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睿
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皮瓣缺损部分修复重建效果的影响
贾 睿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皮瓣缺损采用不同部位皮瓣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 9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 每组45例。两组均于根治术后行皮瓣移植术, 常规组选取胸大肌皮瓣移植, 治疗组选择股前外侧皮瓣移植, 比较两组组织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修复满意度、皮瓣成活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2.65±0.23)h、组织愈合时间为(10.83±2.16)d、术中出血量为(212.43±40.68)ml, 均优于常规组的(3.29±1.07)h、(14.95±3.25)d、(259.82±52.04)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3、7.082、4.813, P<0.05)。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95.56%(43/45)、修复满意度93.33%(42/45)均高于常规组的80.00%(36/45)、71.11%(32/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胸大肌皮瓣移植相比,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皮瓣缺损部分修复重建的效果更好, 皮瓣成活率、手术安全性均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皮瓣缺损;皮瓣移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
口腔颌面部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这类患者需接受肿瘤根治术进行治疗, 然而, 行手术治疗后, 会致使口腔软组织大面积缺损, 从而影响患者的进食、语言等功能, 还会影响面容美观度[1]。为了修复皮瓣缺损部位, 临床需为患者实施皮瓣移植手术, 使口腔生理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在皮瓣移植术中, 皮瓣部位的选取至关重要, 所选取部位不同, 疗效也具有差异性[2,3]。本院主要分析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皮瓣缺损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检查确诊;②于根治术后行皮瓣移植术, 对手术耐受;③精神正常, 能配合研究;④对研究情况知晓, 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对皮瓣移植术不耐受;②合并其他肿瘤;③精神异常, 无法配合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 每组45例。常规组中女20例, 男25例,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52.19±9.83)岁;原发病灶:12例面颊部、18例舌底部、15例牙龈部。治疗组中女19例, 男26例, 年龄30~78岁, 平均年龄(51.57±8.37)岁;原发病灶:11例面颊部、18例舌底部、16例牙龈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于胸大肌取瓣部位获取皮瓣, 根据缺损组织面积明确皮瓣大小, 获取皮瓣后, 于显微镜下给予修复, 首先将口腔颌面受损组织以及杂物清除, 然后使颌面部动脉与皮瓣动脉吻合, 确保血管吻合后, 经无创伤缝线对手术部位进行缝合。
治疗组:于股前外侧取瓣处获得皮瓣, 从皮肤处切入,明确血流供应血管, 并实施结扎切断操作, 掀起皮瓣, 将重要桡动脉、肌腱组织以及静脉保留, 于显微镜下进行修复,后续操作与上述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组织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组织愈合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的修复满意度及皮瓣成活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95.56%(43/45), 修复满意度为93.33%(42/45);常规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0.00%(36/45), 修复满意度为71.11%(32/45)。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修复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n(%)]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需行肿瘤根治术治疗, 而该术式可导致其局部组织缺损, 不仅破坏患者原本容貌, 而且会引发口腔功能障碍[4-6]。因此, 患者接受肿瘤根治术后, 还需行皮瓣修复手术, 促使缺损组织功能恢复, 改善面部美观度。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广泛, 胸大肌皮瓣移植属于早期的修复方式, 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等特征, 然而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缺陷, 如该术式会影响胸大肌功能, 且胸大肌部位比较臃肿,不利于手术进行[7-12]。研究表明[13],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在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更多优势, 该处血管蒂较长, 管径大小合适, 便于提高血管吻合率。另外, 该处皮瓣设计比较灵活,能根据具体需求获取肌皮瓣, 厚度适中, 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小。而胸大肌皮瓣在缝合时可能发生管蒂扭转现象, 影响静脉回流, 增加感染、血肿风险[14]。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则能弥补胸大肌皮瓣的不足,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本院研究表明, 治疗组选择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 患者的手术时间(2.65±0.23)h、组织愈合时间(10.83±2.16)d、术中出血量(212.43±40.68)ml均优于常规组的(3.29±1.07)h、(14.95±3.25)d、(259.82±52.04)ml, 皮瓣成活率 95.56%(43/45)、修复满意度93.33%(42/45)均高于常规组的80.00%(36/45)、71.11%(32/4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 低于常规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证实,与胸大肌皮瓣修复相比较,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能获取更显著的疗效, 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组织修复优良率与皮瓣成活率。
综上所述,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的组织缺损修复中,临床对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效果较为理想, 有利于促进缺损组织修复, 值得临床推广。
[1] 郭家平, 王翔.游离皮瓣移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研究.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6):915-917.
[2] 陈洁, 蒋灿华, 尹乒, 等.股前外侧free-style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38(1):20-24.
[3] 吴立萌, 蒋灿华, 陈洁, 等.应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精细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7,40(1):16-20.
[4] 杨何平, 张洪武, 陈海蒂, 等.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疗效比较.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4):447-452.
[5] 杨何平, 张洪武, 陈海蒂, 等.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口腔医学, 2016, 36(3):228-232.
[6] 郭峰, 闵安杰, 蒋灿华, 等.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上海口腔医学, 2011, 20(1):62-65.
[7] 刘艳华.颏下岛状肌皮瓣和前臂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术后颌面部缺损中的对比研究.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11):1311-1312.
[8] 张翠翠, 王建广, 乐志亮, 等.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47(4):285-288.
[9] 陈新.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治疗效果探讨.安徽医药, 2013, 17(10):1739-1740.
[10] 陶敬桥, 张海钟.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 2014(1):58-59.
[11] 黄圣运, 李文刚, 张世周, 等.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初步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38(4):389-391.
[12] 李胜锋, 刘振兴, 张世周, 等.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中的应用.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 25(2):121.
[13] 李伟雄, 彭汉伟.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对比分析.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 25(4):262-265.
[14] 曲昌锋, 汪崇, 杨建, 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疗效分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6,38(5):471-4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21
2017-08-07]
113006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