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国际经济·
中国软件出口:现状趋势与战略机遇*
王晓红
当前,虽然中国软件出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但总体规模实力明显提升,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价值链不断向高端拓展。软件出口市场已经形成面向全球的发展格局,软件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增强,软件人才结构向知识化和高端化发展。然而,中国软件出口仍存在成本全面上升、创新投入不足、人才缺口较大等制约因素。2017年中国软件出口仍面临有利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全球软件业增长和创新的动力,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具有双向拓展空间,国内软件业加快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等都有利于扩大出口。未来促进中国软件出口应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软件强国人才体系建设、积极拓展软件出口市场空间、优化软件出口政策和营商环境。
软件出口 信息技术 服务外包 软件产品 自主创新
“软件定义”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标志和新特征。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也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动力。软件出口是国家软件业竞争力和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服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软件出口竞争力是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打造外贸持续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
2015—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状态。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3.1%,与2015年持平。全球治理重构、政局不稳、金融动荡、汇率波动,以及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都导致全球贸易增速处于艰难困境之中。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5.9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24%。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2015年由正转负,同比下降6.12%;201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48077亿美元,出现0.4%的微弱增长。2015年全球软件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约为1.3 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比重约10%。全球软件业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企业投资乏力、市场需求疲弱、IT深化转型等因素影响,遭遇压力。这些因素都给中国软件出口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是,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调整软件出口政策,中国软件出口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
总体而言,中国软件出口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拐点。但增长质量不断改善,对服务贸易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多元化格局日益丰富,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加速拓展,软件出口基地和软件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新产业革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新动能不断成长,传统动能与“互联网+”紧密融合,都将为全球软件市场带来增长效应,也为中国软件出口提供新机遇。应把握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软件出口质量和综合效益,推动出口价值链迈向高端水平。
(一)软件出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但整体规模实力明显增强
2015年中国软件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软件出口执行金额333.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0%,较2014年的18.51%下降7.4个百分点;协议金额42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9%,较2014年的17.55%下降4.7个百分点;合同数量52173份,同比增长-0.18%,较2014年的-0.81%微弱上升。
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增速继续出现回落,执行金额3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较上年回落8.6个百分点;协议金额464.89亿美元,同比增长9.19%,较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合同数量52790份,同比增长1.18%,较上年有所回升。尽管如此,中国软件出口实力明显提升。从2010—2015年整体来看,2015年执行金额相当于2010年(97.3亿美元)的3.43倍,平均增速为29.50%;2015年协议金额相当于2010年(126.2亿美元)的3.37倍,平均增速为27.62%;2015年的合同数量相当于2010年(39044份)的1.34倍,平均增速为9.82%。说明业务大单逐渐增多,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表1、图1)。
表1 2010—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规模与增速 单位:亿美元
图1 2010—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规模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二)软件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价值链不断向高端拓展
1.信息技术外包(ITO)居主导地位,软件产品出口波动发展。软件出口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和ITO两大类。ITO一直是软件出口的主要方式,软件产品出口仅占很少部分。2015年和2016年,ITO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316.85亿美元和330.4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94.88%和96.55%,同比增长分别为7.96%和4.30%;软件产品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7.08亿美元和11.8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12%和3.45%,较2013年、2014年均有所上升,同比增长分别为140.96%和-30.78%(图2)。
