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松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2009年,西班牙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拍摄了一部影片叫做《城市广场》。该片讲述了在公元4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作为异教徒的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希帕蒂娅(Hypatia)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而她的美貌也招来了众多追求者,上至总督,下至奴隶。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多神教与基督教日渐敌对,希帕蒂娅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最终被迫撤离她的图书馆,并且被残忍地杀害。
影片拍摄得引人入胜,然而却有很多人无法分清电影与现实。实际上,影片中的女主角与历史中真实的希帕蒂娅相去甚远,虽然她确是惨死于他人之手,不过这其中牵扯的原因,远不止宗教这么简单,更确切地说,她是死于亚历山大城的政治斗争和阶层分化。
古代的“超级城市”——亚历山大城
在我们开始希帕蒂娅的故事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她所诞生的亚历山大城。这座城市的名字来自它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当他征服埃及的时候,兴建了这座城市,并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作为连接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和埃及尼罗河河谷两地的一个超级港口,亚历山大城附近的海域也是个海难事故多发区。相传在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一艘皇家舰船触礁沉没,于是皇帝托勒密二世下令在亚历山大城的港口修建一座灯塔(即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以作导航之用。这座灯塔是如此的巨大,足足用了40年时间来建造,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古代世界中的最高建筑物。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港口职能,亚历山大城很早就是一个国际化的超级城市,也是埃及地区最为庞大和繁华的城市。而在罗马征服埃及之后,它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拥有着当时帝国第二多的人口数量。当然,城中不全是本地人口,四面八方的外来移民包括中国人、科普特人和犹太人等等。有形形色色的人群,就有各种不同的宗教派别以及大大小小近千所神庙。
至希帕蒂娅生活的时期,基督教已由一个非法的地下宗教转为合法宗教,并且信徒人数迅速增加,成为一股新的宗教势力,甚至这一时期的罗马皇帝也大多支持基督教。在亚历山大城中,有一座凯撒庙,本为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献给尤利乌斯·凯撒的礼物,而现在罗马皇帝则将之赐予了基督教,成为亚历山大主教的座堂。然而旧时代的多神教传统仍在继续,这些传统的信徒则把持了与凯撒庙遥遥对应的色拉皮斯神庙。
此时亚历山大城内的基督教与多神教之间并无太多直接冲突,这要感谢亚历山大城自己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工会”,即从事共同职业的人为了相关利益而结成的一个组织。组织中不强调个人的信仰传统,而更加强调个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而且,这种工会文化也不仅仅是劳动者的文化,同时还影响到了亚历山大城的政治领域——多神教的贵族与基督徒的贵族可以一起协商工作,共同为亚历山大城的罗马总督出谋划策。而希帕蒂娅就曾是这个圈子中的一员。
另一方面,亚历山大城与现代的超级城市有着惊人的相似。富有的贵族们往往拥有一所庞大的住宅,他们必须要自己掏钱来负担其生活区内公共领域的福利救济,因此他们的居住地附近往往环绕了一圈投奔他们并受他们保护的平民。然而在罗马传统中,贵族尽管有义务帮助自己的穷邻居,但他们之间却绝少有日常的往来交流。虽然在空间上他们近在咫尺,但是彼此的生活却可谓有着云泥之别——贵族们出入都是用马车代步,既避免弄脏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同时也避免与平民百姓发生无谓的接触。可是恰恰因为这种混住的地形和一场无谓的接触,在无形中造成了希帕蒂娅的身亡。
