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应用于临床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2017-10-13 08:09
关键词:肥厚型左房心尖

张 毅

(衡水市冀州区医院超声科,河北 衡水 053200)

超声应用于临床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张 毅

(衡水市冀州区医院超声科,河北 衡水 053200)

目的 探析在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52例健康者当成对照组,利用超声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心肌病组和健康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心肌厚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心尖部心肌增厚率、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左室心尖部和后壁心肌厚度之比、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利用超声诊断价值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一种特殊的肥厚型心肌病类型,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肌肥厚是其主要病理特征[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般伴有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因此对于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对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具体将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超声用于临床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接受心电图检查并给予超声随访。另外接受磁共振心脏检查的患者有10例,接受左心室造影的患者有10例,接受心肌活检的患者有6例,接受超声实时造影的患者有6例。另外选取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经临床确诊,诊断标准:心尖部心肌运动消失、减低或者正常;二维超声测量心尖部心肌的最大厚度超过11 mm,同时不足15 mm,收缩末期心尖部心腔面积基本消失;左室后壁心肌厚度、心尖部心肌最大厚度比值均有升高。并且排除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心肌增厚。

1.2 方法

选择Philips IEELIT超声诊断仪,选择S5-1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为1.0~5.0 MHz。研究对象保持左侧位,与心电图连接,对左室心尖部心肌进行各个常规切面的观测。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对左房内径实施测定,在左室短轴基底水平切面对舒张默契左室后壁心肌厚度进行测定,在左室短轴心尖水平对舒张末期左室心尖段心肌厚度进行测定,对其厚度之比进行记录。选择M型超声心动图在左室短轴心尖水平对心尖部心肌增厚率进行测定。于收缩末期对心尖部心内膜界限进行描记,通过仪器对心尖部心腔面积进行计算。通过双平面Simpson's法在心尖部四、两腔心切面对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测定。在心尖四腔新切面对二尖瓣瓣口E、A波峰值进行测定,记录E/A结果。选择实时低机械指数完成实时左室心肌超声造影,设置机械指数0.05,高能量脉冲1.0,调节增益使心肌能够清晰得足够清晰。混合0.9%浓度氯化钠溶液5 mL和声诺维粉剂,对其进行振荡,一直到冻干粉末彻底分散,获取白色乳状的微泡混悬液。选择套管针对肘正中静脉实施穿刺,选择容积为10 mL的注射器抽吸2 mL微泡混悬液,将声诺维造影剂通过1.5 ml/min的速度实施均速推注,选择生理盐水5 mL给予冲洗处理。保存完全显影左室心肌不同切面的动态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础资料

心肌病组和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病组年龄21~71岁,对照组年龄22~73岁,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各项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基础资料各项情况比较(±s)

分组 例数 性别(男/女,例) 年龄(岁)心肌病组 52 42/10 45.85±6.38对照组 52 40/12 46.20±7.01

2.2 超声检查结果

两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心肌厚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超声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超声检查各项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超声检查各项结果比较(±s)

指标 心肌病组 对照组E/A 0.66±0.35 1.21±0.28左房内径(mm) 37.63±4.01 35.97±2.59左室射血分数(%) 67.63±6.63 66.01±8.71心尖部心肌增厚率(%) 54.82±8.66 76.36±6.44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cm2) 3.51±1.46 4.42±1.02左室心尖部和后壁心肌厚度之比 1.63±0.33 1.12±0.16左室后壁心肌厚度(mm) 7.55±1.34 7.24±1.00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mm) 11.89±1.32 8.01±1.28

3 讨 论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当前还没有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超声用于临床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特异性能够超过90%,当前是临床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方法,另外通过超声还能够对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演变过程进行观察[3]。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或对称性肥厚是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心肌回声增强同时缺乏均匀性,部分有紊乱表现;心尖部心腔缩小,部分完全消失;心肌运动减弱,部分僵硬[4]。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镜一般处于正常水平,病情进展期间会有心室舒张功能减弱表现,部分同时存在左房增大表现。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健康者和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左房内镜差异不明显,心肌病组患者中左房内径较正常高值高的有5例,证实左房内径存在变化,两组结果差异不明显考虑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导致。

彩色多普勒检查能够发现二尖瓣半口存在程度不一的反流信号,考虑是由于心肌肥厚造成由于二尖瓣瓣环扩张或者的乳头肌移位存在关系。频谱多普勒有二尖瓣E/A降低变化,证实减弱了左心室舒张功能[5]。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发现心室心尖部心肌增厚率减弱,考虑是由于左室顺应性降低或者心尖部心肌肥厚导致。心肌病组心尖部心肌运动降低的患者仅有4例,证实早期左室心尖部心肌处于代偿状态。通过超声造影能够发现一些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末期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室腔表现为桃心外形,尖端与心尖部相对,考虑是因为心尖段室壁肥厚使得心尖部腔室狭窄而出现这一表现[6]。

在实践工作中,医生实施超声扫描之前应该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检查,如果心电图检查显示存在异常变化,可以利用其辅助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另外在对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实施诊断时应该注意鉴别高血压性心肌肥厚,了解患者之前有没有高血压史。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肥厚一般出现在心尖部,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心尖部和左室心肌厚度之比一般超过1.3。另外,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出现缩减也可以视为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性表现。

综上所述,超声用于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较高价值,通过分析超声特征能够实现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准确诊断。

[1] 宋 光,杨 焕,任卫东,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7):735-737.

[2] 宋 光,任卫东,胡金玲,等.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在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8):704-708,713.

[3] 张宁霞,邹彩萍,章建静,等.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及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893-895,封4.

[4] 刘 缨,雷常慧,刘丽文,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MYH7 His1717Gln基因突变所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早期局部收缩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2):147-150.

[5] 裴 敏,吕 清,谢明星,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5):369-373.

[6] 宋 光,张 晶,任卫东,等.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定量评估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收缩功能[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10):786-791.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45.1

B

ISSN.2095-6681.2017.22.80.02

猜你喜欢
肥厚型左房心尖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