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学,杨 臖,吴怡春,周 茜,宋广忠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教学研究与管理·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
王家学,杨 臖,吴怡春,周 茜,宋广忠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形成性评价相对于传统评价更能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其在医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在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构建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杭州医学院2013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开展了形成性评价实践,同时结合传统评价模式,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效果。初步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形成性评价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形成性评价;构建;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教学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can reflect the teaching effect more objectively, and so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in the teaching of medicinecours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dicators in medical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 course,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grade 2013 students from medical examination technology of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And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the teaching effect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was discussed.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operation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l in medical teaching.
Keywords: formative evaluation; construction; medical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 teaching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是本、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者曾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75%的学生认为传统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习状况,赞同形成性评价。传统教学评价指标较为单一,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认为形成性评价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1]。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要求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为此,我们对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进行实践研究。
1.1 对象
随机选取本校2013级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个教学班级作为实验组,男生和女生分别为7人和53人,共计60人。同时随机选取同专业同年级2个班级作为对照,男生和女生分别为6人和53人,共计59人。2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社会活动情况和教改实施前的学习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式评价,主要评价形式为终结性评价。授课方式为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考核方式为实践考核、网络作业、期末闭卷考核和平时表现,平时表现仅仅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课堂纪律、旷课、迟到或早退情况。
实验组采用传统式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授课内容与对照组相同,考核内容和成绩占比也均与对照组相同,同样包括实践考核、网络作业、期末闭卷和平时表现,但实验组在授课中采用案例教学,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核,用形成性指标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通过基于病例的分组、讨论式教学考核学生的团队与协作、沟通与交流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病例的分组讨论式教学中,利用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量表对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组间互评和自评。每个评分量表均设置相应分值,按照指标的分值将结果评为优秀(5分至≥4分)、良好(<4分至≥3分)、合格(<3分至≥2分)、较差(<2分至≥1分)和差(<1分至0分)。
2.1 课程学业成绩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上的差异,研究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形成实践技能的促进作用。
2.2 相关能力评价
以形成性评价考核指标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队学习、团队成绩、团队协作、团队职业素养、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3.1 教学过程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程课时和上课内容安排相同,且均为相同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主要听讲,实践课采用先讲授后操作的方式进行。实验组采用分组讨论式的病例教学法,课间组内学生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将检验内容做成PPT,每个小组汇报结果。任课老师根据相应的评分量表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学生进行组间互评和自评。学期末实训课期间同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中开展了基于病例的分组讨论式教学,以观察这种形成性评价方式是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2 课程学业成绩评价
3.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考核内容为实践考核、网络作业、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纪律、旷课、迟到或早退等)和期末闭卷考核,成绩占比分别为30%、10%、15%和45%,总分100。该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
3.2.2 实验组 实验组评价内容包含实践考核、网络作业、形成性评价考核和期末闭卷考核,成绩占比分别为30%、10%、15%和45%,总分100。实验组除了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外,还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项目和一级指标具体见表1。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如下:(1)教师评价学生。首先组建学习小组,每组由3~4人组成;课前由教师给学习小组成员相关临床检验病例,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要点进行课前资料查阅,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教师对团队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由学习小组制定病例的检验方案并与教师讨论确定最终检验方案,然后开展相关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团队采用PPT形式汇报整个检验流程,包括病原体判断、标本采集、检验方法等,过程中教师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2)学生组间互评。采用上述的评分量表,以匿名形式进行团队之间的互评。(3)学生自评。采用上述的评分量表,以匿名形式进行学生的自评。每个考核指标均采用评分量表的形式给出分值,学生互评和自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
表1 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指标
本研究通过构建形成性评价考核指标来代替传统的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纪律、旷课、迟到或早退等),以考察形成性评价是否对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实验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结果分别为(83.45±8.89 vs.74.73±6.62,t=8.649,P=0.000)和(90.01±7.14vs. 84.24±6.07,t=6.473,P=0.000)。此外,学生组间互评和学生自评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赞同这种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学生,分别为78.33%(47/60人)和64.41%(38/59)。
为了考察这种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在实训课期间对两个研究组进行了上述几种指标的对比性考核。研究发现在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指标上,实验组的团队学习能力(4.53±0.00vs.3.02±0.00,t=5.868,P=0.000)、团队成绩(4.23±0.61vs.3.11±0.61,t=3.008,P=0.009)、团队协作性(4.62±0.00vs.3.51±0.00,t=2.929,P=0.012)、团队职业素养(4.22±0.44vs.3.13±0.45,t=2.376,P=0.044)和团队沟通能力(4.58±0.00vs.3.39±0.00,t=4.011,P=0.002)均好于对照组,而团队凝聚力在2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4.21±0.00vs.4.11±0.00,t=1.312,P=0.122)。在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有所提升(4.31±0.69vs.3.73±0.58,t=9.356,P=0.000)。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指标,实验组的自主能力指标优于对照组(4.14±0.46vs.3.92±0.07,t=6.293,P=0.000)。
传统教学评价过度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目前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2]。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构建评价指标及考察其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作者在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中输入了“形成性评价”、“微生物学检验”等关键词,尚未发现本门课程形成性评价方面的教学研究论文,充分提示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选取了2组受试班级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实施能显著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总体上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团队凝聚力和学习能力指标没有明显差异,认为可通过进一步分组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此外,受试对象的学历层次为专科,这可能与学习能力无明显差异有关,具体影响因素还尚待进一步探讨。
尽管形成性评价的优势较多,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该教学模式的重点和关键点难以把握,这是各种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教学实施的难点和关键点主要有:(1)如何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指标要可行且有可信度,能够便于实施;(2)必要的政策支持。目前大部分教学单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果完全采用形成性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可能会对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程度影响;(3)教学团队建设。形成性评价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工作量和责任心等。
不足的是,本研究的形成性评价还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仅将“平时表现”部分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进行考核,但其已经很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加强。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其制约因素尚很多,如牵涉到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调整、教学团队建设、软硬件支持和教师工作量等。这些问题需要在日后教学工作逐步解决,逐步完善。鉴于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所以本项研究仅是探索式研究,还期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共同研讨。
[1]王雅娟,陈光亮. 药理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 基础医学教育, 2015,17(4): 292-294.
[2] 贾改珍, 秦国民, 王国祥,等. 形成性评价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 2015, 23(2):231-249.
Practiceofformativeassessmentinthecourseofmedicalmicrobiology
WANGJiaxue,YANGJun,WUYichun,ZHOUQian,SONGGuangzhong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王家学(1981-),男,安徽颍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
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厅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编号:kg2015638);杭州医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编号:XJJG201510)
G642.0
B
1672-0024(2017)03-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