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2017-10-12 00:37勾学玲
奋斗 2017年18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勾学玲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勾学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了“社会治理”这一概念,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响应人人享有、普遍受惠的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按照精益、细致、准确、严格的原则,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思路,实现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手段和技术的精细化,使治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管、高效能运作。其核心要义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无缝衔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最终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培育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理念

精细化是与粗放型相对的一个概念,这种理念的运用和推广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管理的弊端。

1.深化以人为本理念,注重服务细节。以人为本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须坚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制定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要将人的需求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社会治理全方位无缝衔接。一方面是要做“细”,就是要做到全面细致,没有遗漏,使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都在政策层面上涉及到;另一方面是要做“小”,就是要着眼于小问题,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小事抓起,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也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无论做“细”还是做“小”都意味着服务意识的提升,要通过每一个细致的治理过程,使人时刻能感受到人性温暖和人本关怀。

2.树立规范标准意识,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要坚持标准化的思路,依照一定规范和标准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只有确定了标准才能使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工作明确,才能将细致的管理理念通过具体的操作规范落实到实践层面,也只有确定了标准才能衡量出治理的好与坏,工作才会更有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规”和“矩”本义是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因此,立规矩、讲规矩本身就包含着标准意识。应将标准化工作提升到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覆盖各行各业的标准体系,保证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有标准可循,有标准可比,进而实施标准管理和严格执行标准。

二、推进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协同

充分发挥好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使他们各尽其责,协同治理,才能达到社会治理系统高效运转。

1.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明确服务型政府是“有边界的政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部署,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政府应强化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编制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完善社会政策和统筹社会治理方面的制度性设计、全局性事项管理等职能。其次,积极改进政府工作方式,避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一是变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为平等协商,更多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实施柔性管理;二是变大包大揽的传统方式为合作共建,凡适合社会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和管理服务事项,政府都应逐步退出并交给社会承担,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2.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2015年和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尤其提出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这都给发展社会组织指明了方向。一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政社分开,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和去垄断化;二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包括尽快制定《社会组织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三要成立为社会组织服务的组织,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3.深化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在人民群众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一是积极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撤销街道,减少管理层级,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二是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三是加快建立“三社联动”机制,激发社区和居民自治活力。

三、加强社会治理相关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一个重要保障。

1.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个新提法,“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例如,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制度,人口基础信息是一个工作底数,因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管理,如果底数不清就不可能制定科学、精准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况了解清楚就不易”。

2.健全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有法治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于法有据。一是要建立完备、细致的法律规范,这里除了要不断完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充分发挥多元化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不断提高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的制度化水平;二是要全面依法治理社会,善于运用法律规范来处理和解决一系列社会生活问题。比如关于日常生活中废旧电池的处理,日本早在1985年就开始回收废旧电池,93%由社团组织募集,7%由电池生产厂家直接收集;德国2005年实施了《废电池回收管理新规定》,要求消费者将使用完的各类电池送到商店或废品回收站,而商店和废品回收站要无条件接收,并且转交给处理厂家进行回收处理,等等。而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

3.完善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一是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保护机制。近些年来我国群体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之争。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维权和维稳统一起来,不能片面强调维稳,一定要通过维权来实现维稳,要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践中不能简单依靠打压管控、硬性维稳,还要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维权是维稳的基础,而维稳的实质是维权”。二是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尤其对那些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的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引导其依法理性处理问题,防止发生极端的、恶性报复社会事件。此外,还要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

4.建立健全动态绩效评价机制。要以绩效为导向实现社会治理成本精算化和效果优化。一是科学设计评价标准,考核的目的是督促政策落地,不是看开了几次会,发了多少文件,关键是看实际效果,看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二是严密制定评价流程,使评价过程科学化、规范化、精密化。三是积极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价,做到客观、公开、公正。四是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考核是指挥棒,评价就是导向,要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价的“纠偏”“纠错”功能。

四、创新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手段

运用专业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遏制治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实现科学治理和高效治理。

1.加快构建基础数据库,推进数字化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曾指出,“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只有充分运用网络和其它科学技术,通过广泛开展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和传递工作,构建基础共享数据库,实现数字化管理,才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关处置工作,并能够及时公布准确信息,才能实现对社会风险精准研判,社会需求精准回应,社会矛盾精准调控。

2.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现代化的综合民生服务平台。通过电子政务的推广和打造现代化综合民生服务平台,将实现管理智能化、流程科学化、服务高效化。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宁波通过推进智慧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智慧环保、智慧城管等建设,实现了对社会治安要素的全时空、全环节管控,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五、加快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

1.着力提升管理者的能力素质。这里的管理者泛指具有决策权的各级领导干部。从我国具体实践来看,一个地区社会治理的好与坏通常与该地区主要领导的眼界、能力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要善于在精细中出彩”。

2.加速培养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社工直接接触群众,能否提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取决于社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一要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二要加大专业人才使用力度,积极开发和设置社工专业岗位。三要完善职业水平评价机制,将社工纳入到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范围,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四要建立健全薪酬保障制度,切实提高社工工资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树立全民共建的理念,在“全”和“深”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依法治理,树立标准化理念,在“严”和“精”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综合治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细”和“灵”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源头治理,树立注重实效的理念,在“实”和“专”上下功夫,从而使治理效果不断优化,让人民群众满意,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