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2017-10-16 03:20马明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红枣发展

马明敏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党校, 新疆 库尔勒市 841000)

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马明敏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党校, 新疆 库尔勒市 841000)

若羌是新疆贫困县,为发展当地经济。若羌县大规模发展红枣种植,现已出具规模,成为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突出,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目前红枣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如何让红枣产业历久弥新,持续长久发展,成为农民致富最有力的保障是当下最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若羌红枣;调查思考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自然条件恶劣,四季缺水,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全县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其中阿尔金山高寒山区、罗布泊高温荒漠面积约占70%。十多年来,在发展当地农业经济过程中,经过多次试种、比较,该县终于确定了适应性最强的红枣。小小的红枣改变了若羌农民的命运,也让这个偏远的贫困县走到了市场经济的前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枣业富民之路。红枣产业已经成为若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若羌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等荣誉称号。

一、若羌县红枣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枣业富民工程的实施,若羌红枣产业从无到有,2000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5580亩,产量只有12吨,而到2015年若羌红枣总种植面积已超过22万亩,总产达到6.53万吨,初步实现了从红枣零星种植到建设中国西部规模枣区的转变。

首先是若羌红枣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红枣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长面积都在13%左右,2011年达到峰值,当年种植面积增长比达到了55.14%,之后开始回落,近两年的种植面积增速都保持在3%左右。(见表1)

表1若羌县红枣产业种植及农民收入情况

再次从红枣产量看,2010年以来红枣的产量也是逐年递增,增速较为稳定,2014年红枣产量创最高值,达到了78900吨。之后由于种植面积增速减缓、红枣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原因,红枣产量开始有所回落。

再次从红枣产值看,若羌红枣的产值也是一直大幅稳步增长,目前已突破20亿元。红枣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14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500元,连续六年蝉联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红枣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79.23%。

二、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做法经验及成效

(一)强化基地建设,推动红枣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若羌县牢固树立“红枣效益高,品质是关键”的思想,严格按照红枣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对县域内苗木调进、无公害种植、病虫害预防、施肥采摘管理等红枣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是选优红枣种植品种。确定了以优质灰枣为主的品种结构,每年由县委、政府安排技术人员远赴河南、河北等国内老枣区帮助农民调运优质枣苗。同时,为有效防控林果有害生物,建立了苗木自繁自育体系。二是推行绿色有机红枣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红枣生产要求,通过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一帮一、手把手、面对面”的宣传和帮扶,提高了农民红枣科学管护水平。在全县积极开展和推广绿色、有机认证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绿色红枣基地认证11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认证4万亩。三是狠抓病虫害防控工作。始终坚持以“优品质、创品牌”为核心,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配制、统一施药”统防统治要求,及时有效开展防治服务,确保了红枣产业和林业生态安全。四是完善红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了红枣质量安全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检验检测、质量追溯、市场准入、标识流通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若羌红枣可追溯能力。若羌县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并已投入使用,同时还建立起一套标准的检验检测、质量追溯(二维码溯源)、市场准入、标志标识流通制度。实现了对农产品的日常检测和生产监管,确保了县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效益优先,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发挥企业创名牌的主体作用。在充分挖掘若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为红枣命名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系列商标,如“楼兰”、“羌都”、“塔里木”等都已经成为若羌县的知名商标。严格按照《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包装红枣食品,启用“若羌红枣地理产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若羌红枣专用标志”,对若羌红枣外包装箱进行统一招标、统一定制,凡是若羌范围的红枣都使用协会指定生产的统一外包装箱。在包装箱上印制了若羌红枣的原产地证明商标,同时粘贴二维防伪码。启动实施若羌红枣原产地溯源体系建设,真正以优质优价占领市场的制高点,进一步提升了若羌红枣的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龙头,提高产品加工转换能力

