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明 赵宏斌 周荣
[摘要]:为了落实甘肃省2013制定的《甘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高天水地区油用牡丹引进种植的成活率和栽培技术,大力推广该地区油用牡丹种植规模,开展了种植试验。试验苗木品种是引自山东省菏泽市的“凤丹”牡丹,引入后先在当地苗圃进行假植,翌年对同龄同长势苗木标号,运送至试验点栽植,待秋季停止生长后开展抽样调查试验。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在天水地区种植油用牡丹的技术,为天水地区大规模推广栽植油用牡丹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证明,天水地区立地条件较好,适宜油用牡丹生长。
[关键词]:天水地区; 油用牡丹; 栽植; 推广
1 试验点自然概况
试验点分别设在甘肃省天水市杨家寺、华岐及牡丹镇。各试验点自然概况如下:
天水市杨家寺试验点: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05°23′10.91″,北纬 34°28′13.09″。海拔2200米,属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9℃,极端高温35.1℃,极端低温-21.3℃,年降水量720mm,年蒸发量970mm,年日照数980h,土壤为黄绵土,土壤肥力较好。
天水市华岐试验点: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05°34′18″,北纬 34°22′18″。海拔2000米,属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2℃,极端高温34.8℃,极端低温-19℃,相对湿度69%,年降水量750~880mm,年蒸发量1100mm,年日照数1032小时,无霜期160天,土壤以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PH 7.0~8.2。
天水市牡丹镇试验点: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43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 105°30′11″,北纬 34°26′27″。海拔1700~1820米,属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5℃,极端高温34.6℃,极端低温-20℃,年降水量680mm,年蒸发量1010mm,年日照数1000小时,平均风速1.1m/s,土壤为黄绵土,平均有机质含量1.19%,土壤经多年耕作培肥,养分状况较好,自然坡地土壤相对贫瘠。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试验材料
试验种植的油用牡丹品种为“凤丹”牡丹,在全国油用牡丹主产区山东省菏泽市引进含油量高、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苗木及种籽。苗木于2013年春季从菏泽市起苗运送至天水市秦州区四十铺苗圃进行了假植,经过一年优质的田间管理,选择同龄同长势的苗木,于2014年春季从四十铺苗圃起苗运往试验点开展栽植试验。
2.2试验方法
2.2.1整地及栽植
2013年10月,各试验点在选定栽植地点后,依照自己的实际立地条件开展整地工作,并于2014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开始运苗栽植。起苗时对苗木进行逐一排号,苗木运送到现场后,根据预先作业设计进行栽植。
2.2.2栽植设计
天水市杨家寺试验点苗木栽植地均为山坡地,采用等行距栽植法。行距70cm,株距70cm,每亩密度1300—1400株;天水市牡丹镇试验点和天水市华岐试验点苗木栽植地为水浇地和旱坡地两种。水浇地采用宽窄行种植法,宽行行距100cm,窄行行距60cm,株距都为50cm,每亩种植1666株。旱坡地采用等行距栽植,行距100cm,株距60cm,每亩种植1110株。
2.2.3观测及分析方法
对以上试验点在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后测定牡丹高度、径生长量等。在布置的试验地中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区域调查100株,3次重复。栽植当年调查成活率、保存率、结籽量。所得数据经过整理计算,按平均值汇总,对比不同立地条件下牡丹生长情况。
2.2.4抚育管理
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在接下来1~2月内每隔12天浇一次水,水量要足透,浇水时如发现苗木倾斜,需立即扶正、培土、踏实。每年松土除草3~5次,每年3月、10月,结合深翻采用穴施或环状施,每亩施1500kg腐熟有机肥,25kg磷酸二铵、复合肥。10月下旬叶片干枯后,及时清除,并带出牡丹田,焚烧或深埋,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定植要根据牡丹苗长势情况来决定。1~2年生苗栽植时不用修剪,在第二年秋或第三年秋进行平茬,促进植株基部多生分枝,提高开花量及产量。三年生以后的修剪主要是剪除“回缩枝”或浓密枝,根据管理水平确定每亩地的留花量。整形措施根据枝叶分布空间在春季萌动时和秋末落叶后两次进行。幼苗前2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形成。
3 结果
3.1油用牡丹不同试验点立地条件下生长情况
2014年11月,在天水市杨家寺试验点、天水市华岐试验点、天水市牡丹镇试验点调查同一标号油用牡丹生长量。
华岐试验点的三个标号的苗木长势优于杨家寺和牡丹镇试验点,这主要该试验点立地条件优于其他两个试验点,土壤、降水、气候等因子适宜于油用牡丹的生长。
3.2不同栽植方式对成活率的影响
采用种籽种植、同龄苗木栽植和混龄苗木栽植这三种不同的栽植方式开展试验。
通过试验对比发现,油用牡丹的成活率普遍较高,特别是同一苗龄和种籽栽植的成活情况效果更佳。不建议混龄栽植,混龄栽植时不同龄苗木有争养分现象,不利于油用牡丹生长。
3.3油用牡丹籽差异分析
9月份视种子成熟度采摘果实,采摘时要保护枝条,影响第二年植株生长开花,采用剪刀剪摘油用牡丹种籽效果好,把油用牡丹种籽摘下后放置在厂房内使其继续进行后熟,等果皮开裂散出种籽时,去除空种籽后收集保存。
试验点引进的三年生油用牡丹苗木以结籽量大、出油率高、适应性强、生长势强的“凤丹”牡丹为主。在试验点的精心管护下种籽产量较高。
4 结论
天水地区拥有适宜油用牡丹生长的环境,立地条件、降水、光照等因子适宜。表1证明,由于海拔高度、降水量和光照强度适宜,油用牡丹的生长态势较好,这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天水市华岐试验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表2证明,油用牡丹的栽植方式应当采用同龄苗木栽植法最好,牡丹籽栽植和混龄栽植效果一般;表3证明,天水地区试验点三年生苗木的结籽率相对较高,建議对三年生油用修剪时剪除“回缩枝”或浓密枝,合理确定每亩地留花量。在春季萌动和秋末落叶后依据苗木枝叶空间分布情况开展两次苗木整形工作。一至两年生苗木要摘掉花蕾,加速苗木生长,从而提高油用牡丹结籽量和种籽品质。
[参考文献]:
[1]卢林.王二强油用牡丹的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C].内蒙古: 农业科技,2014:1-6.
[2]戴松成.国花牡丹档案[M].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2-26.
[3]王汉中.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分析与对策[报,2007,29(3):347-349.
[4]蓝保卿,李嘉珏,段全绪.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