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2017-10-11 03:46周红萍苏家福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大学情感

周红萍,苏家福,程 云

(湖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大学体育“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周红萍,苏家福,程 云

(湖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度不高,虽爱好体育,想上体育课,但参与意识不强。运用“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后发现,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度提高,课中情感体验良好,课前、课后主动搜集体育信息,自锻、自练的人数增加。“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能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变“思”为“行”,变“行”为“馈”,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大学体育;知学练馈;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课是大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形成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公共必修课程。[1]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大学生通识课程,这说明大学体育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献研究表明,大学体育课存在内容项目化,方法传统化,组织单一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急需进行教学革新。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设计了“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2015至2016年开展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验,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能自学、自练、自评。从而有效地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2]

一、“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去学?学到什么程度?“知学练馈”中,知是指学生的元认知和认知,知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特点、功能、价值进行感知、理解、判断,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学是领会和习得。教师首先将教学目标转换成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拥有教材;然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最后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练指练习和强化。运用体育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和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让学生明白如何练习,掌握多元化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的能力。馈指评价和控制。运用展示、手机摄像、演示对比、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手段,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学生不断改造自己的能力。[3]“知学练馈”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明白为什么学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学,并让学生掌握多种练习方法去进行锻炼,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目标达成。“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效益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变“思”为“行”,变“行”为“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就是把教师教学改革的成果,即“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有利于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功能,提高理论水平,在教学中能清晰地让学生知晓为什么学;有利于发挥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能有效地选择教材,加工改造教材,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学习内容,处理好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征,了解一些运动项目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有目的地自己选择内容,采用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反馈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丰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理论与方法。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省部分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校(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的大学生体育认知、情感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改革的论文、著作和网络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2015年3月,问卷设计1-6题为认知,7-13题为情感,14-18题为行为。对湖北省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学校发放问卷60份,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12份,回收率86.7%,其中有效问卷为302份,有效率为96.8%,符合研究要求。

3.实验对比法

在湖北文理学院,随机抽取大二5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采用设计的“知学练馈”四位一体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实验从2015年9月开始,第一周采集学生对体育教学认知、情感和行为调查数据,实验15周结束,再对学生体育学习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结果。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度不高

认知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感知、理解、思维、掌握和运用的过程。[5]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处理,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认知情况如下:

表1 大学生体育学习认知情况调查(N=302) /%

从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和上课较浪费时间的学生从赞同到一般的达到69.5%,认为上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只要不挂科就行占调查总人数的92.4%,体育课后不练习的占99.4%,认为体育考试是一种负担的占97.7%,认为体育课很重要69.5%。这组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功能、价值认知度不高,认知是态度的核心要素,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积极

情感是一个人内心发出的情绪,一种感动,它是行动的内驱力。[6]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表现如下。

表2 大学生体育学习情感情况调查(N=302) /%

从表2可以看出,期待上体育课的,喜欢体育老师的,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8.7%,在体育课教学中展示自己而感到自豪的占78.1%,在体育课学习中感到快乐的占88.7%,对各项学习充满信心和有成就感的占72.1%。这组数据充分显示,上体育课学生身心能融入课堂,技能的表现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学生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爱好体育,想上体育课,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是积极的。

(三)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行为消极

行为倾向即行为意图,是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映的意向。[7]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行为倾向表现如下。

表3 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倾向情况调查(N=302) /%

从表3调查结果分析,经常购买体育书籍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3%,经常上网查找上课学习资料的占27.8%,上课之前复习学过内容的占36.2%,上体育课不会无辜旷课的占40.7%,在体育课堂上经常问一些健身方面问题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8.7%。这组调查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关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人数很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学生不是主动的去学习,获取知识,而是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对体育课的行为倾向较为消极。

(四)“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运用

根据当下湖北省大学生体育认知、情感和行为现状,2015年4月课题组设计了“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2015年9月到12月进行了教学实验,在湖北文理学院随机抽取大二5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采用设计的“知学练馈”四位一体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第一周采集学生对体育教学认知、情感和行为数据,实验15周后,再采集上述指标,并比较分析实验前后结果。实验班级人数都是40人,实验前后调查结果如下。(序号按顺序对前述调查指标进行编制)

表4 实验组体育学习认知情况实验前后对照(N=200) /%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大有改观,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从实验前总人数的86.5%降低到24.8%,认为上体育课是较浪费时间的学生从86.5%降低到15%,实验前认为上体育课不挂科就行占调查总人数的95%,实验后占67.5%,学生对体育成绩的认知有所改观,但幅度不大。体育课后不练习的人数由实验前的98.5%降低到50.5%,认为体育考试是一种负担由97%降低到69.5%,认为体育课很重要的由38%增至65%。这组调查数据表明,通过15周“知学练馈”四位一体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由“教”变“诱”,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功能和价值有所了解,认为体育课对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体育课程认知程度逐步提高。

表5 实验组体育学习实验前后情感情况对照(N=200) /%

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期待上体育课的,喜欢体育老师的,喜欢上体育课的,在体育课教学中展示自己而感到自豪的,感到快乐的,学习充满信心和有成就感的人数有所增加。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上身心能够参与到锻炼中去,在体育课学习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抱有积极的态度。运用“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把教学过程由“学”变为“思”,启发学生思考、练习,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6 实验组体育学习实验前后行为情况对照(N=200) /%

从表6调查结果分析,经常购买体育书籍的人数仍然很少,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9%,现代网络信息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经常上网查找学习资料人数由原来的86.5%上升到94%,课后和上课之前复习学过内容的由原来总人数的25%上升到86%,上体育课不会无辜旷课的由实验前的82%上升到95%,体育课堂经常问一些健身方面问题的由原来的91%上升至95%。实验前后调查数据对比表明,运用“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过程由“思”转为“行”,再由“行”变为“馈”,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逐渐改善,由被动的接受逐渐向积极索取方向发展。

“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和体育学科自身发展需求,立足当下大学体育教学实际,能较好的改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要推广这一教学模式,课题组必须加大传播途径,推广研究成果。学校必须组织大学体育教师学习,树立“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意识,明确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掌握该模式运行程序和采用的主要方法,科学组织教学。衷心希望这一研究能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过程结构和方法体系。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苏家福,周红萍,程 云.大学体育“知学练馈”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5):75-78.

[4] 杨 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18-22.

[5] 张兆斌,窦晓宁.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5-58.

[6] 丁 伟,王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6-59.

[7] 桑俊林.对高校不同类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54-56.

(责任编辑:徐 杰)

G807.4

A

2095-4476(2017)09-0069-04

2017-01-24;

2017-05-31

湖北文理学院教研项目(JY2015048)

周红萍(1965— ),女,湖北老河口人,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课大学情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学求学的遗憾
情感
体育课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