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实现途径
——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例

2017-10-13 07:37晗,徐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武钢基层单位劳务

崔 晗,徐 莹

(1.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80;2.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0)

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实现途径
——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例

崔 晗1,徐 莹2

(1.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80;2.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0)

以武钢人力资源优化为例,详细探讨了人力资源优化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建立人事效率提升模型,明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人工成本为主线的人力资源优化思路和方向;积极对标行业先进企业,开展劳动组织“六定”工作;采取费用倒逼机制,开展业务回归,实现“自己的活自己干”;畅通员工退出渠道,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争取政府支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赢。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武钢在岗员工大幅减少,人员安置平稳有序,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为行业乃至全国树立了一个好的典范。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

近年来,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效益大幅下滑,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作为国有老企业生产经营极为困难。面对严峻形势,武钢坚持深化内部改革,尝试破解国有企业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难题,取得一些成绩,但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只有大力推动劳动用工改革,构建员工正常流动机制,持续开展劳动组织对标优化,降低全口径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障员工工资收入,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盘活人力资源是企业长远发展、竞争图存的必由之路。劳动生产率低、人工成本高是武钢当前面临最突出的困难之一。优化人力资源也是武钢扭亏脱困最有潜力之处。对标世界先进钢铁企业,武钢劳动生产率仅为同行的三分之一;对标国内先进钢铁企业也有较大差距;对标国内先进民营钢铁企业,武钢吨钢人工成本是同行的三倍左右。现有人力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还大量使用劳务用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二、人力资源优化的主要途径

针对人力资源的现状,武钢通过以下途径优化人力资源。

1.做好宣传引导,凝聚改革共识,确保改革稳定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武钢不等不靠,积极谋划人力资源优化工作,深入细致宣传改革政策。在社会媒体和公司各类媒体上大力宣传基层单位优秀做法,营造舆论氛围,重点讲解公司人力资源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业务回归工作的背景、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要求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深入一线,掌握情况,释疑解惑,把改革目的、形势任务跟每个职工讲清讲透,获得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凝聚了改革共识。

在推进工作中,各单位严格依法依规,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摸清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相关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切实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2.对标先进,开展劳动组织“六定”

此次人力资源优化,武钢实行自主自为原则,不统一下达硬性指标,不搞“一刀切”,采取成本倒逼机制刮骨疗伤,督促各基层单位按照工效挂钩原则,自行制定优化方案和目标。公司制定了优化工作整体目标、原则和要求,各基层单位按照要求,积极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对标行业一流企业,开展定责、定岗、定编、定员、定额、定薪等“六定”工作,科学核定从业人数,制定优化方案。

为更好地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公司组织召开了专题培训,重点讲解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开展优化工作等,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分片指导基层单位开展优化工作,共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基层单位积极制定了推进计划和优化措施,从业务流程再造入手,通过简化分厂、工区等管理层级,优化组织机构,精减管理岗位,提高管理效率;同时通过管理人员专业归队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公司技术力量,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积极调整劳动组织,优化操作岗位设置;通过推行“大工种”、“区域工”、操检合一、操维合一,减少操作人员岗位设置;加强集中监控,减少值守岗位,对非经常性操作岗位尽可能安排白班作业,稳定生产倒班人员队伍。

3.开展业务回归,实现“自己的活自己干”

从简单劳务、亏损产线入手,全面清理劳务项目,积极组织各单位通过内部挖潜、技改措施等办法,减少劳务人员,由正式职工代替;对能由基层单位职工承担的工作一律不得使用劳务用工;亏损产线不得使用劳务用工;生产任务不足的产线实行临时歇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采取倒逼机制,逐步降低劳务费用,倒逼各单位清退劳务人员。各单位积极组织推进,制定了业务回归工作方案。首先,从管理人员做起,全面清退办公区域的保洁人员,自己动手做;其次,清退保安人员,安排身体不适应一线工作的职工干;另外,将生产协力、设备维保等外包项目纳入清理,尽可能自己干。

4.畅通员工退出渠道,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在优化过程中,各基层单位根据公司整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辟了离岗歇工、停薪留职、自主创业等10余种人员安置渠道,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办理条件和待遇标准,确保人员安置渠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积极完善居家休息政策,针对原待遇较低的问题,采取一次性奖励方式,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在改革过程中坚持一人一策,与员工一对一、面对面征求意见,充分协商,保证每位员工都有合适安置方式,确保了优化工作平稳推进。

武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决落实李克强总理“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要求。为保障离岗人员的待遇,对离岗人员工资进行单独预算,按月及时发放生活费,维护员工根本利益,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5.加强内部管控,规范各类用工管理

