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娴婧++陶磊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我国人口众多,大量患者集中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这些地方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这一公益活动中,但这对于我国的血液需求量来说还是不够,仍有很多人因为一些原因不愿参与献血。文章简单地从两个方面对此现状进行评判,并为现状的改变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无偿献血;社会认知;分析
中圖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无偿献血指的是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与有偿献血相比,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更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都理解、支持并愿意主动献血,这自然是个很好的现象。但因无偿献血基础薄弱,临床血液需求又在快速增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血液供应还是较为紧张。这就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和支持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根据众多数据分析来看,民众对于献血这一概念还是有些陌生,对这种行为不理解甚至比较抗拒献血,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认为宣传者在向人们宣传积极献血时,只讲了献血的好处,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则避而不谈
有人表示,献血后虽然自身会再次造血,但这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很大,很多人献完血后身体虚,调养很久才逐渐恢复。在我看来,这部分人群对于献血的知识了解的还不够多。献血的血量因人而异,如果你身体健康血量充足,血站的医护人员往往会让你适当地多献一些,其一是因为血液供应较为紧张,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多献就尽量多献,而且实际上你的身体时有足够的能力在失去这一部分血液后还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体弱、经期女性、脾功能障碍等特殊人群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一般也会在24小时内消除。上述人群不适合献血,血站工作人员也会进行劝说使其放弃献血。所以适量的献血并不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相同,根据实际选择献血量就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二是因为,很多人经常拿身边发生的事情来佐证他的观点,就像“我身边有人,献血之后身体就不好了”。再或者有的人装作很有知识的样子,打着亲戚朋友是医生的旗号向大家科普献血的弊端……这些言论借助网络这一媒介传播到各个地方,让本就对献血一事不了解的人们给无偿献血扣上了坏印象的帽子。对于肥胖、缺乏运动、嗜酒、年迈等人群来说,血液新陈代谢速度相对较慢,血液粘稠度较高,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适当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可提高造血功能,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而医生不献血一说,则是无稽之谈。就我所看到的事实,医学院的医学生、医院的医生,献血是非常积极的,而且我本人也在坚持献血。
二、认为血站在赚黑心钱,承诺的免费用血却并没有做到
有网友表示,“因为无偿献血者的热情使病人承担了更高的用血成本。因为血液的暴利,政府垄断了采血的渠道”。这些人把社交平台当做是自己的护盾,在网上肆无忌惮地捏造事实,谈论“伪科学”来迷惑人们的视线。对于网络上不正当的言论我无法干预,但我可以说,只要是去正规的血站献血就不会感染血液疾病,你可以认为献血对身体没有好处,但也不能自己臆想出来献血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来欺骗他人。
综合看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还是应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更为广泛地普及无偿献血及采供血服务相关的知识和政策,打消当前社会存在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识误区,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识,以鼓励和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无偿献血。同时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血站的管理,完善供血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旭东.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与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510-512.
[2]张寒梅,马爱国,张永叶,等.淄博市2006~2010年无偿献血情况及人群特征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3):27-28.
[3]朱跃国,何江江,曹海亮,等.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