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券是否有成效反響不一

2017-10-14 01:26
澳门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醫生醫療機構

醫療券計劃的推出,是為了減輕公立醫療機構的壓力,盤活私人醫療機構,減輕居民的醫療負擔,醫療券計劃是否成功分流了病人到私人醫療機構?醫療券的設計是否合理?據悉,醫療券使用行政手續繁瑣,能否優化?2013年,補貼金額增至澳門幣六百元,每張醫療券維持在50元面額,在醫療券面額方面能否再優化?香港醫療券可以累積使用但上限不超過4000港幣,使用時只需出示身份證及簽署同意書,手續簡便,澳門應該如何借鑒優化醫療券使用手續?

澳門理工學院賴偉良副教授表示,現時醫療券的目標是:第一推廣家庭醫學制度及鼓勵市民重視個人保健;然而至今澳門沒有家庭專科醫生,所以無論是醫療券還是其他政策,都達不到推廣家庭醫學制度這個目標;關於鼓勵市民重視個人保健,過於廣泛,任何一個醫療政策都鼓勵市民重視個人保健。就算檢討過去五年澳門居民市民較過去重視個人保健,但如何確定澳門居民觀念的改變是醫療券的功勞。第二,加強公營醫療實體及私營醫療市場的合作,充分發揮社區醫療資源的作用。我相信這個目標是達到了,據統計有幾十萬人次用過醫療券。

第三,提升社會醫療服務綜合水平、多元化的發展。任何一個醫療政策都會提升水平,如何確定醫療券切實有助提升澳門醫療水平?

澳門衛生政策學會湯家耀會長覺得為了分流,政府也實施了向六大社團購買服務的政策。當時做過檢討,說政府醫院急診室輪候時間短了,所以成功。然而,這指標也並不可靠,原來政策實施後急診人數反而增加了17%,說明政策其實沒有將病人分走。為什麼分流後人更多了,等待時間卻更短了呢?只有幾種可能:一是原本做的慢,後來加快了,但我相信這個不是主要原因;二是增加了急診室的人力資源;三是因應統計方式,在沒有實質改變等候情況之下,使統計出來的輪候時間縮短。

關於醫療券金額積累的問題,有人建議確實不想浪費可以去超市買東西,但這樣下來多數人都會選擇去超市買東西,無法提升健康水平。不想濫用也不想浪費,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允許居民一直累積到老年,為未來儲蓄便不會濫用。這是屬於他們的權利,況且老年健康需要更大。如果確實使用不上,還可以轉給直系親屬。

香港的醫療券有比較具體的目標。香港情況跟澳門不同,澳門長者去公立醫院看病基本上免費,但在香港公立醫院需要診金,超過90%的長者去公立醫院看病,使在公立醫院看病輪候時間很長,醫療券讓他們可以選擇去私人診所看病。香港實施醫療券政策兩年後便進行檢討,看看去公立醫院的長者人數、輪候時間是否減少。香港醫療券的另一具體目標就是促使私營醫療機構採用電腦並同衛生署聯網,這個措施對日後的衛生系統管理及提高私人醫療服務素質都很重要。我很認同這個措施,對未來醫療系統的建設很重要。澳門政府也可以借鑒香港的經驗,協助私家醫生電腦化並同衛生局聯網。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張志雄醫生指出,現時澳門所有的個人及衛生護理服務場所即私人醫療機構約為700家,其中西醫診所300多家、中醫300多家、口腔科牙科診所100多家,其餘還有一些治療康復機構,醫療券確實可以分流一部分人到私人醫療機構。有業界朋友反映,8月份即醫療券即將過期的時候,使用醫療券的病人就會更多。這起碼促使了居民關心自己的健康,並使用醫療券提高健康水平。

現在醫療券的面額是50元,如果將面額再降低到10元,將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手續以及增加印刷成本。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在病人付費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需要付款180元,如果使用醫療券就需要使用4張,不設找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需要居民自掏腰包或者多給醫療券。可以借鑒香港的政策,香港現在使用的“醫健通”,使用醫療券時只需要簽署同意書,表示同意扣除醫療券的金額即可。手續上更為簡便,也不會造成浪費。還有一個問題,現時醫療券在轉讓上手續比較繁多。

澳門醫療人員協會理事長劉明昆醫生認為醫療券政策確實能夠幫政府分流一部分病人到私家醫生處,減輕了公立醫療機構的負擔,同時對私人醫療機構發展也有促進作用。據瞭解,醫療券對私人醫療機構確實有幫助。尤其是在醫療券過期前的7、8月份,是使用醫療券的高峰期,部分診所三分之一的生意額來自於醫療券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更關心自己的健康。至於醫療券體積大小方面,現在醫療券的尺寸太大張,尤其在轉讓時攜帶一疊醫療券來診所,手續比較麻煩。我建議紙張尺寸更小一點,最理想是可以像現鈔一樣,但我相信是有難度因為需要填寫的東西很多。建議簡化醫療券使用手續。

至於可不可以像香港那樣出示身份證及簽署同意書便能使用,我認為在澳門實施可能有一定難度,轉讓的時候需要填寫資料較多。例如父親轉讓給小孩,需要拿著身份證、簽署同意書,其實同意書的使用就像醫療券後面的簽名,所以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繼續討論。現時50元一張的面額是比較適合的,如果面額太小改成10元一張,病人需要攜帶很多醫療券,如果改為100元則很多時候未必能用到,造成浪費。endprint

猜你喜欢
醫生醫療機構
Who Are You Supposed to Be? 你想成为谁?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看医生
外資享「國民待遇」大陸支付行業全面開放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