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并”字句的句法结构

2017-10-11 09:04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句法结构语气现代汉语

沈 冰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试析“并”字句的句法结构

沈 冰

(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语气副词“并”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虚词。语气副词的语义较为“空灵”,不易掌握。基于大规模语料库ccL,从“并”字句句法结构入手,深化对语气副词“并”的认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谈如何进行对“并”的对外汉语教学。

并;语气副词;句法结构;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 言

“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是现代汉语2500个常用词之一。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统计出“并”出现总频次2737次,出现问题的频次为625次。“并”作为语气副词时,最大的句法特点是其后续成分必定是一个否定性结构。关于“并”的这点句法特征,汉语语法学界已有不少论述。《现代汉语虚词释例》(1982)《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1989)《现代汉语词典》(2002)等指出“并”放在否定词前边。《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1984)《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彭小川(1999)等则进一步指出“并”放在否定词“不、没(有)、为、无、非”等前面。《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5)进一步指出“并”和否定词连用时中间不能插入其他词语。有些研究进一步细化了“并”的语法结构特点,如王明华(2001)提出像“动+不+补”这样的否定形式前面不能用“并”,因为“并”要求否定词紧接其后。齐春红(2007)指出“并”只能用在句中谓词前面,偶尔可以移至句尾,但一定不能用在主语前面。但目前的研究依旧不够具体,学生写出“*今天我不想去上课,但并不得不去。”这样的句子,我们依然无法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找到合理解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并”字句*为了论述简约,以下文章中所说的“并”字句,如无特殊说明,均指的是含有语气副词“并”的句法结构。的句法结构做深入考察,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准确使用语气副词“并”,减少偏误发生。本文引用的例句主要来自CCL语料库。

二“并”的分布和组合特点

(一)“并”字句的基本句法结构框架

史金生(2003)认为,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很强,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和认识。这样的特点决定,它在句子中位置比较灵活。如“难道”“也许”等。同时他还指出,一些语气副词受音节、词义影响,在句子中位置分布较为固定。“并”的句法位置就相对固定。综合借鉴以往学者研究,我们总结出“并”字句一个基本的句法结构框架:

S+并+否定词+X

其中,S为主语,X为除否定词外的其他后项成分。我们考察语料发现,“并”字句中主语S一般都位于“并”前面,没有主语后置情况。因此我们重点来考察“并”以后的否定词,与其他后项成分X的关系。

(二)“并”字句的句法结构

1.“S+并+否定词+X”中的否定词

(1)“并”与否定词的搭配

语言的精细化决定了大部分语言不只有一个否定词。现代汉语中的否定词,有的是否定动词,有的是否定副词。表示否定的动词比较少,主要的只有:“无”。否定副词我们采取了张谊生(2000)的分类方法。张的分类方法比较细致,他根据否定对象和作用不同,把否定副词分成四个小类。我们采取张的分类对“并”进行进一步考察。

通过对检索到的“并”用于否定结构的现代汉语句子进行考察,发现“并”可以出现在:

A.表示否定的动词“无”的前面

[1]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和感染者看上去和健康人群并无区别。

[2]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本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做出承诺。

B.否定情状和意愿的否定副词“不”、否定事实和变化的否定副词“没有、未”以及对称性否定和否定性判断的否定副词“非”的前面

[3]可是像这样的群众演员并不多,有的人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天生就较笨,有时一个表情、一句台词。

[4]幸好导演是个不错的人,他并没有喝斥我,而是耐心地给我“说戏”,想着法儿让我放松

[5]原有的矛盾并未化解,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6]我们想说,今天中国还并非到处歌舞升平,我们还有很多困难的地方和困难的群众。

另外,“并”还可以出现在派生的否定副词“不曾”“不必”“无须”“未尝”前面。如:

[7]或者,根本就谈不上“放弃”,因为他们并不曾“拥有”过。

[8]你在文学中可以只是得到而却并不必付出,此中的道理有时真是妙不可言。

[9]在那里,她享受了优待,并无须背着文学的十字架生活。

[10]居最高的那一位先生,后来始终挨着我们坐了,并未尝低头摔脚如上边所说的样子。

笔者在CCL语料库没有找到符合“并”搭配表示禁止和劝阻“别”、“甭”的否定副词的实例,说明“并”不能出现在表示禁止和劝阻的“别”“甭”“勿”等否定副词前面。

(2)“并”和否定词结合的紧密程度考察

在笔者所收集到的所有语料中,没有发现在“并”和否定词之间可以插入其他词语的例子。证明“并”与否定词的结合非常紧密,中间一般不会插入其他词语。通过对语料的考察,笔者还发现,在一些含有“不”“没”“非”“无”等的固定短语前也不可以出现“并”。例如:

[11]*今天我不想去上班,但并不得不去。

[12]*他昨天去网吧通宵了,今天上课并没精打采的。

[13]*他和我并非亲非故,可是却他对我很好。

[14]*虽然他们已经分手了,但是她并无时不刻在想着他。

这是因为这些结构中的否定词“不”“没”“非”“无”等已经成为固定短语的一部分,是作为词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否定词。这样就不符合“并”字句的句法结构要求,从而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并”与否定词的结合的确非常紧密。