若羌县始终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已拥有楼兰果业、羌都枣业、好想你枣业、三海瓜园、楼兰庄园枣业及农业部认定的定点市场--楼兰果蔬综合交易市场等红枣产业化企业20余家,可形成年加工5万吨红枣的生产能力。截止到2015年,若羌红枣就地加工量为5.23万吨,加工转化率达77%,实现精深加工增加值17587万元。此外为了更好的加强红枣产品集约化管理,促进产销无缝对接,若羌县大力支持和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成立的红枣专业合作社约有72家,注册资金1287.92万元,成员总数为1349人。逐步形成了企业、专业合作社到农户、生产基地的一站式产供销连接机制。

(四)加快外销平台建设,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近几年来,若羌县以坚持推进和发展外向型农业,大力实施“往外走”战略。积极向外延展搭建外销平台,若羌红枣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山东等国内大中型省区市。启动实施红枣二维码溯源试点和红枣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大对若羌县红枣的保护和宣传力度。以国家工商总局启动“若羌红枣全国打假”活动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开展打假维权活动,加强对若羌红枣品牌和品质的保护力度。深入提炼和宣传“红枣文化”,积极参加亚欧博览会和内地相关展销会,成功举办十届红枣节,进一步提升若羌红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五)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实现农产品末端消费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统筹城乡之间、三次产业之间协同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引擎”,着力打造新疆重要的果品交易集散地和中国最大的红枣交割市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以“优品质、创品牌、提质增效”为核心,启动国家农产品示范县创建工作,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创建全国驰名商标。三是积极丰富网货资源。积极打造的楼兰文化、若羌红枣、“和田美玉·以黄为尊”三张“名片”,不断丰富网货资源,借助电子商务多领域的特点,有效的将特色产品附加独有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销售,地域销售。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抢抓巴州提出将若羌打造成为全疆商贸物流重要“节点”城市的机遇,投资3.2亿元建设若羌新丝路公路物流港,加快推进现代综合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在全县行政村中开通1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五是加快创新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国内知名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落户若羌,并成功与浙江颐高集团签约,建设若羌(兵地)电子商务产业园。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目前已有33家公司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红枣上线销售,上线店铺已有120余家,日均销售额达10万余元,2015年网络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六)取得的成效

一是县城周边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若羌县生态环境脆弱,在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全县通道绿化、村屯绿化等林业工程建设效果显著,绿洲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1.16%提高到2015年的2.07%,乡镇绿洲森林覆盖率从16%提高到83%,空气湿度明显增加,农区内大风沙尘天气明显减少。据统计,近年来大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为12天,比1980年减少12天,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对改善若羌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快红枣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全面带动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促进枣农增收。始终注重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选择条田四周种植杨树、胡杨,中间种植枣树的高低搭配模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00.7元增加到2015年的28502万元。枣农通过科学种植红枣,迅速发家致富,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已真正成为了若羌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若羌县阿不都艾尼·吐尔地、宋礼、吾斯曼·买买提明等一批枣农率先致富,发挥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吾塔木乡库尔贵村现年63岁的枣农宋礼,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红枣科学管理技术,2015年17.6亩红枣收入达54余万元,早在2009年就在全村带头盖起了200平方米的小二楼。在红枣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若羌县的就业率也在逐年递增,据统计围绕红枣开展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就占全县总人数一般以上。

三是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若羌县田林网化率达95%以上,县城周边防护林体系日趋完善,林业对农牧业的生态屏障作用日益显现,风沙对农牧业生产和人居环境危害得到有效遏制,农区外围的大型防护林有效阻挡了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农区小气候得到明显的改善,空气、土壤中的水分增加,相对湿度提高,干热风、大风次数有所减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三、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上下合力,全力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若羌县一直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建立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抓,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部门,乡(镇)领导包村的工作机制,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一级压实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对完成红枣种植任务的乡(镇)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进行处罚。县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们走家入户,宣传和发动农户,并且自发捐款贴钱帮助农户发展红枣种植,据统计若羌县各级党员干部累计捐款约500余万元。正是在上下合力,齐抓共促,奖惩落实之下,形成了全县抓红枣产业的工作氛围,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推动了红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三是若羌县委、政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纲要》,设立了红枣产业发展基金,出台了水土开发、税收、取消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费等优惠政策。县委每年还有设有专项的红枣产业发展资金以及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和奖励枣农发展红枣产业。