(1)及时修订公司《劳动纪律与休息休假管理办法》。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的调整,结合基层单位在劳动纪律与休息休假日常管理和劳动关系处理中存在的疑问和建议,修订了《劳动纪律与休息休假管理办法》,主要针对计划生育假、丧假等休假条款,对严重扰乱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涉毒、请假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了细化。

(2)持续开展在册不在岗人员清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在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工作中,武钢着力畅通员工退出渠道,持续三年开展了清理在册不在岗人员工作。重点明确了对各类在册不在岗人员的处置方式和具体要求,并设立了群众监督举报机制,接收职工群众的监督举报,并将考核情况在公司内部进行公示。三年共清理各类不在岗人员1600余人,并按要求进行了处置。同时为规范各基层单位在册不在岗人员管理,规避法律风险,组织各单位开展完善离岗人员手续、建立台账、分类存档等工作,规范了在册不在岗人员的管理。

(3)加强劳务用工管理,强力推进改革。武钢制订了业务外包“1+6”合同,组织各基层单位签订新版业务外包合同,明晰双方权利义务,规范业务外包管理。加强劳务用工信息化管理,推动劳务人员上线,要求所有劳务项目明细必须上线管理,劳务费用的支出必须通过系统直接支付。加强对业务外包项目和从业人员资质的监管,规范劳务用工管理。

6.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补贴

在人力资源优化过程中,武钢结合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形势要求,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湖北省结合武钢的建议,2016年5月下发了《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鄂政办发〔2016〕27号),阶段性减少社保费率2%;积极与湖北省人社厅沟通,将去产能涉及的钢铁、煤炭企业稳岗补贴支付比例从50%提高至70%;同时争取中央去产能补贴和国家僵尸企业补贴。

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搭建职工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在再就业中的主导作用,争取政府在就业上给予帮助,武汉市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并组织了3场大型招聘会,还发动武汉市企业对口帮扶。鄂州市给鄂钢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并给予每人750元/月的政府补贴。通过多方支持,不仅获得如前所述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也为职工转岗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有效地纾解了职工心理压力。全年共向内外部单位输送400余人,既保证了员工收入不降低,又节约了武钢和用工单位的成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价值共赢。

三、实现人力资源优化的保障措施

1.建立效率提升模型,制定思路和方向

根据企业人工成本对利润的影响,认真分析人力资源核心要素,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为主线建立人事效率提升模型(见图1),并对影响劳动效率、人工成本的各个要素逐一分析,制定整体优化的思路和方向。

图1 人事效率提升模型

2.利用代理理论,实行自主自为

此次人力资源优化,考虑到各基层单位更加熟悉现场情况,利用代理理论,改变以往做法,由公司主导优化工作转变为各基层单位履行主体责任、自行制定本单位优化方案。公司制定总体优化原则和目标,不统一下达硬性指标,不搞“一刀切”,对各基层单位实行自主自为原则,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

3.采取成本倒逼,落实工效挂钩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采取成本倒逼机制刮骨疗伤,督促各单位按照工效挂钩原则,自行制定优化方案和目标。同时改变原来直接减少岗位人员数量的做法,转变为各单位作为独立法人单位,依据利润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本单位人工成本的方式,自行制定本单位人员优化数量和目标。

4.建立赛马机制,确保改革成效

公司建立周快报和月度会通报制度,定期对各单位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多次到基层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掌握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对各单位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各单位积极履行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情况,争先恐后推进优化工作,采取积极对外输送人员、推行阿米巴经营、鼓励自主承包经营、划小核算单元、推行机构改革、下放部分权限等措施,各单位全部提前超额完成优化目标,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在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和富余人员安置过程中,武钢坚持把维护职工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一是先行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总结完善后再全面铺开。二是严格依法依规。三是坚持阳光操作。

四、结束语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人力资源优化措施,武钢在岗员工大幅减少,人员优化数量和力度创武钢历年之最,在全行业乃至全国起步最早,推行最稳定,效果最明显。公司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提高,企业生产和改革工作稳定,员工思想整体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为武钢2016年扭亏为盈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去产能和僵尸企业、特困企业的人员安置中为行业乃至全国树立了一个好的典范。

[1]范灵.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32-48.

[2]李瑞峰.定岗定编定额定员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2-14.

[3]郝军.宝钢集体企业改革职工安置的实践[J].中国劳动,2015(367):42-44.

[4]韶钢人力资源部.优化协力管理支撑企业发展[J].冶金劳动,2015(2):56-59.

[5]林忠,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M].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73-175.

责任编辑:游涛

C962

A

1009-1890(2017)03-0003-04

2017-06-28

崔 晗(1983-),男,山西运城人,武钢人力资源部经理,经济师。

猜你喜欢
武钢基层单位劳务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工友艺苑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武钢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