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芳
丁苯酞软胶囊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简 芳
目的 评价丁苯酞软胶囊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5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0例, 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变化9例、恶化2例、死亡1例, 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丁苯酞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血肿周围的缺血状态, 疗效显著, 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丁苯酞;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区, 其出血形成的血肿将中断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关联、造成神经核团损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大脑具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患者常出现偏身感觉障碍, 除肢体运动障碍外, 严重的可出现意识障碍以及智力、记忆等认知障碍, 甚至死亡,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为了使患者发病后的神经功能得到修复, 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2016~2017年南川宏仁一医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使用丁苯酞并且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2017年南川宏仁一医院住院部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 患者经头颅CT证实均符合国家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单侧基底区出血;②基底区出血量<30 ml;③发病时间<72 h;④受试者无肢体运动障碍及意识障碍, 吞咽功能正常;⑤受试者无残留功能缺损的脑卒中史。纳入研究时征得患者同意,治疗时患者对其治疗知情。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72 h,血肿扩大;②多灶性出血;③做过胃肠手术或着患有胃肠疾病, 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④精神状态异常无法配合药物治疗;⑤患者存在并发症, 如心、肾功能损伤, 血压过高,低蛋白血症;⑥以往用药期间出现过敏症状。经调查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共计65例, 其中60例进入本次研究, 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49岁。其中女25例,男3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 口服丁苯酞软胶囊, 4次/d,200 mg/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将疗效分为6个等级。①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 功能缺损减少>90%;②显著进步:病残程度为1~3级, 功能缺损减少46%~90%;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⑤恶化:功能缺损未减少或增加<18%;⑥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5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0例, 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变化9例、恶化2例、死亡1例, 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高血压脑出血大多发生在大脑的基底节区, 患者发病时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 预后风险极高[3]。脑部基底节区脑出血后, 血肿周围出现组织性受损和水肿形成性加重, 被学者称为“缺血半暗带”[4], 缺血半暗带血流量的减少中断了神经元的功能和神经元的正常电活动, 但仍能维持离子梯度,所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缺血半暗带的病理改变是可逆的。脑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血肿周围缺血, 如何提高疗效, 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
丁苯酞软胶囊的活性成分是消旋(dl)-3-正丁苯酞, 结构与天然的1, 3-正丁苯酞相同, 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环素(PGI2)的含量,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 花生四烯酸的生成量减少, 谷氨酸的释放受到抑制, 清除氧自由基,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 作用于脑部基底区缺血的多个病理环节, 可以有效减少脑缺血的损伤, 使微循环血流速度升高, 微血管口径扩张, 改善脑部缺血部位的微循环[5]。丁苯酞是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于1987年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进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抗脑部缺血药物, 为我国近期原创的一类新药[6], 通过Ⅰ、Ⅱ、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丁苯酞具有抗缺血的作用, 能够改善脑能量的代谢, 减轻脑水肿, 抑制细胞的凋亡[7,8]。丁苯酞在高血压基底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与其可以增加血肿周围缺血区的脑血流有关[9,10]。此外, 丁苯酞能够保护缺血脑的神经元线粒体, 并且维持线粒体正常产能, 改善脑部缺血损伤。其药效学特点:①改善局部脑缺血所致脑水肿;②改善缺血后脑能量代谢;③对基底区脑血流和软脑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11,12]。
本试验结果显示, 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5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0例, 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变化9例、恶化2例、死亡1例, 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应用丁苯酞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血肿周围的缺血状态, 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可以考虑推广使用。
[1] 陈士东.高血压性壳核出血CT分型与短期康复预后的关系.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9):1200-1204.
[2] Mayer SA, Lignelli A, Fink ME, et a1.Perilesional blood flow and edemaformation in acute intraeerebral hemorrhage:a SPECT study.Stroke, 1998, 29(9):1791-1798.
[3] 黄如训, 李常新, 陈立云, 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8):985-988.
[4] Bandera E, Botteri M, Minelli C, et al.Cerebral blood flow threshold of ischemic penumbra and infarct cor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Stroke, 2006, 37(5):1334-1339.
[5] Chong ZZ, Feng YP.Effects of dl-3-n-butylphthalide on production of TXB2 and 6-keto-PGF1 alpha in rat brain dur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Acta Pharmacol Sin, 1997, 18(6):505-508.
[6] 庞其军, 赵颖, 郗艳国, 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河北医药, 2010, 32(8):945-946.
[7] 阎超华, 张均田, 冯亦璞.丁基苯酞对正常及局部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血流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8, 12(1):36-39.
[8]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6):379-380.
[9] 吴宏伟, 李世英, 胡岱君, 等.丁苯酞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11):972-975.
[10] 吉晓天, 周少珑.丁苯酞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水肿、血流参数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186-189.
[11] 牛慧艳, 张占强, 王会芳, 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6):111-112.
[12] 倪小宇, 巩娟娟, 齐素华.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脑含水量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3(6):90-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57
2017-08-01]
408400 重庆宏仁一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