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皎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基于国际化设计交流的过程式教学探析
徐 皎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设计教育国际化是以国际教学交流为载体,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促进我国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中南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在多年的国际教学交流实践中,通过将西方设计教育观念与我国设计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摸索出了一整套包括过程规划、过程设计、过程评估3个环节在内的过程式教学,有机地将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有效地推动设计教学的改革。
过程式教学;过程规划;过程设计;过程评估
在与美国普渡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院校为期9年的国际化设计教学交流实践中,我们发现西方国家的设计教育偏重于概念性和逻辑性,而我们的设计教育往往偏重于功能性和目的性,忽略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培根(Francis Bacon)曾指出:“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1]”针对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过程=设计”的过程式教学方式,强调在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概念。
过程式教学方式遵循整体规划、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对国际教学交流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的教学过程把控,以及多种评估手段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可分为过程规划、过程设计及过程评估3个部分,三者互为关联、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过程规划是指依据国际教学交流的目的,对教学交流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交流目标明确、问题意识突出、解决问题措施得当、过程把控有据的目标。
过程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对于教师而言,过程规划是指依据教学交流的目标设定交流主题,并依据主题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对学生而言,过程规划是指对具体的设计开发过程进行规划。在教学交流方式上,我们每年组织20名师生深入到对方课堂进行教学交流;根据交流主题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学术交流;利用网络视频教学和年度Tumblr网络交流平台,扩大了教学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每年国际教学交流首先要对交流主题进行规划,力图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主题规划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1.1.1 问题式主题 问题式主题主要针对设计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来设定交流主题。侧重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针对英国教师在交流中提出的“从一些中国学生的设计中,看不到他们学习过设计史和艺术理论”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我们设定了“从中外文化传统中寻找设计灵感”的主题,要求学生有目标地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艺术风格、大师作品进行“格物致知”的分析,并将其规律和原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如:学生作品《皮影》,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皮影的研究分析,找出了皮影人体结构、比例关系、色彩搭配、关节转折等艺术规律,并将这些规律用于卓别林招贴设计中(图1)。以英国利物浦为例,英方教师在现场讲授工业革命史,学生从昔日工业革命遗留在厂房上一片片剥落的烟斑上,敏锐地扑捉到设计灵感,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影响(图2)。
图1《卓别林》中南大学 吴雅璐
1.1.2 研究性主题 为了摆脱设计本身的局限,在主题设定上我们提倡以学科交叉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旨在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根据价值认同问题,设定了“社会问题研究”主题,倡导通过设计显现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针对环境与生态问题,设定了“绿色设计”主题,要求学生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研究性主题规划旨在通过学科交叉,引导学生将设计视角从物质形态创造向非物质领域拓展。设定有“中英文化印象”、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接种推广”等主题。在“中英文化印象”的主题交流中,学生有趣地发现在英国街道上有许多CCTV的标识,可它指的并不是中央电视台,而是英国的监控系统。无疑英国星罗密布的监控系统对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人也为此失去了隐私(图3)。美国普渡大学的学生关注肥胖问题,用面包、奶酪、星条旗等简洁的视觉元素,幽默地表达出肥胖的成因(图4)。
图2《工业革命》中南大学 盛艺
图4《流行病》普渡大学 Lyndi McDonough
图3《英国无隐私》中南大学 刘文忠