图2 2013—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分类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2.软件产品出口以应用软件为主,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呈波动发展。从软件产品出口结构看,应用软件占比最高,其次是系统软件。2015年,应用软件出口执行金额13.64亿美元,占79.86%,同比增长190.54%;系统软件出口执行金额3.39亿美元,占19.83%,同比增长44.77%;支撑软件出口执行金额0.05亿美元,仅占0.29%,增速下降3.2%。2016年,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出口额分别为10.49亿美元、1.2亿美元、0.1亿美元,占比分别为88.73%、10.39%和0.87%;其中,支撑软件同比增长99.93%,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同比分别下降23.09%和63.72%(表2)。
表2 2014—2016年软件产品的出口规模与增速 单位:亿美元
3.ITO以软件研发外包为主,高端业务不断发展。2015年,软件研发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运营和维护服务三项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217.9亿美元、59.5亿美元和37.51亿美元,占ITO总额比重分别为68.79%、18.78%和11.84%;2016年,三项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228亿美元、59亿美元和42.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64%、-0.75%和13.23%,占ITO总额比重分别为69.01%、17.87%和12.85%。在软件研发外包中,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占比较高,2016年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61.2亿美元、66.44亿美元,同比增长7.35%、-1.18%,分别占软件研发外包的70.7%、29.13%。
其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继续占主导地位并保持较好发展态势。2015年,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测试外包服务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41.81亿美元、1.93亿美元和10.9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5%、59.57%和-6.82%;2016年,三项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40.19亿美元、1.28亿美元和10.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7%、-33.68%和-1.55%。
此外,其他新增五项软件出口也呈现总体增长态势,反映了多元化出口结构日益拓展。2016年,IT解决方案、其他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及其他运营和维护服务三项类别执行金额分别为0.80亿美元、5.57亿美元、0.9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5%、61.82%、335.52%(表3)。
表3 2014—2016年中国软件ITO的出口规模与增速 单位:亿美元
(三)东部地区继续成为增长主力,中西部逆势而上,东北地区有所下降
从软件出口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作为主力保持上扬态势。2015年、2016年,东部地区软件出口占比分别为86.20%、87.40%;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4.90%、5.70%,中部占比分别为3.01%、3.15%,均有所上升;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5.90%、3.73%,有所下降。由于东北经济总体处于困境,对于软件出口造成影响(图3)。
图3 2014—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的区域分布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从东部地区内部看,2015—2016年江苏、浙江、上海均列软件出口规模前三位。2015年,这三个省市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18.95亿美元、43.43亿美元、35.5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32%、34.31%、-7.73%;2016年,这三个省市出口执行额分别为119.59亿美元、49.86亿美元、36.86亿美元,同比增长0.53%、14.80%、3.76%(图4)。
图4 2014—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软件出口省域分布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从中部地区内部看,2015—2016年江西、湖南、湖北均分别列软件出口规模前三位。2015年,这三个省份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4.12亿美元、2.30亿美元、1.99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5.86%、52.45%、11.43%;2016年,这三个省份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4.02亿美元、3.08亿美元、2.54亿美元,其中江西省呈现负增长,湖南和湖北的同比增长分别为33.57%、27.78%(图5)。
图5 2014—2016年中国中部地区软件出口省域分布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从西部地区内部看,2015—2016年四川、重庆、陕西列软件出口规模前三位,其中重庆表现尤其出色。2015年,这三个省市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1.33亿美元、2.82亿美元、2.17亿美元,其中四川、重庆分别增长22.12%、0.36%;2016年,这三个省市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2.61亿美元、4.03亿美元、2.8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35%、85.8%、0.44%(图6)。说明西部地区仍具较大发展潜力。
图6 2014—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软件出口省域分布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从东北地区内部看,辽宁一直遥遥领先。2015年,辽宁、黑龙江、吉林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7.25亿美元、1.84亿美元、0.61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96.21%、9.65%,其中黑龙江增速最高;2016年,这三个省份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1.74亿美元、0.37亿美元、0.67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92%、-79.84%、10.76%,仅吉林表现为正增长(图7)。
图7 2014—2016年中国东北地区软件出口省域分布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四)软件出口市场已经形成欧美日为主,面向全球的发展格局
