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酷儿电影新浪潮是1990年代早期在电影节巡演时获得评论界称赞的一次电影运动,这次运动和作品也被称为“新酷儿电影”。酷儿文化的产生是源于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家长制的反对,从这个角度来讲,酷儿这个团体在一定意义上就带有一种天生的、泛女性主义性质。而女性主义在酷儿社会中的女同/女权变形,成为了酷儿电影新浪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酷儿电影新浪潮由新的一代发起,体现了思想上的转变,它重新诠释了女性主义所提出的个人和政治之间的联系,酷儿电影作为一个概念的出现,是应和酷儿理论的产物。酷儿理论可以被看作是挑战和推进由女性主义理论提出的关于性别与性欲的论争。新酷儿电影基于酷儿理论与旧的酷儿电影,重新诠释并发扬了女性主义。
新酷儿电影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顽症,就是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新酷儿电影界大多都是男同性恋导演,在电影工业这个异性恋主导的世界里,对女同性恋电影人的投资始终小于对男同性恋电影人的投资。作为政治实践的酷儿并没有解决女同性恋仍然不被重视的问题。而女同性恋影片就像是一闪而过的彗星,点亮了大银幕之后不久消失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然而这些数量稀少的女同性恋影片,在点亮天际之时,却也让站在地上的人们,得以一瞥光明的样子。
1994年圣丹斯电影节,一部标志着女性主义代表新酷儿电影得到了大众认可。这就是几乎由女同性恋主创团队打造的、讲述女同性恋故事、面对女同性恋观众群的《钓鱼去》。电影异常成功,圣丹斯电影节迎来了第一次女同性恋晚餐,高德温在电影节开幕的周末与他们签下了发行合约,创造了圣丹斯电影节的历史。
而电影人谢丽尔·邓耶则用她的电影处女作《西瓜女郎》打破了白人女性形象才能是电影主角的思维定式。它是女同性恋文化中的一座纪念碑,从跨种族吸引的斗争,到对文化英雄的需求,纵览电影史,《西瓜女郎》融合了非裔美国人文化、女同性恋态度、种族关系以及女同性恋之间吸引力难以捉摸的奥秘。
20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当新酷儿电影兴起之际,另一种电影现象也开始浮出了水面,多种因素促成了它的发展,这就是“致命女同性恋电影”。它们的出发点是,当时社会形势下不能接受被女同性恋、酷儿等局外人需要靠幻想来获得生活的勇气。因此,一系列的女性联手谋杀他人的电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而在1984-1993年,酷儿文化方兴未艾,女性性取向也同时开始拥有了力量,新的“女同性恋风尚”正在兴起,美国军国主义和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案也在不断加剧。充满杀气的女性成为电影中的新风尚,扭转了长期以来女同性恋在电影末尾必须死去的电影公式。正是这些致命的女同性恋,使得在新酷儿电影环境下的分析成为可能。
致命女同性恋风尚出现的几年之间,发行了两部电影,将公众的关注度集中在了性别和权力的问题之上。《末路狂花》(1991年)和《本能》(1992年)两部电影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女性美丽和暴力之间的关系,也收获了不同的反响。这两部影片标志着人们心中对女性在社会中可接受地位的转变。它们是一种平衡,是在男权社会、保守势力中苦苦挣扎的女性和女同性恋们迫切需要的流行文化幻想。它們都呼应了新酷儿电影的观点,即“负面形象”可以在新后现代酷儿时代被收回,甚至完成从负面到正面的改变。许多女同性恋者都很乐意抛却过去动荡时代中善恶道德的标杆。时代已经改变,角色也有所改变:坏女人也有可能是新的女主角。
随着女同性恋和杀手形象的结合,其他电影也走上了同样的路线,开始不停地塑造这种形象来博取关注。致命女同性恋的电影类型在90年代中期继续发展扩张,1994年有三部艺术电影上映,这三部电影都讲述了共同杀人的女性或少女。两年之后,这一数字便成倍增长,致命女同性恋电影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耗尽了人们对它的欢迎。几乎所有的女同性恋杀手电影的导演都是男性,他们兴奋地对这充满威胁的想法作出回应。在短短的四年里,谋杀与女同性恋性之间的关系就被复制到了直接或间接符合致命的同性恋类型的许多电影中。在致命女同性恋电影中,证明屏幕上的女性是同性恋的证据正是因为她们在一起杀人,换句话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电影里,杀人取代了性爱,成为另一种形式上的圆满。致命女同性恋电影由女性主义的集大成体现最终转变成了对女同性恋群体的一种猎奇和男权社会下男性另一种形式上的控制。
诚然,女同/女权主义无论在电影中还是社会上都受到的了一些阻力,但这些作品和思潮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深远的。我们有希望在今后的新酷儿电影中继续看到女性主义的光辉,也可以期待会有更多的女性、女同性恋会因为这些具有女性主义的电影而关注和加入女性平权运动。
参考文献:
[1][美]B.卢比·里奇.新酷儿电影[M].丁亚琼,马磊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2-4,131-134,258-265.
[2][美]哈里·M·本肖夫,西恩·格里菲恩.什么是酷儿电影史[J].李二仕译.世界电影,2008(04).
[3]李二仕.新酷儿电影[J].当代电影,2009(06).
[4]李二仕.酷儿理论与电影[J].当代电影,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