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培养适应社区音乐人才的需求

2017-10-10 23:37王清珊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

王清珊

【摘 要】社区音乐活动是我国国民音乐体系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党和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社区音乐活动的良性发展将推动我国整體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随着社区音乐文化的逐步发展,必将对社区音乐人才的需求加大,也将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一方面高校音乐教育要在培养专业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艺术实践;另一方面,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要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的职责,为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社区音乐;高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179-02

一、我国社区音乐活动现状及其特点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社区音乐基本上以社区居民自发地开展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为主。以长沙市天心区桂庄社区和岳麓区向阳社区的音乐活动为例:

(一)参与人群具有年龄层次的单一性。桂庄社区和向阳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大部分是老年人,且以女性居多,大都为55-70岁之间的女性,活动时间基本是工作日的白天。

(二)参与者音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难以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在桂庄社区和向阳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既有专门的文艺团队退休的演职人员,也有自成体系的“民间艺人”;既有企事业、机关单位退休的文娱积极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五音不全的居民。其音乐活动的种类有对专业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小型器乐合奏(民乐为主)、多声部合唱,也有大众更易于参与的广场舞、腰鼓、健身操等。

(三)支持和发展社区音乐活动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以桂庄社区为例,在该社区的富景园小区活跃着一支名为“富景爱心艺术团”的队伍,该艺术团为小区居民自发组织成立,下设舞蹈队、合唱队和器乐队,成员均为该小区居民。由于该团队成员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加之对音乐有着较高的热情,平常的学习、排练都比较认真,所以排练出的节目往往能体现出一定的水准,经常代表社区参加天心区或长沙市的比赛、演出,获得过多项荣誉。但该团队日常的排练、演出等所需的必要开销都是居民自掏腰包,舞蹈的排练由于缺乏配套的室内排练场地,而在室外排练则易受天气影响,甚至出现扰民的现象。这些都体现出国家相关政策对于促进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并且缺乏对于社会资金投入的引导。

二、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社区音乐活动的相互关系

高校与社区本属于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领域,但在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和校地合作日趋纵深的情况下,加强高校音乐院系与社区音乐教育的互动就变得更加可能。如上海音乐学院自2002年起,就先后与上海市的徐汇区政府、长宁区政府、普陀区政府、浦东区政府签订了高雅音乐进社区的合作协议。这种合作主要是由学院管理部门与区县政府机关的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商讨学院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和内容,再由艺术处和社区街道办事处具体落实文化合作项目。如东方乐器博物馆、星期音乐会等项目就是采用这种合作方式参与到社区的文化建设之中的。其中“星期音乐会”作为普及型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与长宁区文化局共同合作举办“长宁星期音乐会”,与徐汇区政府共同主办“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持续以免费音乐会的形式向社区群众普及高雅音乐艺术、提供音乐文化服务,现已在徐家汇社区、长宁区社区群众中形成良好的欣赏高雅音乐艺术的文化氛围。通过专业的辅导,长宁区及徐汇区的多个社区业余音乐团体的音乐表演水平取得长足的进步,其音乐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上海音乐学院在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代表参与居民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就为探讨出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互利共赢的关系作出了很好的尝试。

三、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培养适应社区的音乐人

根据社区音乐活动更多的是重娱乐,轻技能的特点,所以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进一步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向注重实践和重社会服务性转变。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的学生自发成立“乐羽”社区音乐志愿者团队,形成常态化定期到天心区桂庄社区和岳麓区向阳社区(一周三次)为居民提供如舞蹈身韵(广场舞)、器乐合奏、合唱与指挥等音乐类型的指导服务。“学社合作”形式的音乐志愿服务,为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注入了激情与活力,提高了其音乐活动的品质。与此同时,学生既锻炼了将专业学以致用的能力,又在实践中发现、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继而不断获得提升,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此亦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

(一)变单一专业学习为综合性专业学习。高校音乐专业一般是按学科的门类,将各个不同专业进行细分化、具体化的课程设置,往往更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音乐在大众娱乐最常见的文艺晚会中,尤以歌、舞、乐等艺术形式融合一体的节目较为典型,在社区音乐活动中更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运用。

(二)加强创编能力。作为社会音乐活动者、服务者,无法照搬学校的教学模式去指导社区音乐活动。比如社区的音乐活动形式可能更具多元化、多样性的特性,一个节目中可以有边唱边跳边奏相结合,而不像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多为只有唱或只有奏、跳的形式。另外由于社区的受众面广,参与人群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作品往往需要经过改编以适应社区居民表演的需求,如“乐羽”志愿团队的同学在进行四声部合唱曲《在灿烂阳光下》的教唱和指挥时,会将其改变成二声部的合唱,同时加入童声领唱,在保留本首作品音乐风格的同时,丰富演出形式。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培养具有较为全面音乐素养、具有对文艺演出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在社区建立固定的大学生音乐实践基地。高校音乐院系可与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践实训基地,组织师生到社区定期开展社区音乐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文艺进社区的形式,组织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音乐活动,一方面能提升社区音乐文化生活的品质和居民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能使音乐专业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了解群众音乐文化的需求,并积累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

(四)对地域性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保护。我国很多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就蕴含在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之中,各地有曲艺、戏曲、俚曲小调、民族民间舞蹈和民乐,像湖南长沙就有长沙弹词、长沙花鼓戏、湘剧等。可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却正在逐渐萎缩,甚至消失。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在参与社区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应把地方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与高校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纳入国民音乐教育体系之下。在高等音乐教育阶段,可联合当地的音协或民间艺术团体,开展当地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

四、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走进社区音乐活动应注重实践并促进其稳定发展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政府部门有重点、有步骤的资金投入支持。如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是2005年开始,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育局和各高等院校共同创办,立足于上海市高等院校优秀文化资源面向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实践,通过艺术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建艺术实践中心的模式,结合社区政府的财力物质资源和艺术院校的文化艺术智力资源,共同为社区群众提供艺术文化的普及、教育、欣赏途径。政府的政策鼓励和物质支持能为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社区音乐活动的長效结合提供必要保障,使高校能持续参与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社区居民能保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使社区音乐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进而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高校加强对音乐艺术实践学习的引导和指导。由于音乐专业的教学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学生通过参与社会音乐文化活动来检验日常学习成果、锻炼心理素质、积累艺术阅历便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社会艺术实践学分制、制定相关考评优先的管理办法等政策(如将师生参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作为学院德育考核的指标之一),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音乐实践活动。高校通过建立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相适应的合作机制,使学校音乐艺术实践工作在融入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亦能根据合作反馈或实际案例来提高对社区文化促进教育工作、音乐作品创作作用的认识,从而促进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三)社区条件的创造。首先,社区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并重视音乐文化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管理办法,使工作的开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其次,社区工作应注重社区音乐工作者的培养和艺术管理人才的引进,以专业音乐艺术知识支持开展的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势必彰显社区的文艺特色和品位。再次,社区工作者从音乐具有育人性的作用出发,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音乐活动,为活跃社区音乐文化创设良好氛围。

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精神氛围奠定基础。党的十八大目标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型社会,没有文化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前,在党和国家正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校音乐院系应当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服好务,助力实现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高校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