(二)政策激励,大力支持红枣产业发展

若羌县依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连续出台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红枣产业发展力度。首先从全局的高度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纲要》,还因地制宜的出台了水土开发、税收、减免水利建设费等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其次在具体操作中,若羌县政府从苗木的提供到种植到成活到产果都给予了农户相应的激励政策。如为农户的苗木无偿办理越冬农业保险,组织企业为农户无偿提供钾肥;对种植枣树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农户,每株枣树给予1.5元的苗木补助费;对定植大枣株行距达到造林标准的农户按政策发放补贴。县委每年还有设有专项的红枣产业发展资金以及奖励资金,对发展红枣产业做出贡献的先进户和个人给予重奖。

(三)技术指导,切实保证红枣产业发展

为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若羌县成立了红枣科技推广中心和红枣科技服务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若羌枣树研究所和红枣示范基地。完成了《若羌红枣栽培技术规程》、《若羌红枣标准化体系》、《若羌红枣标准化管理规程》等106个专项科研课题。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和总结为具体的、便于农户掌握和操作的红枣定植丰产技术,同时编印了《红枣栽培技术规程》、《红枣标准化体系》等技术资料。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干部、农户的素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举办专题讲座、制作电教片等方式开展培训,全面实施红枣实用技能素质工程,将熟知掌握创新枣树栽培技术作为全县广大干部服务“三农”的基本功,确保每个种植红枣的乡镇、村都有技术指导组,指导队,帮助农户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保证枣树种的活,长的好,多结果。

(四)科学定位,积极引导红枣产业发展

若羌县红枣产业能够如此高速健康发展与其科学的定位密不可分。为了能走出一条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又能高度切合县域实际的发展红枣产业之路,首先若羌县在多次的研判、实验、试种后,积极引进确立了以灰枣为主,冬枣、骏枣等为辅的优选品种结构,对品质低劣的品质进行改造嫁接,强化农户的品质意识。为农户引进先进的营销理念,通过统一的采收管理、统一的标准包装,规范红枣收购、分选、清洗、杀菌、保鲜等各个环节的管控,全面提升红枣品质。其次积极实施内扶本地品牌,外引实力企业的战略。若羌县先后申请注册了“楼兰”、“羌都”等商标,申报若羌红枣绿色食品和原产地域保护认证等来扶持和提升地产品牌的知名度。引进郑州奥星集团等有实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枣酒、枣饮品等红枣深加工生产线,建成了年加工能力4000吨的红枣加工厂,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相衔接的良性运行机制。再次注重加强红枣产业抗风险能力。不断调优农业结构,积极构建农民增收新模式。利用荒沙、荒地、荒滩等国有未利用土地,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不但可以向城乡居民及矿区提供蔬菜,还可辐射青海、西藏等周边区域。发挥若羌所处南疆东大门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育肥猪产业,丰富县域及周边肉食品市场,建成辐射县域及周边区域的肉食品供应基地。而且还能为红枣生产、设施农产品提供足量有机肥料,又能为枣农们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和增收途径。增加红枣产业附加值,降低红枣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大大提升红枣产业抗风险能力。

[1]何天明,艾合买提·艾麦尔.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成效及启示[J].园艺与种苗,2011,(04). [2]朱霞,马少辉.环塔里木盆地发展红枣产业的优势与问题[J].经济论坛,2011,(09).

2017-07-20

本文系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XMZ060)西部项目《新疆生态环境与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研究》阶段性成果。

马明敏(1984-),女,回族,新疆库尔勒市人,硕士研究生,巴州党校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学。

猜你喜欢
红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颗大红枣
手摘红枣想亲人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日记一则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分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