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市场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德国、英国、芬兰、瑞典。其中,德国市场增速最高达137.71%;其次为瑞典、韩国、中国香港、英国,分别同比增长29.58%、25.79%、19.66%、9.72%;同时,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日本、芬兰分别同比下降0.25%、3.93%、4.85%、10.08%、23.2%。说明欧盟市场潜力较大(表4)。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占中国软件出口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在50%以上。2015年、2016年,对三大经济体共计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70.50亿美元、170.3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1.06%、50%。美、日都表现出下滑态势,其中日本连续两年下降。2015年、2016年,对美国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87.47亿美元、83.22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3.62%、-4.85%;对日本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39.88亿美元、35.8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5.51%、-10.08%;对欧盟软件出口则出现回升态势,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43.15亿美元、51.30亿美元,同比增速为-55.89%、18.9%(图8)。
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德国、英国、芬兰、瑞典8个国家(地区)在中国对全球出口市场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3.75%上升到2016年的39%,保持了增长态势。2015年、2016年内地对中国香港的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38.87亿美元、46.52亿美元,分别增长25.69%、19.66%;中国对韩国的软件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19.34亿美元、24.32亿美元,分别增长4.92%、25.79%,增幅较大(表4)。
图8 2014—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美日欧的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国家(地区)2014年2015年2016年执行金额同比增长(%)执行金额同比增长(%)执行金额同比增长(%)全球300.5818.51333.9311.10342.302.51美国76.984.6587.4713.6283.22-4.85中国香港30.9326.7438.8725.6946.5219.66日本42.219.9239.88-5.5135.86-10.08韩国18.4335.9119.344.9224.3225.79新加坡16.4545.2720.5524.9019.75-3.93中国台湾13.427.6218.1835.4318.13-0.25德国7.0272.355.98-14.8414.20137.71英国6.0748.856.7511.107.409.72芬兰4.66-25.678.1374.396.25-23.20瑞典3.83107.993.60-6.054.6629.58 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取得积极进展。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六大经济走廊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出口市场也正在积极布局拓展。目前,中国软件出口已经遍及除波黑和阿联酋以外的沿线63个国家和地区,2014—2016年出口执行金额分别为44.48亿美元、54.64亿美元和48.75亿美元,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4.8%、16.36%和14.24%(表5)。
表5 2014—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前10位国家(地区)的情况 单位:亿美元
(五)软件出口企业结构呈现以内资为主导的多元发展态势
中国软件出口企业结构已经由外资企业主导向内资企业主导转变,内资企业成为出口的半壁江山。2016年尽管下降至48.04%,但仍是绝对主力。2016年在内资企业中,集体企业占34.09%、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共约占9.35%;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占40.57%,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32.94%,中外合资企业占5.73%;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1.39%左右(图9)。
(六)以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城市为核心、软件园区为载体的集聚效应日趋明显
中国软件出口已经形成以出口基地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以园区为空间载体聚集发展的态势。
图9 2016年中国软件出口按企业性质分类占比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1.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城市在全国软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大连、西安、天津、广州、成都和济南等11个基地城市软件出口额共计217.56亿美元,占全国软件出口总额的63.6%;软件从业人员132804人,占比34.3%;软件企业总数1081家,占比21.4%。反映了上述11个城市软件企业的综合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引领带动作用明显(表6)。在11个基地城市中,杭州、南京、上海列前三位,执行额分别为41.7亿美元、37.52亿美元、36.8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2.18%、10.96%、10.77%,企业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从业人数前三位的城市为广州、北京、南京,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11%、7.46%、7.45%;企业数量列前三位的城市为南京、上海、广州,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6%、3.23%、3.03%。
表6 2016年11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城市情况
2.软件园区成为软件出口和软件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近年来,软件产业园积极吸引优势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软件园区200多家,成为全国软件出口的主要集聚区。2015年,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43个园区总收入23792亿元(软件收入17623亿元),占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比重达41%,同比增长21.3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76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园区软件产品收入为5054.6亿元,占全国的36%。2015年43家园区实现总出口额334.1253亿美元,其中软件出口额206.5627亿美元,增长15.85%,占全国软件出口总额的62%。
(七)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化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2015年,全国软件著作登记量29.24万件,同比增长33.63%;2016年,全国软件著作登记量40.8万件,同比增长39.5%,首次突破40万件大关,也是201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截至2016年底,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累计获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国际资质认证6750项。基础软件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产品质量和解决方案成熟度显著提升。软件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掌握核心技术,依托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进行服务模式创新,竞争力明显增强。部分重要行业领域取得突破,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分拣系统、千万吨级炼油控制系统等重大应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新兴领域创新活跃,一批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平台化、网络化、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涌现出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位置服务等一批创新性产品和服务。