设计规划主要针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对主题进行目标解析,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研究计划。设计规划一般包括:主题选择、头脑风暴、概念生成、表现方式、媒介选择、实现技术等环节。在主题选择上,学生可自主选择符合主题要求的设计选题,但必须进行严谨的调研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研究能力;在头脑风暴环节,以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思维方式展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创意评估的标准;概念生成环节,则是依据视觉语言的复合规律,将逻辑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表现方式上,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表现方式,但必须对相关作品进行理论分析,掌握其规律并运用在设计中,杜绝简单的模仿;在媒介选择上往往不限形式,可以是静态媒介也可以是动态媒介,鼓励学生探讨各种新媒介使用的可能性。
设计规划强化了主题意识和问题意识,明确每一个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同时我们还要求将研究结论以精炼简洁的图表形式显现出来。通过设计规划,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即生长”的过程式教学的目标 (图5)。
图5 中英学生的设计规划手册
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将人们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过程。因此,我们把设计的每一环节即当成设计过程,也作为设计目标,才能有机地将设计过程与设计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设计无所不在、设计无所不能”。
如果说抽象思维是现代社会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那么逻辑思维必然是学术研究的主导思维方式。就过程式设计教学而言,我们不能混淆逻辑思维和视觉思维的概念区别,要重点强调视觉思维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出了“过程即结果”的概念,要求以视觉的形式将研究思路、调研过程、思维过程、分析过程等整个设计过程设计出来。
2.1.1 调研过程设计 主题研究环节要求学生将文献调研、对象调研、思维过程、调研过程及分工情况,以信息图表的设计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设计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此外,特别要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多以小组为单位对主题的概念、属性、意义进行分析和思维发散。设计调研过程需制定出详细计划,细化到每个同学所承担的具体任务,组长负责小组的阶段目标和任务的把控。调研所得到的结果和信息数据,小组同学可以共享,同学们再从中各自优选设计方向。
2.1.2 分析性设计 分析性设计是概念求证的一个过程,通过数据分析、结构分析和对比分析将创意视觉化。首先要把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和把握分析对象相关指标分布规律,凭借分析者经验总结和逻辑推理等方式,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结构分析则是揭示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数据资料间的逻辑性、秩序性、层次性,是有效提高视觉传达效率的重要途径。比较分析则是通过对同等参照物的比较,寻找事物间的异同,更为深刻地认识设计对象的特征与内涵。例如:在“中英文化印象”主题中,中英双方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了双方在社交、情感、衣着、生活与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将调研分析的结果用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既是过程性设计,也是一套完整的设计作品(图6、图7)。
图6《中英文化差异比较》 中南大学 黄烁涵
图7《中英周日生活比较》考文垂大学 Alex Bailey
图8《疫苗推广——媒体的社会责任》中南大学 刘沁
表现过程设计可以说是概念视觉化过程,也是从逻辑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化过程。对设计表现的认识我们以往仅停留在审美经验和表现习惯的“模糊”概念上,而缺乏表现方法的系统训练。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把表现过程分为:概念视觉化、表现形式分析和实现技术分析等环节,并通过表现形式的研究来探讨创意表现的多种可能性。
2.2.1 概念视觉化 这里所讲的概念视觉化特指创意的视觉转化。一般我们会要求学生将创意概括为一句简洁的主题句,然后确定3~5个关键词,再把关键词转化为能够表达词性的视觉符号,最后再将这些视觉符号集合重构视觉语言。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摆脱概念预设的羁绊,以形象思维为基点进行视觉语义转换训练。
在2017年“疫苗接种推广”交流主题中,我校学生以“媒体的社会责任”为选题,提出了媒体、疫苗、伦理责任3个关键词,并以此展开思维发散和视觉转化,将代表关键词义的话筒、针管、媒体传播数据等视觉符号进行组合重构视觉语义(图8)。
2.2.2 表现形式分析 表现形式既可以指招贴设计、信息设计、插图设计、地图设计、综合设计等形式,也可以指表现方法和表现风格。表现形式分析首先要选择典型代表作品,然后对表现形式进行观念、色彩、构图、结构、技法等图像分析,发现与掌握其规律并有效地用于自己的设计实践中。以色彩表现形式分析为例,首先选择个人喜爱的典型色彩作品,分析其色相数、色彩面积、搭配关系;然后再从色彩学角度分析色彩特性及其语义、语用规则,最后将规律与原理还原于个人的设计中。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有些机械,但确实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设计研究脱节的问题。
图9 Tumblr年度网络交流平台
