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成,张克荣
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廖英成,张克荣
(阜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通过分析安徽省1995-2015年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教育支出能够较为显著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比,地区经济将增长0.674 9个百分比,且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些促进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财政教育支出;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财政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相较于1995年,2015年安徽省名义上GDP增长了将近11倍,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教育支出则增长了31倍多,财政教育支出能否真正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多大?对这些问题客观、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对于该地区科学定位经济、教育发展目标,采取正确的教育科技发展战略、合理优化教育投资结构,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新常态下的教育供给侧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哈佛大学教授沃尔什发表在美国《经济学季刊》上的一篇题为《人力资本观》的文章。文章通过对各级毕业生的收入增长及求学费用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了青年学生选择上大学是否值得的问题,开创性地带动了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学者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不同的学者运用了不同的统计、计量方法对各地区进行了研究。或者是基于所运用统计、计量方法不同的原因,亦或是不同地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的原因,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有的学者认为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二者之间是单向因果关系,即财政教育支出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地方经济增长却未能显著提高本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李兴江、高亚存通过对1990-2009年甘肃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甘肃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结论[1]。郭昱则是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京津冀三个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三个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都有着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相较于河北地区,天津与北京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更大的贡献,滞后一阶时,三个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均是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滞后二阶时,河北和北京的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互相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而天津地区的经济增长则依然是财政教育支出的格兰杰原因[2]。肖碧云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福建省1990-2014年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与福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刘晓东则是通过引入一种奇异谱(SSA)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增长率、财政教育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的财政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分别具有3.62和5.32年的循环周期,并利用互谱分析对科技投入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4]。阳玉香、谭超美建立了C-D生产函数模型,选取了湖南省1978-2010年的地区资本总额、劳动力以及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样本指标数据,对湖南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入每增长1%,湖南省的经济将会增长0.133%,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计算出地方教育投入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0.08%,且在4年之后,财政教育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促进作用[5]。刘幼昕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认为我国教育投资的利用率较低以及各地区教育呈现出的不公平现象所导致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偏低是目前我国教育投资还未能充分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强大带动作用的主要原因[6]。
本文通过利用安徽省1995-2015年的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常用来反映经济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则用来反映地方政府的各项教育事务支出。本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教育支出(EDU)两个时间序列来分析安徽省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样本区间选择1995-2015年,原始数据来自于1996-2016《安徽统计年鉴》。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经济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更好地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之前,我们对GDP和EDU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和LNEDU表示。
(一)平稳性检验
因为选取的经济增长(LNGDP)和财政教育支出(LNEDU)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避免直接回归可能会造成的“伪回归”,所以在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之前,必须检验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并确定各序列的单整阶数。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LNGDP和LNEDU序列有着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两个数据序列均是非平稳的。
图1 LNGDP时序图
图2 LNEDU时序图
为进一步更为准确地对LNGDP和LNEDU这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较为常用的ADF检验方法对LNGDP和LNEDU数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的截距项、时间趋势项以及滞后阶数,△表示一阶差分,△△表示二阶差分。
从表1中可以看出,LNGDP和LNEDU及其一阶差分序列在各显著水平下都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是平稳的。因此,LNGDP和LNEDU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即LNGDP~I(2)、LNEDU~I(2),满足协整检验所需的前提条件。
(二)协整检验
由之前的序列平稳性检验可知,本文所采用的LNGDP和LNEDU时间序列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可进行协整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的方法通常有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协整检验法,前者较适合两变量模型的协整检验,后者则更适合对多变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因此,本文选择Engle-Granger两步法对LNGDP和LNEDU序列进行协整检验。首先,我们将LNGDP与LNEDU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所示:
LNGDP=5.365 1+0.674 9LNEDU+[AR(1)=0.657 6]+Et
(27.992 7)(19.730 1)(2.917 6)
R2=0.995 5,R2adj=0.994 8,F=1267.109 0
为了消除变量自相关,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了AR(1)项,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达到0.995 5,说明方程拟合程度很高,且F统计量的P值为0,表明拟合的回归方程是高度显著的。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对残差做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从结果容易看出,残差项Et高度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拟合方程的残差项Et是平稳的。因此,时间序列LNGDP和LNEDU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安徽经济增长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回归方程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教育支出每增长1%,安徽省经济增长将增加0.674 9%,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2 残差序列Et平稳性检验结果
(三)Granger因果检验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是用来检验一个变量过去的变化能够多大程度地去解释另一个变量现在的变化。本文分别选择1、2和3的滞后阶数来对LNGDP和LNEDU这两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一阶和二阶时,LNEDU均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而LNGDP都不是LNEDU的格兰杰原因,一定程度上可说明财政教育支出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安徽经济增长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则不是那么明显。当滞后三阶时,LNGDP和LNEDU则互相不成为对方的格兰杰原因。
(四)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表明了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然而一组实际经济数据变量在一开始时可能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则可能会从短期的“非均衡”关系向长期“均衡”关系发展。格兰杰定理表明若一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存在着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来描述变量之间的这种短期的非均衡关系。由前文分析可知,LNGDP和LNEDU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我们以滞后一期的残差项Et-1作为误差修正项,建立了如下的误差修正模型:
(3.074 4) (2.826 4) (-0.401 3)
结合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财政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均是正相关关系。长期来看,安徽经济增长关于财政教育支出的弹性为0.674 9,误差修正模型则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关于财政教育支出的短期弹性为0.307 8,根据误差修正项Et-1的估计值可以看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080 9的反向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调整至均衡状态。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由回归方程可知,安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0.674 9,表明安徽财政教育支出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就会增长0.674 9个百分点。通过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安徽省经济增长与长期均值之间的偏差中的8.09%得到了调整,本期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本期经济增长将增加0.307 8%。由长期和短期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小于长期。财政教育支出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能,这一现实情况也从客观上印证了财政教育支出的短期效应小于长期效应。
依据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安徽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互动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全省教育的合理发展。
由实证分析可知,财政教育支出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近年来安徽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整体比例偏低,且各地区教育支出差异明显。各地区应该在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教育支出力度,结合各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情况和特点,制定出不同教育类型的区域财政支出政策,实现全省各地区教育和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
第二,完善教育经费的考核、监督机制,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区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应对教育经费拨付前进行全面地评估、使用中进行有效地监督、使用后进行全方位地评价考核,在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各地区的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第三,加强全省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合作发展,稳步推进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由于受到历史、政治以及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安徽各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阜阳、亳州等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丰富程度都远低于合肥、芜湖等相对发达的地区。全省各地区应深刻认识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教育发展水平高、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主动承担起必要的责任,积极带动和帮助其他区域的教育发展,增强各地区高校的合作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推进全省各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协调发展。
[1]李兴江,高亚存.甘肃省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研究,2012(03):12-16.
[2]郭昱.京津冀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4(15):150-152.
[3]肖碧云.福建省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03):33-36.
[4]刘晓东.区域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教投入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23):136-140.
[5]阳玉香,谭超美.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求索,2012(07):254-255.
[6]刘幼昕.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11):153-155.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LIAO Ying-cheng,ZHANG Ke-rong
(School of Business,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nhui)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fiscal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from 1995 to 2015, this paper uses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stability test,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measure the expenditure of financial edu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irical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or every 1 percentage increase in financi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the regional economy will grow by 0.6749 percentage,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show a one-way Granger causality.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financi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financial education expenditure; economic growth; co-integration test; error correction model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4.20
F81
A
1004-4310(2017)04-0105-05
2017-05-25
廖英成(1988- ),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张克荣(1980- ),女,安徽蚌埠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