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
摘要: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培养他们的乐感,增加兴趣爱好,也容易培养活泼的性格。特别地在培养想象力方面,音乐似乎有种独特的魅力。小学音乐欣赏课包含的种类比较多,如古典乐、现代乐等,能够满足不同性格的孩子,给他们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而且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欣赏更能引发兴趣,增进理解,也是种美的享受。本文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分析,提出几点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分析
前言:
小学音乐更多起到一种入门和兴趣培养的作用,而这也恰巧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但是目前也表现出非常不良的教学现象,期望越来越高,导致音乐教学更突出过级或是考试等。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音乐,喜欢听歌,但是在学习乐理知识时就感觉到头疼,表现出排斥感,这些都是不良的教学后果,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中避免这些。综合来讲,小学音乐的教学比较随意,可以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欣赏课更是如此,形式可以简单,但必须欢乐,可以知识少,但必须轻松,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以游戏为基本教学形式。
小学教学中还应保留部分幼儿教学的形式,如游戏教学,能减少日常教学的晦涩,增加学习趣味性,并且容易得到学生长久的注意力。音乐又是一门艺术学科,学习时越少的束缚,效果是越好的。以游戏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不是只带领孩子玩耍,而是将一种娱乐精神放到学习当中去。例如在学习比较晦涩的乐理知识时,用你猜我猜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利用动作传递信息,从而记住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再比如学习唱歌时,也许一首歌大家羞于演唱,但是一句话,或是一段,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这时就可以考虑歌词接龙的教学方式了。回到音乐欣赏课中,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猜测音乐里的故事是什么,或者是玩你猜我猜的游戏,还可以变化欣赏的方式,在学生练习唱歌前后,作为一种休息,学生更容易投入进去。游戏为基本形式的采用,明显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满足了他们的好动特点,在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摆动身体,增加了对节奏感的感受能力,产生相应的身体记忆。
二、以融入为基本要求。
音乐欣赏课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了解,而考试只能从侧面反映,甚至只能说是对学生记忆的考察,而真正的这首歌曲有没有对孩子产生影响,是很難判断的。所以,音乐欣赏课不是让孩子们置身事外,这样的学习是缓慢的,而必须要参与其中,感受音乐人物的感受,想象场景,甚至可以产生相应的情绪。小学音乐的欣赏内容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所以完全可以让他们自由驰骋在音乐的海洋中。比如要求学生在听歌曲的时候闭上眼睛,想象歌词的意境,脑海中去描绘那幅画面,在音乐结束后,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活动,例如将欣赏的音乐改成音乐剧,让学生在其中扮演简单的绝色,这也有助于他们学习音乐。而且此方法可以将学生和其中人物联系在一起,感同身受,利于音乐情感的感知。特别是一些有叙事性特点的歌,哪怕孩子只是在里面扮演兔子蹦呀蹦,也会有亲切感,这也是一种方式。这样的方式要非常注意由简及难,否则容易打击积极性,放弃想要融入的欲望。
三、以氛围为基本环境。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强调氛围的影响是最难得,却也是最容易的。好的氛围可以很轻易地带动其他人,但是好的氛围却往往是不容易形成的。作为音乐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群体中的中心,比如哪个学生带动性更强,就从他的身上入手,先激发这部分人的兴趣,再去带动其他人。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很容易有失公允。以氛围为基本环境,是强调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但同时也要注意少部分人的特点。在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一少部分学生感觉枯燥、走神,就容易“传染”其他人,所以教师要照顾全局,发现有学生精力不集中时,要做教学方法的调整。例如长时间地欣赏音乐,可以在中间做个小游戏,活动一下,或者由教师讲一个趣味的音乐小故事等,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音乐身上。注重氛围的影响,同时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态度,音乐欣赏不是教师给孩子们放音乐听,而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教师表现出对这首歌的喜欢和热情,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状态,这是最好的共同学习,至此,需要重点强调一下互动教学策略。
四、以互动教学为中心。
这里的互动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师和音乐的互动,教师要先去鉴赏这些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并且尝试现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这样安排的教学进度才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与音乐的互动要注意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想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想获得怎样的效果等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同时也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欣赏者去纯粹地欣赏音乐;第二方面是学生和音乐的互动,让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去玩音乐,将音乐作为人来尊敬,了解它们的生命。学生与音乐的互动是动作上的,也可以是心里的,只要能产生感受即可,不论对错,要让学生有对音乐的自信,这样他们才能在音乐中寻找到安全感,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这一点的具体落实和第三方面息息相关,即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现在同一水平上进行互动是最容易沟通的。教师要拿一些问题与学生们交流,同时也获得他们的问题,是互为补充的过程。其实本来音乐欣赏就无所谓对错,只要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就足够了。当然对于学习的学生还要求,有所好,这样方能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这三方面是相通的,没有谁更重要这样的关系,强烈的相互作为将其绑成一个整体。特别是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欣赏,互动更加有效,能听到更多的故事,产生更清晰的感受。互动也要注意时机,不要打断欣赏过程,必须进行完整地学习,这样感受才不会片面。
总之,小学音乐欣赏课是比较轻松的音乐教学形式,要从内容上多加丰富,从情感上多加沟通。并且注意保持趣味的教学形式,增加快乐感,从而提升学习的成就感。音乐是生活的调剂品,应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所以欣赏课不要设太多的框架,越是自由,变越是高效。
参考文献:
[1]张丽宽.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J].考试周刊, 2016(89).
[2]赵蕾.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J].北方音乐, 2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