2.“S+并+否定词+X”中的X

李茜(2006)较为具体地指出语气副词“并”只能出现在否定副词“不/没/没有/未+VP/AP”构成的短语前和由动词“无”与宾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前的两种句法环境中。笔者将在李文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考察。

(1)否定词为否定副词

当 X为VP

从语料看,笔者把VP分为四种类型:VP为动词/述宾结构;VP为动词性偏正结构;VP为动词性述补结构;VP为兼语/连动结构。

VP为动词/述宾结构

A. VP为动词

[15]有的人并没有睡,如克明和觉新几个人,因为他们还要照料一些事情。

[16]“实体”这个字在他直接的后继者之中并不曾出现,但是这种概念已经在他们的思想之中出现了。

[17]原有的矛盾并未化解,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其中,[15]中VP是单音节动词[16]、[17]中的VP为双音节动词。可知“并+否定结构”后的东西不受音节限制。

B. VP为述宾结构

[18]布洛克医生并未告诉病人,她已得了癌症。

[19]德·夏吕斯先生并不给我进一步的答复。

[20]陆小凤却并没有露出惊讶之色,这变化似乎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18]中的VP为一般述宾结构,述宾结构VP 还可以是“述语+宾语+宾语”的双宾结构,如例[19];从例[20]看出,VP也可以是“述语+补语+宾语”的述宾结构。

VP为动词性偏正结构。可分为三小类:

A. VP为“副词+动词性词语”

[21]实际上,起初的情况是:那天我满怀羞愧地从派出所出来后回了家,而高晋出来后并没有立即离开。

[22]过渡政府应该弱化党派色彩,推举出的总统、副总统与总理并不一定参加伊拉克未来的大选。

B. VP为“代词(那么、这么、怎么)+动词性词语”

[23]老人叹了口气,不知道怎的很想把手中的一对泥东西摔在大槐树的粗干子上。可是,他并没那么办。

[24]抚养情况并每半年向联邦政府报告一次,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他们并未这么做。

[25]她并不怎么相信直觉,如果警官的直觉一定是对的,狱中就应该不会有为无有之罪而哭泣的人

C. VP为“介词短语+动词性短语”

[26]这就是暗示陶杰的事业第二春是一个暧昧的行动,并不被人拥戴和支持。

[27]那四个四袋弟子先前给竹筷打中手腕,都以为是陆无双所出手,并未向师伯师叔提到杨过。

VP为动词性述补结构

[28]实际上我并没听懂,但如果再问下去,必然会涉及到他的隐私,因此也就不必问了。

[29]司马迁活着的时候,《史记》并没有公布于世。

[30]多数同学并不站在谢惠敏一边。

例[28]-[29]中VP都是动词性述补结构,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小类:例[28]的VP为“动词+结果补语”;VP为动词带介词短语作补语,如例[29];VP为“动词+宾语+补语”,补语通常是数量补语,且置于动词所带宾语之后,如例[30]。

笔者特别注意到的是,“并”不能和述补短语的否定式“V不C”组合,进一步证明了“并”与否定词的紧密程度。例如:

[31]“你怎么用我的牙刷。”“用用怎么啦?”她含着牙刷说,“又用不坏”。

*你怎么用我的牙刷。”“用用怎么啦?”她含着牙刷说,“并用不坏”。

VP为兼语/连动结构

A. VP为兼语结构

[32]当然,有些孩子拿我寻开心,但这并没有让我烦恼,反正每个人都有被取笑的时候。

[33]阿Q候他略停,终于用十二分的勇气开口了,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又并不叫他洋先生。

B. VP为连动结构

[34]他并没有去敲门,却走到堂屋后边,从地上拾了块砖头,在后墙上轻轻的敲了三下。

[35]她闲得熬不住了,上过一次电影院,并非去看电影,是去看什么在内地算是电影。

当X为AP

从语料看,笔者把AP分为三种类型:AP为形容词;AP为形容词性偏正结构;AP为形容词性述补结构。

AP为形容词

笔者考察了“并+否定结构”分别与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搭配关系。例如:

[36]天晓得,胖阿嫂其实并不丑,现在是惊慌失措,无地自容,又被人家扭着膀子,揪着头发,怎么能美得起来呢?