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华为、中兴通讯、海尔分列第一、二、三位。其中,华为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0.5%,2016年研发投入达630亿元。2015年软件前百家企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005亿元,同比增长13.1%;共实现利润总额1524亿元,同比增长48.2%。软件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7家,其中,京东尚科、科大讯飞、金山软件、华讯方舟、阿里云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增长79%、73%、69%、68%、63%。软件前百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共55家,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占前百家的60.7%。一批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融资、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活动明显增多。2015年蚂蚁金服收购印度支付服务业者One97 Communications 25%股权,同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投资印度电商Paytm成为最大股东,2016年以10亿美元收购东南亚主流电商平台Lazada;中兴通讯、京东正加快在俄罗斯、印尼、印度、巴西等“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布局;华为在印度、俄罗斯、土耳其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
(八)人力资源结构以大学生为主,不断向知识化和高端化发展
中国软件企业从业队伍不断呈现知识化、年轻化、高端化趋势,为提升软件出口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软件从业人员数量由2010年的260.3万增长到2016年的855.7万人,年均增长38.1%,成为各产业吸纳就业增长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中,大学(含大专)占65%,成为中国向数字化社会转型的人才储备库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从业人员以30岁以下为主(占比约80%),30岁以上的开发者以高级工程师、架构师、技术专家等职位居多,40岁以上的开发者主要从事架构设计岗位。从产业分布来看,除IT领域达35%占主要份额之外,制造、交通、教育、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软件从业人数占比超过48%,说明软件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性越来越强。从软件人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杭州8个软件名城占60%以上。软件研发人才增长较快。2015年软件百强企业研发人员共55万人,总人数占比达54%。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美国占世界软件开发人员19.2%,中国、印度分别列第二、三位,分别占10.1%、9.8%。
(一)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削弱了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软件业人力成本及土地、资金、交通、通信、电力、税收等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已经成为影响软件出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0年以来,软件服务外包业人力成本以每年不低于10%的速度递增。据调查,2016年一些软件企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5.3%。2016年全国软件开发者中,平均月薪1万元以上的开发者占45%,较上年上升12%;月薪2万元以上的开发者数量占比增长67%。如,博彦科技2015年营业收入17.2亿元,员工近8000人,其中薪酬总额1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远高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自2010年,软件服务外包业逐渐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向西安、武汉、成都等二三线城市转移。近年来二三线城市的人力、房租等成本上升较快,成本优势也逐渐减弱。
(二)软件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竞争力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软件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抗汇率风险能力差,易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由于大部分软件企业以服务外包为主,缺乏核心技术,绝大多数软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没有设立研发机构,不能进行自主研发,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缺乏积累,尤其缺乏面向垂直行业的咨询与解决方案的能力。根据2016年7月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软件百强企业”报告,全球软件重点企业美国占75%,排名前20的企业有15家为美国企业;其次为欧洲、加拿大、日本,占22%;中国企业仅东软集团一家入围。中印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营业额达145亿美元,而我国43家火炬软件计划产业基地园区2015年平均每家企业收入6075万元,多数为中小企业。
(三)软件人才缺口较大,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中国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缺乏领军型、复合型、高技能、国际化人才,这是制约中国软件出口和软件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据统计,未来5年中国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将达1500万~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网络营销等人才缺口尤其突出。中国软件人才需求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人,Java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等IT人才缺口很大。软件业长期呈现中间人才多、“高精尖”和基础性人才缺乏的“橄榄型”结构。目前,全行业取得国际认证资格的软件人才较少。截至2015年,11个重点软件出口园区中,仅中关村软件园获得国际软件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CSDP)的人数占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企业人员比重为7.5%,其他园区此项指标皆为零。由于院校毕业生多数不适应软件企业需求,软件企业和外包商大都设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和基地,以完成就业上岗“最后一公里”。这一阶段的培训,企业需要投入5%~8%的经济成本和6~18个月的时间成本。同时,大部分院校仅开设英语课程,语种严重不足,语言成为对日本、欧洲外包业务的最大障碍。