2.2.3 实现技术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绝非二维传统平面的概念,它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所以我们对设计作品的实现技术、媒介选择、表现形式都不设限定,鼓励学生探讨新媒介、新技术、新形式表现的可能性。一般可从二维的概念视觉转化入手,然后对实现技术进行分析。对于参加教学交流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安排在二维作品的基础上,将视觉元素提取出来,使用简单的AE或Flash软件进行动态转化。对于双方一些优秀的动态设计作品,鼓励学生上传到美国YouTube网站上。总之,要引导学生选择能够最佳表达设计意图的实现手段。
对于教学而言,我们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从过程教学中学到的设计方法与研究方法,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过程设计的各环节,通过对阶段性任务的严格把控,有机地将设计方法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过程评估既是对国际教学交流目标的评估,也是对教学交流效果的评估。我们将评估设定为一种动态评估形式,始终贯穿于国际教学交流的全过程,包括研讨式评估、批评式评估以及结论式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交流中的问题,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交流方式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交流效果。
学生是国际化教学交流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估的主体对象。在主题研讨过程中,学生要用英语准备PPT课件,对各自的主题研究、创意概念及设计开发过程分别进行陈述,随后采取分组的方式展开研讨与评估。集体研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采取5人一组,对诉求主题进行充分的头脑风暴,学生可以海阔天空地提出各种设想,使参与者进入一种兴奋状态,有利于快速获得独创性设计灵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应该是对研讨阶段最好的诠释。研讨过程和效果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评估。
研讨式评估问卷设计:
(1)你是如何展开主题研究的?你是如何获得创意灵感的?你的创意何处与众不同?在研究中你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你对自己的研究给予评定:A、B、C级
(2)你想选择何种表现方式?你最喜欢的设计作品及其规律是什么?何种媒体最适合你的创意表现?你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你选择的表现方式给予评定:A、B、C级
批评式评估既是一种实质性的交流互动方式,也是一个重要设计评估环节。迈克·布雷特(Michael Bierut)曾指出:尽管批评在本质上与批评对象相抗衡,但结论未必不乐观,批评过程可能带给批评对象一种新生的契机[2]。一件作品的创意生成,一般要经过从诱发、深化到完善的过程。通过自我批评、互相批评的方式,使设计中的问题和困惑浮出水面,有效地启发大家的设计灵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小组研讨与问卷形式结合,每位同学都必须对其他组员的设计方案提出批评建议,并以此作为学生过程成绩考核的依据。
批评式评估问卷设计:
(1)分析你的主要问题:A、B、C。你准备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问题?你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
(2)你认为同桌同学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合理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该同学的设计是否对你的设计有所启发?
结论式评估主要依据过程评估、问卷评估、网络评估、阶段性成果评估、最终成果评估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国际教学交流的效果。一般将评估指标设为A、B、C三级。首先,对学生在研究与批评式评估阶段的问卷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其次,对问卷上的问题进行归纳,参照教学目标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再次,根据学生在网络交流平台上的发帖数、点击率、回复量等数据进行网络效果评估(图9)。最后,是双方师生对阶段性成果展和最终成果展的评估。同时参照学界和业界专家、新闻媒介等对成果的社会反响做出评估。通过结论式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为下一年度的国际教学交流提供依据。
结论式评估问卷设计:
(1)中外教师评估问卷
教学交流目标实现程度A、B、C
教学交流过程把控 A、B、C
主题设定与课程设置合理程度A、B、C
教学交流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A、B、C
(2)学生评估问卷
你在国际教学交流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你在国际教学交流中学到了什么?
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何积极意义?
你认为还有哪些应该改进的地方?
对国际教学交流中的过程式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夯实了国际教学交流的基础,拓展了国际教学交流的深度和维度,有效地推动设计教学的改革。
[1] (英)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M]何新,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62.
[2] 卢影.中国设计的批评式启蒙[J].装饰,2012(1):33-35.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视觉化设计研究》(编号:12YBA330);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设计专业过程可视化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编号:2017jy56)。
徐皎(1981-),女,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读博士、讲师。E-mail:24376543@qq.com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