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少萍
摘要:本文以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考查要求为切入口,尝试探索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思维课堂,通过开展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情景激疑-知识探究-明理导行” 的课例探究,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政治学科;思维能力
一、预习检测,了解学情
教学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是我们在上高一经济生活时常遇到的矛盾。有些内容不难,课堂上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可以通过制作课前预习案,由学生自主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课堂上检查学案预习检测部分,我们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如果是学生基本已经了解的内容,在课堂上就可以节约时间,讲在关键处。
例如,在讲授“面向经济全球化”一课时,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部分的知识,学生不难区分,可以通过自主完成预习检测填空题和判断题就能掌握。
以下就是导学案的预习检测部分内容:
【预习检测】
1、下列材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某品牌汽车在德国设计,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反映了全球化。(2)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的投资拉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万一中国投资减缓,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全球化
(3)深圳的一家企业生产的自拍杆因便宜好用,最多时一天能卖三四万个,其中70%销往巴西。这反映了全球化。
2、判断正误,并改正。
(1)我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全球化( )
(2)我国主导国际金融市场 ( )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 )
(4)经济全球化只会拉大世界经济的贫富差距 ( )
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发现学生对判断“(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和“(4)经济全球化只会拉大世界经济贫富差距”出错较多,可见学生还没有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课堂上老师就重点讲这一知识。
二、合作探究,动态生成
老师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主题鲜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解决不同问题[1],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成果,老师在旁适当地点拨和做最后总结。在这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究过程中,课堂更高效,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进步了。
探究一:苹果的幕后功臣
苹果是一家庞大的公司,拥有数百家子公司,并在全球多国进行运营。
1、苹果公司为什么要在全球设子公司?
2、为什么苹果公司选择这样的经营方式?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影响?
3、图2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通过解决这一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掌握有关跨国公司的相关知识,并推断总结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
三、情境导学,学以致用
政治课的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利用富含时代性和新颖性的时事热点,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新鲜的学习体验,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核心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能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时事热点,构建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有效学习。
例如,讲“面向经济全球化”一课时,选择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苹果公司作为情境背景。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今年9月,苹果手机宣布其全球销量超过10亿台,风光背后,是无数的代工厂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为其做嫁衣。看到这些反差极大的信息,课堂气氛学生不禁从兴奋转向不满苹果公司把高额利润都收入囊中,气愤中国从事加工组装的企业只有微薄的6.54美元,并留下了污染问题。冷静之后,学生会开始反思问题的根源是因为苹果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品牌等竞争优势,因此,在手機利润分配上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2]。在合作中探讨全球化积极和消极影响。
探究二:苹果的另一面
材料一:“日本感冒,全球吃药”
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苹果公司需要的闪存价格随即暴涨,这场地震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国苹果的供应链,也使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陷入灾难,让人们意识到:“日本感冒,全球吃药”绝非虚言!
材料二:8月31日,包括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内的国内5家环保NGO组织联合发布报告,公布了一份苹果在中国供应链的污染地图,曝光了27家苹果疑似供应商,直指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供应商存在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指出“苹果”时尚产品的背后,是以“毒害环境、伤害社区、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
苹果没有工厂,业务全部外包,一个螺丝钉都不生产,表面上看是无限绿色的,他们一直对外的承诺也是确保最高程度的社会责任。可是,在中国,它不看供应商的环 境表现,一切以价格作为标准。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而与此相对应,苹果公司在每台 iPhone4上的获利高达360美元。苹果前三个财季在华狂收88亿美元。赚多少钱不是问题,但留下这么多污染和毒害,这钱上有血泪。
思考: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什么问题?
四、问题引导,提升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利用课堂探究活动,精心设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设置的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和维持学生的思考的动力,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 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2]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6(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