2017年中国软件出口虽面临全球政治局势动荡、贸易增速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持续等挑战,但仍面临许多有利因素。智能制造、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将扩大全球软件市场需求。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新型全球化中将更加积极可为,全球治理话语权不断提升,为软件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全球软件业增长和创新的动力
1.全球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2017年全球IT与软件支出将增长2.9%,其中数据中心系统支出1770亿美元,软件支出3570亿美元,IT设备支出6000亿美元,IT服务支出9430亿美元,分别增长2%、7.2%、0.4%、4.8%。预计2017 年全球软件服务支出达10890 亿美元,同比增长4.1%。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开启服务外包的新时期。预计到202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1.65~1.8万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约4500亿美元。从发展领域看,未来软件业的优势领域主要有数据库、支撑软件包、虚拟现实、WAP 技术、基于神经系统的多媒体应用、实时和对安全性要求高的软件,以及金融、财务软件和娱乐软件等。
2.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VR/AR/MR)、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应用,众创、众包、众筹等平台经济模式加快成长,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经济的主要引擎将带动软件业发展。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规模达7000亿美元左右。据相关机构预测,2017年全球云计算行业规模将达1070亿美元,年均增速20%以上;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2630亿美元。大数据的发展将带来金融风险管控、智能控制、社交营销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围绕大数据的汇集挖掘、处理分析、开发存储等新的外包服务将保持增长。传统软件系统架构难以支撑大数据发展,需要建立以虚拟化、并行计算、分布式存储和自动化的云计算架构。智能制造发展将加速软件研发创新。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3D打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在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推动了软件业和制造业加速融合。个性化定制、数字制造、网络智能制造、软硬件融合等新的制造范式正在兴起;传统制造业正在朝着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超常融合、共创分享的高端新型制造发展,围绕智能制造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3.“软件即服务”成为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势。未来软件服务增长将快于软件产品增长,增值服务将成为软件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软件企业在发展中更加注重服务模式创新。一些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由过去销售产品发展成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由一次性购买发展成年度订购的方式。依托云计算有效降低了软件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实现了交付模式创新。众包平台通过一对多的方式提高了服务规模效益。在合作模式上,发包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更加注重利润分享、共享风险回报等新的合作方式。
4.软件产业链和价值链呈现融合化、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在新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驱动下,发包方更注重利用外包实现自身业务转型。提升创新能力和构建核心竞争力,需要外包企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高端化和集成化的服务,因而促进软件企业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导致软件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领域发展。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将越来越融合发展,KPO业务将保持较快增长。
(二)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具有双向拓展空间
1.美欧日传统市场有望保持稳步增长。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软件发包国,发包规模占全球市场的55%以上,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据第二、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25%和10%以上。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全球投资,实施振兴制造业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利于扩大中国对美投资,同时带动软件产品和服务出口。通过扎实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BIT)、深化探讨中美投资和贸易协定谈判(BITT),加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都将为软件出口便利化创造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中国与欧盟、中东欧16国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随着《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积极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将为对欧软件出口创造有利环境。
2.“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前景广阔。“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及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程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网络覆盖率低、数字鸿沟巨大,为中国软件企业输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建立自主标准、扩大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随着海陆空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数字信息共享水平不断提高。中哈、中吉、中塔、中巴国际跨境陆地光缆系统,亚欧信息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软件出口提供了技术支持。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合作不断发展也将带动软件出口市场发展。
