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锋,袁晓伟,李成福,李青松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TKA后关节腔注入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对患者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海锋,袁晓伟,李成福,李青松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入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行单侧TKA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常规进行TKA,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含3.0 g氨甲环酸、0.25 mg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50 mL,对照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含3.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50 mL,两组均夹闭引流管2 h。观察两组出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隐形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PC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隐性出血量、总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 h Hb、PCV均降低,观察组术后24 h PT升高(P均<0.05);对照组术后24 h PT、APTT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24 h,观察组Hb、PCV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关节腔内局部注入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可减少TKA患者术后出血,且对其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氨甲环酸;肾上腺素;出血;凝血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因术中需对软组织进行大面积剥离,对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进行截骨,故术中出血量较大,部分患者术后发生贫血。文献报道,单侧TKA患者的总出血量为800~1 800 mL[1],且多发生于术后[2~5]。氨甲环酸属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通过可逆性阻断纤溶酶原的相应位点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肾上腺素可兴奋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内脏、黏膜等小血管收缩。2015年1月~2016年7月,本研究观察关节腔内局部注入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对单侧TKA术后患者出血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拟行单侧TKA的患者64例,男27例、女37例,年龄60~73(66.21±3.85)岁;骨性关节炎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创伤性关节炎10例;左膝29例,右膝3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75岁;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退行性骨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③初次行单侧TKA。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②血红蛋白(Hb)≤100 g/L;③术前进行抗凝治疗或输血治疗;④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疾病及高血压;⑤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及用药方法 两组均采用髌骨前正中切口,由同一组医生于髌旁内侧入路常规行TKA。术中使用止血带止血,行股骨、胫骨截骨后安装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美国Zimmer公司)。手术均于90 min内完成,术后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术区。观察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含3.0 g氨甲环酸、0.25 mg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50 mL,对照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含3.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50 mL。夹闭引流管2 h后负压吸引,术后24 h内拔除引流管。
1.3 相关指标观察 ①出血量: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前血容量[6]×(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红细胞压积),隐性出血量[7]= 总出血量-术后可见出血量+输入红细胞量。②引流量。③Hb、红细胞压积(PC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约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PCV、PT、APTT。
2.1 两组出血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两组引流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66.28±12.67)、(178.13±10.48)mL,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Hb、PCV、PT、APTT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Hb、PCV、PT、APTT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24 h比较,#P<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严重膝关节疾病患者接受TKA治疗,现阶段TKA手术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手术时间较以往大幅缩短。为预防术中出血较多以及保持术野清晰,术中常使用止血带控制出血。但长时间使用止血带会导致患肢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组织内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释放,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增加术后出血风险[8,9]。
氨甲环酸具有与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高度亲和的特性,可阻断纤溶酶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单体之间的结合,使纤维蛋白无法降解,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已有研究证实,TKI后静脉或关节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均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10,11]。术后早期应用氨甲环酸可使出血量减少30%~50%[12],而且对于术前有血栓风险的患者,关节腔内局部应用比静滴应用氨甲环酸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13]。Guzel等[14]研究表明,与自体血回输方式比较,TKA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及治疗费用,并降低输血率。
肾上腺素可使内脏、黏膜等小血管收缩,促进人血小板聚集,加速凝血过程,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15]。局部使用肾上腺素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并减少通过血管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多数外科医生将肾上腺素与麻醉药混合后局部应用,具有延长麻醉时间的作用[16]。也有文献报道,关节内注射含有肾上腺素的“鸡尾酒”镇痛液可减轻TKA术后慢性疼痛[17]。本研究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Hb、PCV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24 h Hb、PCV均高于对照组,隐性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关节腔内局部注入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可减少TKA患者术后出血;对照组术后24 h PT、AP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 h 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关节腔内局部注入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关节腔内局部注入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可减少TKA患者术后出血,且对其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是关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剂量,以及引流管夹闭的时间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Maniar RN, Kumar G, Singhi T, et al. Most effective regimen of tranexamic acid in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in 240 patients[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2,470(9):2605-2612.
[2] Sehat KR, Evans RL, Newman JH. Hidden blood loss following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Correct management of blood loss should take hidden loss into account[J]. J Bone Joint Surg Bri, 2004,86(4):561-565.
[3] Banerjee S, Kapadia BH, Issa K, et al.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prevent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J Knee Surg, 2013,26(6):395-400.
[4] Cundy WJ, Theodoulou A, Ling CM, et al.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J Knee Surg, 2017,30(5):452-459.
[5] Prasad N, Padmanabhan V, Mullaji A.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J]. Int Orthop, 2007,31(1):39-44.
[6] Nadler SB, Hidalgo JH, Bloch T. Prediction of blood volume in normal human adults[J]. Surgery, 1962,51(2):224-232.
[7] Gross JB. Estimating allowable blood loss: corrected for dilution[J]. Anesthesiology, 1983,58(3):277-280.
[8] Koehler SM, Fields A, Noori N, et al. Safety of tourniquet use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s[J]. Am J Orthop, 2015,44(9):308-316.
李青松(E-mail: liqscn@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32.021
R687.3
B
1002-266X(2017)32-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