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元刚 马虎兆 刘 佳
天津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文/刘元刚 马虎兆 刘 佳
目前天津市“双创”发展迅速,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通过“双创”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成效初步显现。但是,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显著的问题,如“双创”的发展程度低、生态系统不完善、体制机制约束等。天津市“双创”建设需要在发展模式上从数量驱动为主向数量和质量共同驱动转变,在发展动力上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在战略主线上从以关注双创投入为重点向关注双创活动经济绩效转变,在体制机制上由分散化、机械式的创新激励方式向整体推进“双创”生态体系建设转变。
“双创”;众创空间;创业型经济;创业生态系统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中国掀起 “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随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已经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创新创业浪潮。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天津市作为典型的制造业基地,实施 “双创”政策不仅是推动天津区域经济崛起和可持续及包容性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且同时也能够为其他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示范效应。
(一)“双创”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综合多项报告数据来看,目前天津市“双创”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具体而言,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方面,全国排名第三;在“双创”活跃程度和最宜创业城市方面,均在全国排名第六。表1显示出天津市“双创”各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与地位。
(二)“双创”发展实现新突破
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跃程度评估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天津市创业人员对 “双创”政策的了解程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以上,在以政策为基础的双创信心排名中,天津市位列全国的第3位。天津市启动的 “十个一批”改革简化了创业审批程序,降低了创业门槛,有效激发了创业活力。创业要素逐步汇聚,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三类引导基金,吸引了一批知名投资机构或投资管理机构来津;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获取方便程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市在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的数量位居全国第5位,全市认定的众创空间数量已达106个,众创空间发展实现新突破,天津被誉为 “众创空间之都”。
(三)“双创”驱动转型成效显现
“双创”在以创新创业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方面的成效逐步显现。首先,在稳增长方面,各级工商登记部门平均每天登记注册392家市场主体;天津自贸试验区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家企业注册,每一秒钟就有17000元资本汇聚;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4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9.1%。其次,在调结构方面,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4.4%、28.1%、20.2%和 16.9%;2015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户数同比增长 40.83%;最后,新增就业方面,2015年全市新增就业48.9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扶持创业2.5万人,带动就业7.5万人,平均每个创业者带动就业人数3人,形成了促进就业倍增效应。
表1 天津市在各类“双创”指数中排名
(一)“双创”发展程度较低
通过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双创”发展良好的城市相比发现,天津市在创业热度、众创空间质量、市场主体密度、科技含量与运行效益等五个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一,创业热度低。“2016中国大陆最宜创业城市排行榜”显示,天津位于创业城市的第三阵营,“创业热度”仅为4.34分,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得分41.14、24.57和22.18差距巨大,而且有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第二,众创空间质量低。在天津市的106个众创空间中市场化的有59个,占比55.7%;专业类仅有30个,占比28.3%;提供场地空间以及基本服务1.0版本众创空间较多,而能够提供高端配套服务2.0版本的众创空间较少。众创空间在高端化、专业化、网络化程度有待提升。第三,市场主体密度低。2015年末,天津市的市场主体总量为70.58万户,为深圳的(214万户)1/3 不到,重庆的(194万户)36.4%,上海的(191.49万户)36.9%,北京的(186万户)38%。市场主体密度(每百人拥有市场主体)为4.56户,而深圳为18.81户,北京为8.57户,上海7.91户,重庆达到6.43户。第四,科技含量低。调查显示,近50%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计划集中在“互联网+”与电商领域,而在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培训与工程建设等领域仅占8%。创新型创业比例低,科技含量、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普遍差。第五,运行效益低。一方面,创业成本过高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劳动力成本、租房成本、融资成本等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根据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2015)》显示,天津创业者收入的中位数为8万元,而北京、苏州和广州的创业者年收入中位数为100万,创业者收入之间差距巨大。
(二)“双创”生态系统存在短板
首先,“双创”社会氛围较差。天津传统白领文化深入人心,70%以上的家长不支持子女创业;国有企业部门担心对创新创业投资失败的投资风险追责;高校与科研院所中担任一定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受制于体制限制,创业意愿较低;科技创业类媒体的缺失,特别是缺少相应新媒体环境,使得 “双创”环境难以有效支撑 “双创”发展。
其次,创业资金相对缺乏,风险投资仍不够活跃。天津的引导基金在数量和规模方面偏小,引导资金供给与创业资金需求差距较大,创业资金源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的比例仅为2.52%;创业融资新模式创新性不足,众筹融资平台发育滞后,众筹平台数量位居全国第20位。目前,天津创业项目总融资额23.58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为北京的1.69%、上海的3.62%、杭州的7.59%、深圳的9.66%。
