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2017-10-14 23:22王新艳
魅力中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学生

王新艳

摘要:语文课应努力创设一种新型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智慧课堂。让语文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教师;学生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往往都是围绕着教科书进行的,于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了学习“教科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与“生活”隔离,很难接触到社会的“大语文”。然而,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生活这个世界的独立空间。什么是理想的课堂?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值得去思考、去探索的问题。我认为语文课应努力创设一种新型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智慧课堂。让语文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这正是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一、教师

一是课堂参与度。“活”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我主张一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所以平时我总是多利用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是只作为一名观看者。

二是课堂自由度。“活”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我们的课堂如果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就会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平时我尽量让学生相互持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得真知,这样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不仅锻炼了口才,而且对掌握知识印象更深刻。比如我在上”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我让学生比一比手,自己的小手是不是胖乎乎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小手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情呢,学生在讨论时手舞足蹈,兴奋地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是教师亲合度。“活”的课堂,课堂上应该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教师对学生有亲和力,学生就会更喜欢这门学科。上课时,孩子答对了,我会摸摸她的头,表扬她。回答错了,我会和他们开幽默的玩笑。有时下课了,孩子老远就奔跑来找我玩。有时感觉学生是自己的孩子,学生也说我像妈妈一样。学生喜欢老师,上课也就更配合。

四是课堂练习度。“活”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学习。我在課堂上尽量设计一些游戏等活动,让练习充满情趣。比如,一些字词、句子、我会以各种形式来学习,如开火车、小组比赛、看谁速度快、捉迷藏等方式去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五是活动延展度。“活”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比如,在讲《翠鸟》一课时,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为了拓宽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作者把翠鸟写得那么美,我们也来写一写。请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包括外形、颜色、部位、特点等。当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感受到乐趣以后,就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参与度。

二、学生

(一)教室学习环境的设置。

我们全班48个同学,分为六组,每组六到七人。六人小组在学习讨论、汇报展示和班级评比中都非常容易操作。

(二)小组建设有声有色。

1.重合作小组的建设。 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课堂的主要模式。小组合作、小组分工对查找资料,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都大大提高。

2.我们每个组有新颖的组名、口号、组规。

3.选举小组科代表,进行小组帮抚。小组里选了各科科代表,总科代表管理分科代表,分科代表管理小组里的五到六个同学。有了这样的网络式管理,分工更加细化,管理更加科学。

三、课堂

(一)我们上课的模式简约化。

1.上课的基本模式非常简单,易学。老师制定预习常规——自己独立预习——提出交流学习目标——分组交流讨论——小组竞赛式展示汇报——教师引导性评价。如:上语文课的流程为:布置常规预习,让学生熟悉课文。学生交流常规的预习情况,教师检查每个组的学习成果。在熟悉课文,过好了字词关的基础上,老师提出能统领课文的中心问题,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再汇报。整个过程,老师只是观看,评价引领。

2.语文课主要交流谈论的问题是:“这篇课文中,那些语句最令你震撼,把它找出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然后再小组内交流,分享你的感受”。而后是:读了这篇文章,你还能想到哪些名人或者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对你有什么感悟?接着学生则拿出自己的预习作业,开始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整堂课就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进行的,教师起的作用也许就是一个旁观者和组织者了。所以每个环节,课堂结构很是简单。

3.重前置性的小研究。为何学生有那么精彩的回答,那么精彩的课堂表现,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她们前置性的小研究做得非常到位,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每位同学的资料都查了一大堆,要讲的东西都详详细细、密密麻麻,语文书上的圈圈点点更是星罗棋布,对自己有感受的句子上都写上了批注,每位同学都是非常认真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

4.我们的分组办法。我们把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在小组里进行搭配,让每个小组实力相当;约束力强的守纪律的和约束力不够的同学一组。这样分组,是为了我们在交流学习竞赛中公平竞争。

5.课堂评价激励。我们做的评价激励是个人和小组评价激励相结合的模式。每堂课的汇报展示,以小组加分。同时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和进步大的小组一个。每周评出优秀的小组科代表、小组长、小组中一对一帮扶优秀对子等。同时为个人的精彩发言或者其他出色表现加分。

四、学困生的转化

要让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比如: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或者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教学也就会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学生也就爱上了语文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