活,回到学校,几位班主任便着手设计自己的班币,蒲公英币、七色花币、扬帆币(统称为“世纪币”)就这样诞生了。
他们将班级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世纪币挂钩,让孩子去积累自己的财富。比如:对不同班级岗位设置一些小奖励,遵守班级公约也有一定小奖励。当孩子的财富不断积累,几位班主任开始思考,要让孩子们手中的世纪币有意义,必须要让他们花出去。
他们开始筹办一个小集市,孩子们表现出的创造力和自我意识常常让教师们惊讶不已。二年级的孩子问,“卖艺行不行啊?”“我教顾客拉手风琴,收取体验费用可以吗?”还有一些小朋友做起乐高的服务,拿自己不用的玩具来卖。
“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享受财富,这形成了一个闭环。”孩子们的创造力被激发。第二学期,校长便开始在全校推广世纪币,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探讨,尝试将班级货币、世纪集市等财商教育活动与学校的育人理念“三有、三会、三能”(有爱心、有智慧、有教养,会学习、会玩耍、会思考,能合作、能竞争、能包容)相融合。然而,比如说有爱心,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引导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呢?
新世纪小学校长杨毅蓉和孩子们
“世纪存折”
世纪币以四个面值出现在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世纪存折”,孩子们每天的行为都被记录入“世纪银行”。每个班每个阶段的行为习惯目标有所不同,诸如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每位教师都随身携带一个章,发现学生落实“三有、三会、三能”过程中有好的行为,都会为该学生敲章。获得章数的多少,便造成了孩子们拥有世纪币的“贫富”差异。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校为每位学生每个月发放15元世纪币的基础生活费。总的发行量,则控制在每个人每个月30元世纪币。另外15元人均费用将根据班级本月行为存折上的章数进行汇率计算。
由于每个月盖章数量不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汇率皆不同,学生们学会了计算汇率。一位班主任谈道,“目前,新世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都会计算汇率。这也是一个数学的延伸。比如,在计算汇率的时候,小数点怎么办?孩子们就专门去学,然后进行操作。”
一段时间以后,考虑到世纪币的回收,教师们便策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第二次“世纪集市”。
“既然是做集市,我们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规范,第二个是合作,第三是每个人都参与。”
第二次“世纪集市”,新增了法人代表制,由一位法人代表来组织店员,进行具体的分工。法人代表需要提前申报:规划商品内容,货品有多少,单价大概在多少,预计销售额有多少。填完表格,就可领到一张经营许可证。
商铺分为DIY、体验类、二手商品、食品四类。教师们观察到:第一次集市中,孩子们大都很喜欢买吃的,DIY的生意很淡。于是,第二次集市,他们开始对店铺的类型进行限制,对食品类摊位进行拍卖。另一方面,对不太热门的DIY摊位给予政策扶持,摊位费减半。到了第四次集市,饮料摊拍到了1600世纪币的高价,预包装类食品摊位拍到了1400。根据拍卖额,法人代表提交一半的保证金,另一半则向学校贷款,在营业以后,再缴纳摊位费。集市的监管,也由起初的教师负责,到完全交给学生成立的世纪集市管理委员会。
在集市中,一个乐高体验类摊位亏损得厉害,原本只有两个乐高,集市现场坏掉了一个,营业员定价体验3分钟支付3世纪币。集市结束后他们总结,假设一直有人体验,两个小时的营业额也不过120世纪币,显然是创业之前没有核算好成本和收益。一共八个店员,每个人承担了四十多世纪币的亏损。教师们认为,“这就让孩子懂得了‘共担风险’,我选择,我担当,我负责,这正是我们想培养的一种精神。”
集市的每个环节,都以世纪币来调动。比如,世纪集市的LOGO设计中标者,将获得一定奖励。从第三次集市开始,他们试图将集市常态化:世纪影院在每周一、二、四的中午开放,分为VIP场和大众场,观影条件不同,票价不同。世纪超市在每周四开放,目前出售老师和学生的DIY产品或者捐赠的图书。
新世纪小学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才艺来“创业”。有几个孩子说想表演一场相声,便组织了一次相声专场。孩子们请海报组的孩子画了海报,又请了主持班的孩子去主持。每张票卖5元,卖了80张票,除去学校收的200世纪币场地成本,每个孩子都赚了一笔。
随着世纪币的流通,其赚取方式和使用途径也被逐渐拓宽:遇到一些大型的招募活动,学校直接贴出公告,参与者将获得一定世纪币的奖励。校刊也交由学生自己组稿。由此,世纪币完全搅动了新世纪小学的管理生态,依托学生银行,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系统,实现校园生活的自我管理。
集市之后,教师采集来学生反馈,作为办下次集市的依据。以刚结束的第四次世纪集市为例,学生问卷的统计数据显示:67.4%的学生参与了集市销售活动,98.5%的学生表示喜欢世纪集市。在对世纪币的用途畅想中,孩子们的建议五花八门:以世纪币兑换选修课、心仪的兴趣课程;用世纪币买喜欢的书;设置世纪游乐园,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和桌面游戏;用世纪币可以购买彩票,中奖金额在10元到200元,参与一次20元;购买物品给需要资助的小朋友;开设世纪电脑馆,学生可以在中午时间自由玩耍,每人每周限两次等等。
“在世纪币的流通中,孩子们有更多的想法涌现出来。我们希望以世纪币构建一个小社会,既有他可以享受的地方,也有他可以思考的地方。我们认为,这给了孩子发展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