最后,“双创”服务供需失调。一方面,高端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与上海、浙江的“店小二式”服务存在明显差距;开放式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创业者难以有效获取科研基础设施帮助、专利信息资源和科技报告等高端服务。另一方面,低端化的基础性服务已不能适应“双创”需要。众创空间重硬件、轻服务,缺少系统化、全流程、高增值的配套服务,高校、院所、园区等也以提供办公空间和提供信息资源等基础服务为主。
(三)思想意识和体制机制存在瓶颈制约
首先,众创空间布局不合理。在区域布局方面,集聚化和便利化程度低。除51个高校众创空间外,全市16个区县共计认定55个众创空间,其中中心城区有17个,远郊区和环城四区有38个,分散化的布局结构难以获得集聚的规模效应。在产业布局方面,“互联网+”和电商及其关联产业领域内创业较为集中,而在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培训、工程建设、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内则分布较少。
其次,市场环境亟待改进。传统审批和监管方式不适应“互联网+”等新经济模式,如存在手游审批时间过长,教育类公司前置审批、生物医药企业检测资质等问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制度重视不够,科技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较少,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水平有待提高;双创要素市场化不足,受体制机制制约,资金、人才等“双创”要素还不够活跃。
再次,产业环境有待改善。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支撑不足。2015年天津市石化和钢铁产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比重占31.3%,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48.6%。互联网发展较为落后,互联网氛围较差,“互联网+”指数省级排名为第21位,“互联网+”相对发展水平大大低于GDP发展水平。
最后,政策环境有待优化。“双创”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性不高与配套性不足问题,而且“双创”政策本身具有操作性不强和普惠性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天津市的“双创”政策与财政制度、社保制度、银行内部规定等政策的衔接之间存在较大障碍,创新创业人员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得资金、社保、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与扶持;另一方面,各项双创政策本身缺乏落实的具体时间表和操作细则,与杭州等地相比政策力度差距较大。
“十三五”阶段是“双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双创”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同时将培育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预计到2020年,天津市的市场主体总量将达到174.2万户,“双创”呈现跨越式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天津市“双创”有效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十三五”期间,天津市需要在发展模式上从数量驱动为主向数量和质量共同驱动转变,在发展动力上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在战略主线上从以关注双创投入与产出为重点向关注活动经济绩效转变,在体制机制上由分散化、机械式的激励方式向整体推进“双创”生态体系建设转变。
(一)提升众创空间能级,打造创新创业聚集区
按照 “四个一批”的思路,全面提升众创空间质量,促进高端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第一,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大院大所围绕主营业务方向,新建一批专业化高水平众创空间;第二,提升一批众创空间能级,引导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孵化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机构,转型成为专业化创新型众创空间;第三,鼓励企业将老旧厂房、仓库,存量商务楼宇等资源改造成为新型众创空间,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化众创空间;第四,在国内外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的地区,建设一批飞地型的众创空间,开展境外孵化服务。同时,开展“天津市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推动创业主体协同聚集,优化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配置,实现与中小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的有机结合,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创新生态群落,建成一批天津市“双创”示范基地。
促进众创空间集聚化发展,促进聚合发展,形成“两区一带N小镇”的创新创业空间布局。其中,“两区”是以“双创特区”和环天南大创业十字街区为核心,打造两个创新创业密集区,以“不出社区即可满足创业”为标准,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生活所需的软硬件一体化配套,包括公租房、餐厅等生活设施,酒店、会议室等商务中心,咖啡馆、酒吧、健身房、资料室等休闲娱乐文化设施,打造高端创新创业核心区,建设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区。“一带”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创业带。引导和推动首都创新创业项目向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区域转移,在武清等京津沿线或产业密集区域。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首都先进创业孵化机构开展对接合作,共同建立高水平的众创空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首都先进创业孵化机构合作设立投资基金。建立一批面向首都人才的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大力吸引和支持首都青年、科技人员到天津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支持有条件的众创空间在首都建立孵化基地或创业平台,开展市外孵化服务。“N小镇”是,鼓励各区县依托郊区县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立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都市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高起点规划设计打造一批专业领域明显、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并与当地专业孵化器、科技园等形成完整孵化链条,力争形成“一区一链”新格局,服务实体经济。
(二)发展平台载体,打造优质创新创业基地
