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多元化作為推进信息时代的重要表现,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强调音乐课程多元化发展的主要体现。一方面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上改进音乐课程与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需求的衔接,另一方面从挖掘本民族文化特色基础上,协同好本土音乐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元化;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如何融入多元文化背景,如何通过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促进学前教育音乐学的健康发展。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家班克斯提出“使属于不同文化、人种、宗教、社会阶层的集团,学会保持和平与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生”。由此来看,学前教育作为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专业,在多元化背景下,音乐课程改革要兼顾对幼儿身心成长的特点,强化音乐的启蒙教育与幼儿性格的培养。因此,本文将着重探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发展现状
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形式来看,师范幼师队伍在幼教事业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一些幼师教育学院升为本科,之前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从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目标来看,幼儿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但当前一些师范类学前教育毕业生,音乐水平多低于文化水平,不懂音乐,不会弹奏乐器,甚至不识谱。就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目标来说,很多院校在教材、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缺乏相应的音乐课程目标,使得音乐课程教学陷入被动、盲目。比如在音乐课程编排上,多与授课教师为准,在音乐教育理论、音乐实践教学方面,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学资源单一,学前教育音乐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教育本身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而当前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并未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纳入其中,不仅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也难以突出学前教育音乐特色。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本身与美术、文学、建筑、戏剧、舞蹈等文化紧密相连,天然具备多元化特征。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宣称:“全世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各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是值得赞颂的事业”。我国多民族文化下的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一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师音乐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音乐教育来提升幼师音乐素养,增强学前教育师资的整体质量。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深入开展,立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实际,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强化幼师音乐专业素质培养。二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顺应文化多元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国际多元化文化主题的发展,从文化多元角度上来融合多种文化教育理念,拓宽幼师毕业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幼师毕业生的跨文化音乐交流能力。教育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特别是将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逐渐被普遍认为“当音乐被置于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中,并作为其文化的一部分,它才能获得最佳的理解”。因此,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应用,有助于增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音乐多元化能力,也是适应未来多元文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三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更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仅戏曲说唱就有300多种,民歌小调更是不计其数。柯达伊提出“民间音乐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也是民族意志的标志,更是民族坚持本性,坚持‘文化统一力量的标志”。可见,坚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从发展本民族多元音乐文化视阈下,可以保护和传承本民族多元音乐文化,更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所肩负的育人职责。四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推进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从我国高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历史来看,多以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为主导,如对西方乐理、器乐、声乐技术的教学,对大小调式理论的传授。这种格局的长期存在,使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也走向西方音乐为主的尴尬。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应突破西方音乐教育一元论思维,将中西方音乐教育的统合作为新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教育的单一格局,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措施和建议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调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的导入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在强调音乐课程资源多元性、多样性基础上,更要突出音乐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融合,特别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要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实践训练中,关注音乐课程与学生的结合,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来融入不同的音乐文化。音乐本身是多样性的,既有文化的特征,又有技巧技能训练,还有音乐美育的内涵。因此,从拓宽音乐课程结构上,将音乐多元化教育理念融入到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展现多元化理念,真正促进幼师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多元音乐课程设置上,将中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课程融入其中,增加音乐欣赏、器乐演奏等内容,突出音乐教材的多民族特色。在教材编写与研发上,遵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协同好国内音乐教材与国际音乐教材的关系,积极借鉴优秀音乐表演、音乐教学素材资源,来拓宽幼师的音乐审美视野。
(二)全面整合中外音乐,构建多元化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开展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资源体系建设,要以多元文化视角来全面整合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最大化的提高音乐教育实践效果,让学前教育学生能够从中感知不同的音乐文化与音乐特色。在經典音乐文化资源中,一方面挖掘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作品,从中来学习西方音乐的独特价值,增强幼师毕业生的西方音乐素养;另一方面,注重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资源的融入,特别是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整合,突出民族音乐的鲜明特色,培养幼师学生了解和欣赏传统民族音乐,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素质。比如在《乐理与视唱》课程中,对我国各地民歌、戏曲文化内容进行介绍,增强民族自信心;在《音乐史与名曲欣赏》课程中,对各民族代表性音乐、形式、乐种、乐曲进行介绍;在《声乐》课程中,加强对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多种唱法的兼容;在中外古典歌曲唱段介绍中,增加《茶花女》、《蓝花花》、《梁祝》、《茉莉花》等经典歌曲,让学生能从中西方音乐对照与体验中来开阔眼界,增强多元音乐文化包容性。
(三)拓宽多元音乐课堂整合渠道,融入多种音乐内容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广,如基本乐理、声乐、视唱练耳、幼儿歌曲创编、合唱训练、琴法等等。这些课程在课堂中的教学应用,需要通过多种教法的整合来完成。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融合上,可以将基本的音乐要素,如节拍、节奏、音程、调式、和弦、调性关系等内容,与学生视唱练耳训练进行整合,促进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中来体验。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乐理知识后,可以引入视唱练耳课程,提升他们的视唱能力,还可以融入优秀儿童歌曲及动画主题音乐,让学生从中感知音的长短、强弱、快慢变化,加深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能力的练习与应用。在琴法课程、声学课程及即兴伴奏课程整合上,由于技巧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由于琴法,电子琴、钢琴、手风琴等基本技巧具有相似性,和声学是后期伴奏和弦的基础。因此,从键盘课程与声乐课程衔接上,将之进行有效渗透。比如在学生初步掌握和声知识、键盘技能后,即可融入简单的即兴伴奏基本方法,从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琴法课程,由于技巧性较高,对学生基本功要求较多,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经过键盘乐器的訓练,还需要从教学进度上进行优化,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逐步提升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比如对于教授初学者以正确的弹奏姿势、触键方法、指法训练为主,后期以和声分析、不同音乐的伴奏训练来逐渐积累技能。
(四)创新教学方法,兼顾合作提升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兴趣导向,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古人云“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对于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上,突出音乐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比如对多媒体音乐课堂的搭建,让学生能够从中来感知音乐的多元性,让学生从体验中来获得音乐素能。立足校园信息化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加强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整合,以软件、素材来拓宽网络化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从音频、视频、教学弹唱、乐理知识等方面获得有益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来查阅资料,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突破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将课堂、教室、琴房延伸至网络,实现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网络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淳,严啸,李烁,祝卫红.高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模式探究[J]. 當代音乐,2015(03):42-44.
[2]李娜.略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J].音乐时空,2015(07):152.
作者简介:辜靖,男,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现任教于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