3.非洲地区工业化和信息化空间巨大。近年来,非洲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南非、加纳、纳米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投资环境日益受到投资者好评。中国对非投资截至2015年已连续15年增速超过30%,为扩大对非软件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
4.全球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中国已经签署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RCEP)、亚太自贸区战略等稳步推进。有效提高自贸区的使用效率,将扩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贸易的市场空间。
(三)国内软件业加快发展,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2016年,全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8.2%、20.8%、32.5%、18.0%,均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以及新兴业态发展,都将提高国内软件业创新能力,为软件出口打下坚实基础。根据科尔尼咨询公司(AT Kearney)发布的“全球离岸服务目的地指数排名”显示,2014 年印度、中国和马来西亚在财税吸引力、技术人才及商业环境方面综合实力居前三位。近年来,国家从税收和研发经费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更加注重鼓励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国际化发展,为国内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有利政策环境。
(一)着力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高软件企业增值能力,推动价值链迈向高端的先决条件。应在政策环境上为提高软件企业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制定自主标准、打造自主品牌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软件产品出口规模,提高ITO高端服务能力。一是增强软件业融合创新能力。利用智能制造带来的机遇,推动软件业与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通过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绿色设计、智能设计、网络设计软件研发等,提高软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软件业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融合。二是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设计创新投入。重点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基础性研发设计投入,注重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对自主研发软件产品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力度。三是引导软件企业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引导大企业向提供综合化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型,提高服务增值能力。四是鼓励国内软件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盟合作等方式,加快形成创新能力强、有品牌影响力的软件领军企业。五是优化中小软件企业创新创业生态。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软件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重大创新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形成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生态。
(二)加强软件强国人才体系建设
把创新型人才作为提升软件出口竞争力的关键。一是营造包容、宽容、兼容的创新环境,建立吸引软件人才和激发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健全绩效分配和股权激励机制。二是提高软件人才国际化水平。建立国家及地区国际软件人才库和人才信息平台,形成软件人才共享机制。鼓励海外人才回流,吸引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积极参与国际软件企业和人才认证,在国际软件业的相关规则、标准制定方面提高话语权。三是引导高校设置适应企业需要的软件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院校,培养各类软件基础性人才,形成“金字塔”形的软件业人才结构。四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科研项目,鼓励软件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
(三)积极拓展软件出口市场空间
一是寻求新一轮全球化机遇,挖掘美日欧传统出口市场潜力。在加快对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投资的同时,扩大相关软件出口。加快制定欧盟地区软件出口战略,提高语言、标准、技术等服务能力,促进欧盟释放软件外包业务。鼓励中国软件企业在美国、日本、欧盟设立研发机构,提升本土软件开发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布局,利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装备合作等项目扩大软件出口,推广使用自主研发设计、自主标准、自主品牌的软件产品,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扩散效应。推动建设中东欧、俄罗斯、东南亚、南亚、中亚等相关国家和区域的软件产业联盟,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共同研发和贸易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关国家信息服务,加强监测分析,强化风险预警机制。三是有步骤地实施走进非洲战略,发展对非软件外包业务。
(四)优化软件出口政策和营商环境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软件出口相关促进政策。注重发挥产业、科技、金融、财税、外汇等政策组合拳效应,提高软件产业政策的协调联动效应,从不同方面优化软件出口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大企业向中小软件企业分包业务。支持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通过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方式推动软件出口。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担保、出口保险体系,减少国际市场波动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加强软件出口大数据建设,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服务企业能力。
1.王晓红、艾冰:《中国软件出口的现状、趋势及“十三五”战略思路》,《全球化》2016年第5期。
2.杜振华、刘智颖:《打造软件出口强国的人才体系建设研究》,《全球化》2017年第8期。
3.刘志斌、祝琳:《欧洲软件业与贸易发展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全球化》2017年第8期。
责任编辑:李 蕊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 本文为商务部课题《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2016》的总报告,感谢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冼国义、汤军、王旭阳、姜义茂、敬艳辉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