针对当前天津市龙头企业和平台机构较少造成的高端创新创业资源问题,学习浙江“三生融合”和“四位一体”做法,梳理挖掘未来我市细分领域的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大项目”、“新平台”。一是集聚引进平台型企业和行业龙头,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生态链。围绕天津市创新驱动发展的9大重点产业领域,以培育细分的未来产业为重点,以资源、市场、环境吸引龙头骨干企业进入天津,参与众创空间建设,为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平台+产业资源”支持,形成围绕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创业创新生态链。
二是推动创业型大学建设,打造一批创业学院。积极推进天津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业学院,采取“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服务”模式,造就一批在同行业有影响力的“新锐津商”和“双创”载体。
三是建设“双创”交流活动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业活动品牌。借鉴“云栖大会”模式,举办专业性、国际化的大型创新创业论坛及相关性会议及高端论坛,聚集国内外创客进入天津,发现、吸引、孕育新型“双创”载体在天津落地开花。支持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服务机构承办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创业创新大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
四是强化公共平台服务,打造专业化“双创”服务平台。提升创新券、创通票等作用,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津科技条件平台等公共条件平台作用,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联合研发、委托研发、中试试验等服务;发挥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作用,在高校等设立分中心,形成“1+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对接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技术转移转化需求;充分发挥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作用,集聚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搭建研发试验平台、中试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市场化、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打造线上“创业服务平台”,搭建企业、人才、机构、技术与产品等创新创业要素无缝对接平台,完善一体化、全覆盖的O2O服务模式。
五是搭建创新创业众包平台。发挥网络平台作用,鼓励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向产业链相关创新创业企业及团队实施众包,按照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劳动力、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
(三)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建设创客活跃集聚区
针对创客主体不足的问题,天津市应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帮助科技人员、大学生、企业人员和连续创业者、海归人员、国企人员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第一,支持企业人员创业,重点支持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连续创业者等各类人员创新创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通过投资员工创业等形式,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发创新产品,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国企改革,推动国企建立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强化国企人员创新创业。第二,拓宽吸引海外高端创业人才的渠道。要针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增多的趋势,充分发挥“双创”特区等环境优势,加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对接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大力集聚以外籍高端人才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人才资源,使跨区域企业家、创业者成为新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发动者。第三,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激发科技人员活力。建立倒逼机制,破除行政化管理的顽疾,打破僵硬的体制束缚,实现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再次放活,支持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三权”改革实践,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包括带行政职务的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在津创办领办科技企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支持在职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第四,支持大学生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量。实施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工程,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扩大大学生创业规模。第五,引进一批国内创业人才。开展“创业天津——城市行、高校行”引才活动,持续组团赴国内一线城市、著名高校人才聚集地招揽人才,重点以首都的创业人才和北方的大学生等群体为重点,充分利用天津的政策优势、居住优势、户口优势等,成为北方的大学生创业基地。
(四)探索新型融资模式,激活创业资本
将创业金融作为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完善从天使、VC到PE的完整创业接力资金链条。第一,创建“天津创业投资大厦(聚集区)”,借鉴杭州基金小镇模式,加快建设创业投资特别是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区,引进北上广深杭等知名创投机构在天津设立分部,实现聚集发展。进一步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规模,积极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向创业企业起步成长的前端延伸,逐步建立支持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并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第二,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创新金融机构支持方式,探索投保联动和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抓紧推动相关试点落地;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探索完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创业投资等机构间的合作模式。第三,完善国有创业投资机构激励约束和监督管理机制。出台国有产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豁免政策。第四,推动创业投资 “引进来”与“走出去”,发挥自贸区作用,支持设立海外创新投资基金,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境外高端研发项目的投资。第五,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天津市股权众筹交易所,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打造自贸区股权众筹中心,探索建立股权众筹联盟。第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天津产业证券化提升计划”,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
