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建
摘要:函数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解决这一问题,可让学生借助于一些简单的口诀来解决实际的函数图像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函数;口诀;解题;效率
一般的,要判定一个函数图像y=kx+b(k,b为常数且k≠0),都要经过列表、描点、连线等过程确定,最简单的也要用两点(-k/b,0)和(0,b)来确定。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k,b的正负性的四种情况的特点让学生将其总结为以下口诀:
大大不经四,小小不经一,大小不经三,小大不经二,B在前K在后。如下图所示
一、根据解析式判定图像的位置。
例如:函数y=3x+2的图像,因为b=2>0,k=3>0,根据口诀:“大大不经四”可得,该函数不经过第四象限。同理可以用:“小小不经一”判定,y=-2x+(-5)的函数图像不经过第一象限;“大小不经三”判定,y=-8x+0.8的函数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小大不经二”判定,y=6x+(-2)的函数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
二、根据图像判定解析式y=kx+b中k,b的符号。
如圖1:
函数图像未经过第三象限,根据:“大小不经三”可得b>0,k<0;
如图2:
函数图像未经过第一象限,根据:“小小不经一”可得;b<0,k<0
如图3:
函数图像未经过第二象限,根据:“小大不经二”可得;b<0,k>0
如图4:
函数图像未经过第四象限,根据:“大不经四”可得;b>0,k>0
三、口诀的灵活应用。
例如:已知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像如图五所示则y=bx+k的图像为()。
图五:
分析:观察函数图像图五,未经过第三象限,根据“大小不经三”可得b>0,k<0,现需判定y=bx+k的函数图像,因为b,k符号可以确定,根据b,k的符号,用口诀“小大不经二”加以判定答案为C。
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综合起来能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更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总结、验证、推理等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定理、口诀等在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21世纪拔尖人才所必须的素质,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