希帕蒂娅其人及其学术生活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希帕蒂娅的教育,那便是家学渊源。其父亲提昂乃当时最为出色的数学家之一,并且享受亚历山大“博物馆”的会员待遇。在那时,“博物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这个词的本意是“缪斯之地”,即人们在这里会献祭给缪斯女神,同时还进行古代的科研工作。
希帕蒂娅自幼便跟父亲接受数学方面的训练,此后一直协助父亲对古代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克劳狄乌斯·托勒密的作品进行编辑和修订。这里需要补充一句: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本人正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作为一个成功的天文系体系,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时期才被打破。
不過,希帕蒂娅自己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数学家,她同时还献身于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为此,她选择了由号称“柏拉图再世”的柏罗丁所建立的“新柏拉图主义”学说,作为自己的哲学/神学的精神归属。可是,当时的新柏拉图主义学说并非只有一脉,而是有两个分支:一脉是由波菲利带领的,一脉是由杨布里克带领——前者比较注重思辨和冥想,后者则更加注重一些古希腊的宗教礼仪。希帕蒂娅在世之时,后者更为流行,在亚历山大城中占据主流并在色拉皮斯神庙中进行讲学。可能是由于数学家出身,希帕蒂娅所学的新柏拉图主义比较“老派”和“思辨”,对于宗教礼仪不那么感兴趣,因此她所秉持的乃是波菲利一脉的思想。
大概在希帕蒂娅30岁的时候,其父提昂便将自己的学校交于希帕蒂娅管理。而在她35岁的时候,希帕蒂娅的学校就已经创下了自己的教育品牌,这是因为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同时提供“数学—哲学—神学”教学方案的人选。也就是说,进了希帕蒂娅的学校,你就不必再找别的老师学习这些课程了。endprint
于是,慕名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不仅有很多多神教的学生,同时还有大量基督徒的学生。而在这些人之中,她最为有名的学生便是一名基督徒,名为辛涅西。然而在影片《城市广场》中,他却被描写成了一个“叛徒”。那么,他果真“出卖”过希帕蒂娅么?并非如此。历史中的辛西涅可是非常“挺”自己的老师希帕蒂娅的。他热忱地赞美过自己的老师以及她的学校;在他离开学校、离开亚历山大城从政的时候,也一直与希帕蒂娅保持着通信联系,向她咨询如何平衡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务实践,并且还不断地推荐政治圈内的年轻贵族去见自己的老师。
那么,肯定有人要问,为什么信仰基督教的人会向一个多神教学者求学?简单地说,有如下几条原因:
首先,如前所述,亚历山大城的工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不同信仰的人们在一起共处的时间很多,宗教团体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显。
其次,基督教也并非完全排斥古希腊的哲学/神学思想。相反,有很多基督徒非常欣赏柏拉图和柏罗丁,并且乐于学习之。与希帕蒂娅几乎同时代的著名的基督教圣徒“希坡的奥古斯丁”也同样非常认真地钻研过新柏拉图主义思想。
再次,亦如前文所述,希帕蒂娅本人所教授的波菲利一脈的新柏拉图主义,不具有那么浓烈的宗教色彩,较少侧重于仪式实践,而是更加强调抽象的哲学/神学理念。因此,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多神教信徒,都可以向她求学。
最后,还必须说明的是,历史上的希帕蒂娅绝非一个只懂得躲在象牙塔里摆弄算术和魔法的女人。她关心政治,并且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哲学家,作为一名贵族,有义务去教化自己的城市。希帕蒂娅一直就是罗马驻埃及总督的重要顾问。在她的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人来人往,这其中不仅仅有她的学生,而且有不少官员。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性别,她大概很早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登上罗马的政治舞台,去展现自己的政治才华。可是,也正因为涉足了政治斗争(虽然她是无意的),才导致了她的身亡。
