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超,孙忠人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40)
“心身同治”法治疗不寐疗效分析
韩 超1,孙忠人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40)
目的 观察基于心身同治头针疗法对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心身同治治疗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焦氏头针中情感区配合常规体针,对照组仅取常规体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进行科学化比较。结果 2组在治疗后,治疗组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中各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针情感区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针灸疗法;情感区;不寐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insomnia based on scalp acupuncture onemotions area.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s 30 patients.Treatment group was received acupuncture based on psychosomatic treatment.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acupuncture only.PSQI and ISI of two groups a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one-month treatment.Results Treatment group’s PSQI and ISI a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s after treatment(P<0.05), especially in sleep quality and sleep time (P<0.01).Conclusions Scalp acupuncture on emotions are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lleviating syndromes insomnia and improved sleep quality.I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reating insomnia.
Keywords: scalp acupuncture; emotions area; insomnia
不寐又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多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足等原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据统计[2],全球约每10人就会有1人患有失眠,且到2020年时, 将会有超过7亿失眠者,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目前临床疗效多不稳定。情感区是大脑额极在体表的投影[3],该部位与精神相关,具有调神益智的作用。本文利用头针情感区对不寐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所观察的病例来源于2016年3月-2016年8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门诊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男37例,女23例,年龄35~70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心身同治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52±13.31)岁,平均病程(4.40±3.81)个月;对照针刺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27±15.86)岁,平均病程(5.25±2.40)个月。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的临床诊断标准[4];2)符合西医的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在近期3个月内没有参与其他药物试验;4)年龄在20~70岁;5)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PSQI)评分>7分,并≤15分;6)患者积极参与本课题,并签署临床观察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病例不符合纳入标准[4];2)有药物过敏史或是过敏型体质;3)正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4)失眠由全身性的疾病,如手术、疼痛,或者由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引起失眠者;5)有酗酒习惯、长期服用毒品等精神活性物质,或是有药物滥用史和药品依赖症患者; 6)合并心、肝、肾、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或是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采取百会、神门、内关、安眠、神庭、三阴交。取仰卧位,针刺穴位准确定位后,用75%乙醇溶液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用0.30 mm×40 mm毫针(贵州安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百会、神庭向后斜刺25 mm,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1次/d,留针30 min/次,每周6次,共治疗30 d。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针刺基础上加情感区(位于前额正中)向上平刺25 mm,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直刺15 mm,其中情感区要求捻转200 r /min,捻转3~5 min,1次/d,留针30 min/次,每周6次,共治疗30 d。
1.5 观察指标 运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对 疗效进行观察。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前后PSQI得分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PSQI量表得分情况比较(x± s ,n=30) 分
2.2 2组治疗前后ISI量表得分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ISI量表得分情况比较(x ± s ,n=30) 分
“形神合一论”是中医学体系中最核心的理论,其本质在于形与神的关系是互为因果,躯体疾病可以产生情志因素的异常,另一方面,情志活动的异常亦可反作用于机体,使机体气机发生紊乱等现象[5]。中医学理论同时认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惊恐伤身,心虚不安”,可见内伤七情太过是导致不寐的重要原因[6]。故在中医治疗中应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是治愈疾病的关键。不寐在西医学中属于失眠,其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其发生多与患者心理因素相关[7],如患者不能从心理上对诱发原因予以接受或适应,传统的药物治疗则很难产生疗效,患者或形成慢性失眠,或对催眠药物产生依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疾病[8]。根据现代研究[9]表明,对失眠积极的应对方式可减少负性情绪, 利于助眠。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加重刺激, 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10]。所以在失眠症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 还应对患者的情绪症状予以治疗,调节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调动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只有使其对引发失眠的诱因进行正常的认知,才能有效改善睡眠[11]。
焦氏头针是针灸学中头针疗法的一种,由焦顺发教授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疗各种疾病的头针疗法,常用于脑源性疾病的治疗。其中情感区位于印堂穴直上,入前发际处,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目内眦直上各增一穴,三穴平行,均向后平刺25~40 mm深。情感区是额极部在头皮表面的投影,该部位与精神相关,针刺该部位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痴呆,尤其是额叶受损引起的情感、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等[12-14]。其疗效发挥的关键在于手法,因焦氏头针是一种机械性刺激技术,针刺后组织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的的强度会随着捻转频率与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达到一定强度时,电流会穿过颅骨而作用于大脑,调节并改善大脑的神经系统功能[15]。已有研究[16]证实,连续捻转3~5 min,每分钟捻转在200转以上,捻转为主,可伴小幅度提插,刺激电流会产生并作用于大脑的相应部位。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则针刺该区不会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中医学理论中,头为三阳之会,为元神之府,情感区亦为是手足三阴经、三阳经直接或间接相联系的部位[17]。所以情感区是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有机结合,针刺该区,可以起到调神益智的作用。
[1]赵晓东, 时晶, 杨益昌, 等.失眠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11): 2641-2643.
[2]LIU SY.What is Insomnia[J].ASRS Newsletter, 1998, 10(3):6-7.
[3]王薇, 杨松堤, 宋文安, 等.孙申田教授头针治疗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 2014, 30(3): 61-63.
[4] MICHAELl CHASE, THOMAS ROTH.Insomnia.Los Angeles: 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9: 12- 34.
[5]张海川.失眠的病因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7): 375-376.
[6]李健,赵志付.刚柔辨证治疗循环系统心身疾病经验[J].环球中医药 , 2012, 5(10): 744-745.
[7]黄韬, 唐文超, 安圣海, 等.170 例失眠症患者病机特点分析 [J].江西中医药 , 2009, 40(8): 49-50.
[8]PRISONI GB, DELEO D, ROZZINI R, et al.Psychic correlates of sleep symptoms in the elderly[J].Int Geriatric Psychiatry, 1992(12): 891.
[9]焦顺发.焦顺发头针[M].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1-62.
[10]王玉琳, 张瑞.孙申田教授治疗神志病经验撷要[J].中国针灸 , 2009, 29(8): 639-641.
[11]岳延荣.智三针与焦氏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分析[D].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2]李林涛, 谭奔腾, 李新纯, 等.怡神助眠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35(1): 47-49, 63.
[13]李亚玲, 叶建飞, 李婷, 等.右佐匹克隆合并艾司西肽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伴失眠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4, 19(1): 54-57.
[14]谢波, 杨桂莲, 李孟贤.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4(7): 51-53.
[15]罗文政, 张清仲, 赖新生.解郁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0, 30(11): 899-903.
[16]张春华, 刘继明.针刺四神聪对失眠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 , 2005, 25(12): 847-849.
[17]胡金凤.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内涵探讨五脏俞治疗失眠症[J].中国针灸 , 2006, 26(1): 69-71.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insomnia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on emotions area
HAN Chao1, SUN Zhongren2*
(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R256.23
A
2095-6258(2017)05-0760-03
2016-10-25)
10.13463/j.cnki.cczyy.2017.05.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76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科研项目(2012RCQ64, 2012RCL01)。
韩 超(1989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通信作者:孙忠人,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8704669286,电子信箱- rangerhanso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