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 蕾
地球的运动(自转运动)教学设计
●山东滨州实验中学
崔蕾
【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运动》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运动”。
【课标解读】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节课第一课时为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打基础、做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设计理念】
基于课标和学情的分析,在讲地球运动第一课时时,把令学生感到困惑的“经度”和“经线”渗透进去,加以实践和练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毛泽东有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提出问题: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原因是什么?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日行八万里吗?(引导学生回忆赤道的周长)日行八万里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与赤道地区最吻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齐声朗读地球自转的概念。强调自转轴是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读教材13页《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图》,思考:照相机固定不动,恒星恒定不动,为什么会有这些圆形轨迹?很容易得出地球在自转。培养读图分析能力。承转由此看来,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它是沿怎样的方向在自转呢?重点突破一、地球的自转方向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侧视图和从南北极点的俯视图,在演示的过程中穿插经线和纬线的知识。在俯视图中,强调经线是以直线的形式呈现,过极点的经线不是同一条经线,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其中一条是20°W,那么另一条是哪条经线?观察并掌握地球的自转方向,在侧视图中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观察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在俯视图中过极点的经线不是同一条经线,两条经线数值上相加是180°,方向相反,所以过极点与20°W相对的是160°E。增加对地球自转的感性认识,更直观地观察经线和纬线,回忆唤起初中所学的关于地球仪的知识。承转地球自转经度的变化是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差)的基础,我们一块儿来探究一下。重点突破设疑:为什么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在多媒体上展示0°、180°和20°W、160°E这两组经线,对比两组经线,哪一组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更有优势?通过对比,很明显20°W和160°E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更合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