[37]韩红自称自己并不漂亮,但她的歌却可以和格桑比美。

其中,[36]中AP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37]中的AP为双音节性质形容词。可见,形容词AP不受音节限制,可以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但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AP只能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可能是因为状态形容词本身不是通过“否定词+形容词”来否定的,如“*冰凉——不冰凉”,而是通过意义的否定来实现的,如“冰凉——温暖”。因此“并+否定结构”后不能出现状态形容词。

AP为形容词性偏正结构。可分为三小类:

A. AP为“副词+形容词”

[38]“洋月亮”并不都圆。

[39]多半是出于郡守韩朝守的主动荐引吧,大约浩然并未十分认真。

B. AP为“代词(那么、这么、怎么)+形容词”

[40]要同时推翻同盟和这个新王朝,并没有那么容易。

[41]福柯不否认人道主义在这一变革中的作用,但他认为问题并非这么简单,这一变革还有它更深层的认知结构上的动因。

[42]他们推销的一些所谓畅销书,格调品位并不怎么高。

C. AP为“‘比’字短语+形容词”

[43]长久以来,许多大人物都相信自己的脑力并不比别人强。

[44]中国现在很多技术赶得很快,并不比西方落后,甚至有超越性的创新。

AP为形容词性述补结构

[45]以钢材为例,物资系统库存达680万吨,资源持有量并不小于钢厂。

[46]她并没有高兴起来,有一瞬间她的脸色反而阴沉了。

[47]“富饶的流域”并没有富强起来。

例[45]-[47]中AP都是形容词性述补结构。从例句中我们概括出AP呈现的特点为: AP均为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的粘合式述补结构。AP可以是“形容词+‘于’字短语”构成的述补结构,如例[45];AP还可以是“形容词+趋向补语”,如例[46]和[47]。

(2)否定词为否定动词

当X为体词性词语

[48]这只是推测,并无证据,因此这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便成了一个大谜。

[49]舞台上没有门,演员却虚拟开门关门的动作;手中并无针线,演员却虚拟刺绣缝衣的动作等等。

当X为谓语性词语

[50]药物治疗了一段时间,病情并无好转,不仅经常昏厥,气促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51]慧静至死并无痛苦,面带微笑,双手合十,稳坐蒲团,口念经咒不止,为皇爷和娘娘两陛下祈福。

统计CCL语料库中语料我们发现,“并”字句中,当否定词为否定动词时,X为谓词性词语的情况相对较少。

综合以上论述,笔者得出结论:“并”与否定词的结合非常紧密,中间一般不能插入其他词语。“并”可以与否定动词“无”及否定副词“不”“没(有)”“未”“非”“不必”“不曾”“未尝”“毋(无)须”搭配,不能与禁止和劝阻的否定副词搭配。具体搭配关系见下表:

否定词与“并”的搭配否定动词否定副词否定意愿和情状否定事实和变化否定性判断和对称性否定禁止和劝阻派生否定副词无不没(有)、未非别、休、勿、甭、莫不必、不曾、未尝、毋(无)须并++++—+

表:“并”和否定词的搭配(“+”表示可以搭配,“—”表示不能搭配。)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并”的后续成分必定是一个否定结构,这只是指出了“并”出现的必要条件,但是不能简单地说成只要后面出现否定词,就可以在否定词前出现“并”。笔者进一步考察了“并”字句中的X发现“并+否定结构”后不能出现状态形容词,且当否定词为否定动词时,X为谓词性词语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结 语

语气副词“并”使用频率较高,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个虚词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而且目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对这个词的解释普遍照搬工具书上的释例,十分笼统。《HSK词语用法详解》(2000)只是简单指出“并”只能用在主语后。笔者考察了几种影响力比较大的对外汉语教材对“并”的使用。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2010)第四册第四十六课《现在谁最累》的注释中提到了“并”。“并”注释为“并”adv: used before a negative for emphasis, usually as a retort”。这样的解释太过简单,留学生只能粗略了解到这个副词使用的基本句法结构是放在否定词前面。目前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和对外汉语教师对“并”的认识还不充分,导致学生对“并”的习得不充分,出现偏误较多。我们认为在语气副词“并”的教学中,应该首先告诉学生“并”字句的句法特点,要揭示“并”的句法特征,这是二语习得者学习“并”所应该掌握的最基础部分。

[1] 北大中文系1955、1957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黄南松,孙德金.HSK词语用法详解[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 姜汇川,许皓光,刘延新等.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

[4] 李茜.语气副词“并”的句法、语用分析[J].现代语文旬刊,2006(4):75-77.

[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刘珣主.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7] 李忆民.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8] 彭小川.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57-64.

[9] 齐春红.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语法化机制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1):61-65.

[10] 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1):17-31.

[11] 王明华.用在否定词前面的“并”与转折[J].世界汉语教学,2001(3):19-24.

[12] 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13] 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4]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玉秀)

Abstract: “bing(并)” is a word which is often used in modern Chinese, and it has many diverse usages. The meaning of “bing(并)”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large-scale corpus of CCL. And after the analysis of sentence structure, we can sort out its formats and its conditions of usage.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we would talk something about how to teach “bing(并)” to the learners of other languages.

Keywords: bing(并);modal adverb; sentence structure;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AStudyoftheSentence”bing”(并)inSyntax

SHEN B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H314.3

A

1009-9743(2017)03-0030-06

2017-04-19

沈冰,女,汉族,海南海口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3.007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语气现代汉语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于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下的英语长句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