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浅析

2017-10-11 07:44刘韫暄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7期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青少年

摘 要 随着社会网络化和数据化的逐步推进,青少年在网络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话语权和决定权大幅提升。大数据日益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未来决定社会转型和发展,也会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数据统计、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来研究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发生的特点规律,为预防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 青少年 互联网 网络越轨

作者简介:刘韫暄,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305

2017年7月8日,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无人超市,一方面节约了超市的运营成本,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掌握了顧客的购物方式和习惯,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的店铺以及客户的情况。比如客户逛超市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物架的客流最多最密集,哪个货架客户停留的时间最长等等。相应地,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特征方式,研究数据统计与行为表现的相关性,就能更精准地把握越轨行为发生的特点规律,进而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发生网络越轨行为。

一、大数据时代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特征

(一)行为表现的隐蔽性

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使得青少年可以对任何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进行随心所欲地讨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几乎不受任何的行为上的约束和道德的制约。同时,用户的匿名性和行为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行为的隐蔽性。青少年在网上可以摆脱学校的监管,父母的督促,同学的监督,多数情况下对于自己的网络行为后果不承担责任。因此,青少年在无监管、无代价的环境下发布谣言、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可能性加大。

(二)行为发生的快捷性

相对于传统的越轨行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更为快捷,对行为人的影响更为直接。在大数据时代拥有海量的信息,点点鼠标就能将信息迅速扩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头,可以随时随地将各种信息在第一时间公布在网上。发生速度快,处置时间短,防范难度大,决定了往往对于青少年的隐私权、名誉权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三)行为效果的现实性

尽管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是键盘对键盘,所有的行为都是虚拟的,但是网络越轨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却是现实的。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弱,控制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在大数据的海量网络信息面前,极易迷惑迷失,不加思考、不计后果地处理事情,解决问题。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青少年这种行为特点,通过各种网络虚拟行为来影响青少年的现实决策。

(四)行为对象的开放性

大数据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谁都可以参与,谁都是主角,而且讨论话题广泛。较之传统的青少年越轨多发生在校园里,对象多为同学。而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各个领域和阶层的人都参与尽来,在网络面前,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属性都淡化了。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对事件的讨论,也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使得网络越轨行为对象非常广泛,覆盖全员。

二、大数据时代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影响

(一)能够更精准地分析越轨行为发生的规律

亚马逊的一个工程师曾经语言,“如果大数据系统运转良好的话,亚马逊应该只推荐你一本书,而这本书就是你将要买的下一本书。”笔者认为,当前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对越轨行为特点规律把握不足,对青少年的教育针对性不强。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成熟,通过广泛收集数据,更能客观反映越轨行为的特点规律,相对于凭借以前的经验积累,通过大数据进行决策更为客观和真实。通过对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时间、发生地点、行为方式、参与对象进行广泛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情节模拟,进而精准摸索新形势下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规律,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二)能够针对青少年网络越轨采取差异化措施

青少年往往通过微信、QQ、微博、论坛等手段,将暴力信息在网络进行传播。大数据可以细致分析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所使用的传播途径,通过技术记录青少年的各种数据:对群体暴力的倾向、网络攻击的模式、不良信息的来源、学校管理的影响力等, 从而预测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态度,以及通过对青少年网络线上线下各种大量数据的挖掘,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网络越轨行为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传统上,我们只是凭借经验对青少年越轨进行判断,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弱,在大数据时代下,利用大数据认真分析青少年真正的关注点和心理需求,然后不失时机的进行心理疏导和针对性教育。

(三)大数据分析能够时时调整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大数据的特点是实时性、动态性和预测性。如今,网络渗透到社会家庭社会的各方各面。通过大数据,对青少年参与网络越轨的行为习惯、行为预测都能够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以相应地提供反馈和预防。学校和家庭也能从反馈的数据中,寻找青少年各自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点,从而调整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大数据的来临会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和习惯,对网络越轨的管理也会带来改变,比如,男女学生偏爱哪些社交软件来上传照片、视频,是哪些因素决定了青少年选择加入校园亚文化群体,同样的教育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更被学生接受,这些都有利于从深层次分析越轨行为。

三、大数据时代防范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防护,建立物理屏障进行控制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面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青少年网络行为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把控监督。例如时下最潮流的游戏《王者荣耀》就上线了“健康游戏系统”,基于游戏累计时长或者单次时长对玩家进行相应提醒、下线等操作,实现防止沉溺游戏的目的。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于当前社会的敏感事件、热点问题,及时关注,通过筛选、屏蔽等技术手段净化网络空间。结合网络越轨行为,环环相扣、层层叠加设置各种监督手段,组建一个全方位的防护体系,有效预防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endprint

(二)利用大数据系统及时进行引导,争取正确的舆论导向

如今运用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的基本技能,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实时沟通交流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使青少年之间以及与成年人之间能够及时交流互动。建立青少年QQ群、微信群,适时对青少年关注的话题以及新闻事件进行及时引导。当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时,尽可能站在青少年角度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使得青少年在复杂的事件面前,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提高青少年对网络越轨的免疫力,降低越轨行为的发生概率。大数据系统的预测作用可有效将网络越轨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分段区分、细化统计、对比分析,可精准预测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的概率,从而完善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进行有效控制

我国目前已经有了关于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但是对于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在制度层面有效预防青少年越轨行为发生。法律的具体实施需要进一步的普及,因此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认真进行法律宣讲,增强青少年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对网络越轨行为的辨识力。

四、大数据研究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局限性

大数据是一个技术,是一个工具,如果完全依赖大数据来应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必然具有一定的弊端。大数据不能覆盖所有的青少年越轨现象,就算能够完全数据化,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另外大数据的研究也会带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青少年性格的培养塑造,需要通过“人-人”、面对面的交流,需要有情感的交流和影响,这才是防范发生的根本因素。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来为我们分析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文关怀,突出人性,突出情感交流,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

参考文献:

[1]徐杰.大数据时代的少数民族教育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

[2]陈曦.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理论研究.2016(11).

[3]唐冰寒.网络暴力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考察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15(4).

[4]陈美华、陈祥雨.网络欺凌现象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法律预防.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5]眭海霞、孙清.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文化传播分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6]卫欣.基于社会化网络的农村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5(4).

[7]尹亚辉.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传播形態与引导战略.新闻知识.2013(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数据互联网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