希帕蒂娅之死
在希帕蒂娅的学生辛西涅结婚的时候,亚历山大城新来的主教狄奥多鲁亲自出场主持了这场婚礼。不但如此,他还按立了辛西涅为一名主教,并且允许辛西涅继续向希帕蒂娅咨询哲学方面的问题。不管狄奥多鲁的动机何在,至少在这一阶段,亚历山大城中的多神教信徒与基督徒之间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亦如前文所述,希帕蒂娅也并不反感参与到政治之中,相反她在积极引导着这种和平的局面。
就在局面趋于平静的时候,事情起了变化:终于熟悉了亚历山大城高层“中庸”政治氛围的狄奥多鲁病重不治,一命归西了。死前他命自己的侄子西里尔接替自己的职务,可是年纪轻轻的西里尔与其叔叔的风格并不相同,他是一个相当强硬且容易冲动的人,处理各种“麻烦”也是直来直去的。
首先,教会内部一名叫做提摩太的副主教不服从西里尔的权威,西里尔也毫不手软。双方的支持者在街上开始了一场持续3天的械斗。稍后,这边刚刚摆平了提摩太的麻烦,那边他的信众就给他制造了另外一个麻烦:总督奥莱斯忒处罚了一个西里尔的追随者,因为他在公开场合组织跳“广场舞”制造的噪音太大……西里尔希望总督通融一下,然而被总督拒绝了。冲动的西里尔却怀疑是犹太人在背后唆使总督来给自己找麻烦,因此西里尔与犹太教社区的领袖进行了会面,双方自然不欢而散。可是事情并未止于此,西里尔的鲁莽行为引发了犹太人的极大不满,于是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也产生了一场大规模冲突。要知道,在当时的亚历山大城中,犹太人占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使得这场冲突几乎成了“色拉皮斯神庙之战”的重现。
此时,西里尔也觉得这场麻烦有些棘手,于是希望与总督奥莱斯忒讲和。可是总督大概觉得事情明显是由西里尔挑起的,于是拒绝与西里尔讲和,并且将之报告给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来裁决这件事情。
对于总督的高傲态度,西里尔也是非常愤怒,他率先发难,作为主教举着《圣经》来到奥莱斯忒面前,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宗教身份来压制奥莱斯忒。然而,奥莱斯忒作为一个自君士坦丁堡而来的基督徒,对这位亚历山大主教的举措并不在意——历史上,作为帝国在东方钦定的主教,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一直在试图压制亚历山大主教在东方的权威。
奥莱斯忒的“出格”行为使得西里尔更加的愤怒,于是他直接召来了一群僧侣,包围了总督的马车。僧侣们情绪激动,指责总督的不虔敬,其中一个人甚至把石头扔向了总督,砸破了总督的头。此时的总督也是异常愤怒,他绝不能忍受这种人身攻击。在解围之后,他迅速逮捕了这名僧侣,并且将之殴打至死。此时,西里尔则做出更为激烈的回应:宣布这名僧侣为殉道者。于是,总督则干脆不去参加西里尔主持的礼拜仪式。双方就在此刻陷入了僵局。
那么,谁可以解开这个结呢?
亚历山大的政治高层集体认为希帕蒂娅最适合当这个调停人,因为她是一名异教徒,所以她绝不可能偏向冲突的任何一方。实际上,在僧侣包围奥莱斯忒的时候,奥莱斯忒就已经就此问题开始咨询希帕蒂娅,并频繁与之会面,商量怎么解决这场麻烦。
可是这事情坏就坏在奥莱斯忒一方面去造访希帕蒂娅,一方面又不去参加基督徒应当参加的礼拜仪式。于是民间开始谣传,希帕蒂娅用各种巫术迷惑了总督大人。电影《城市广场》中希帕蒂娅迷惑总督之说,大概也源于此。然而事实上,西里尔和奥莱斯忒双方都清楚这场争斗与希帕蒂娅无关。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贵族与平民之间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内幕……
很多追随西里尔的基督徒,朴素地回想起当年色拉皮斯神庙中的战斗,他们认为总督与主教之间并无矛盾,这其中反而是异教徒希帕蒂娅在唆使总督!
因此就在一天,一帮平民兼贫民拦住了希帕蒂娅的回家的马车,要找她“理论一番”。可以想见的是,作为贵族的希帕蒂娅肯定不想与这群平民有太多的接触。于是,平民愤怒地把她从马车中揪出来,失去理智的人们像对待色拉皮斯神像一样扯碎了她的躯体——一代著名的女学者就这样殒命于街头。
位于君士坦丁堡的皇室迅速命人查办此事,虽然西里尔并未参与此事(他表明其实希望与总督和解),但也被迫为此缴纳了一笔金额巨大的赎金以致几近破产,而且他手下的工匠也被转移到了奥莱斯忒手中。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挽回希帕蒂娅之死所带来的巨大而恶劣的影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