(五)完善“双创”政策体系,实现体制机制新突破
借鉴浙江、深圳和北京等地政策经验,对现有 “双创”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剔除无效、低效政策,合并同类、相近政策内容,形成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第一,完善“双创”政策整合机制,建立一站式政策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公共政策服务平台,由主管部门把散落在各部门、各区县、各行业鼓励创业政策和法规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与发布。第二,建立“双创”政策创新机制,抓住京津冀区域协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会,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优势,在商事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员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更有吸引力和扶持力的政策体系。第三,深化“双创”政策落实机制,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制定系列化配套政策,让每一个初创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准入门槛,取消失业登记证明、本市户籍人口担保等限制性条件,缩短办理周期;建立对创业失败者的保障机制,使创业失败的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转让、并购、清算、破产等方式得到依法合理的处置,充分保障各相关方的利益。第四,建立“双创”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减少市场准入限制,真正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破除因部门或区县利益阻挠企业合理流动的人为障碍,取消某些行业不切实际的从业资质限定,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第五,建立天津“双创”政策评估机制,每年发布《天津“双创”政策评估报告》以及《天津“双创”景气指数报告》,以落实结果和实际作用为主要标准,对每项政策效能定期评估,对落实不好的政策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六)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拓展“双创”新领域
当前,工业互联网窗口正在打开,天津市需要紧密对接《中国制造 2025》,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双创”平台为抓手,以智能制造、机器替代、自动控制为重点,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充分释放 “互联网+”的力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经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使“互联网+制造”成为双创的加速器。第一,深入开展 “互联网+”行动,打造一批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 “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汇聚众智,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第二,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第三,鼓励区县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完善人才、资本等政策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双创”示范基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新突破,促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研发服务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第四,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互联网跨界融合等重大工程,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开展“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 “制造+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行业在线采购、销售、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1]参见国家发改委.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3]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监测指标研究》,2016年 04月 27日。http://www.nais.com.cn/html/guandian/2016/0418/571.html
[4]标准排名,腾讯研究院,优客工场.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 [R]. 下 载 地 址 :http://www.biaozhun007.com/data/upload/ueditor/20160929/57ecca4ec6655.pdf.
[5]财富(中文版).2015 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EB/OL].http//www.fortunechina.com/rankings/c/2015-08/27/content_24 6244.htm.访问时间:2015年 8月20日.
[6]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2015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7]创业邦.2015中国最佳创业城市榜单出炉 [EB/OL].http://www.cyzone.cn/a/20151028/282520.html.
[8]36氪.中国创新创业指数[EB/OL].http://inno.36kr.com/demo.html#/city_rank.
责任编辑:张丽恒
F293.1
A
1006-1255-(2017)08-0003-08
天津市政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委员会重点调研项目“关于推进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研究”。
刘元刚(1978—),天津市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邮编:300041马虎兆(1980—),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邮编:300011刘 佳(1997—),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邮编:3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