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辉
(长江南京航道局南京航道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11)
昔日旧码头,今朝滨水园—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设计艺术探析
张立辉
(长江南京航道局南京航道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11)
由于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关电厂码头变为一个工业废弃地。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现已成为市民喜爱的滨水公园。该设计既简洁流畅、朴实无华,又易于活动、方便赏景。人们既可在码头平台上欣赏美丽的南京市滨江风光带,又可在传送带与展厅之间回忆电厂的历史。公园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尊重历史、突出主题、以人为本的理念。
工业遗址;保护开发;滨水公园;休闲娱乐
下关电厂位于南京市西北隅的长江岸边,距市中心约7 km,其前身可追溯到1910年创建的中华民国首都电厂。长期以来,电厂通过水路进行煤炭的运输,在长江边建有1座高桩梁板码头,以及转运站、配电间等辅助建筑物。
随着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关电厂已迁建至郊区,而该电厂码头则被废弃。当码头停止货物运输后,社会各界呼吁将旧码头作为工业遗产加以保护。随后,南京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南京下关滨江区总体规划规划》,确定对电厂码头进行保护性开发,改造成具有工业遗产展览功能的公共游园。该项目于2014年2月开工建设,工期约1 a,总概算投资5 222.16万元。目前,该公园已对外免费开放,作为典型的工业遗址公园,为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增添了些许风采。
下关电厂码头为1个1 500吨级散货泊位,码头长131.85 m,宽21.00 m,结构型式为高桩梁板式。码头平台通过宽度为6.00 m的引桥与陆域相连。码头中部设转运站1座,码头后沿设皮带机高架廊道和接岸斜廊桥,码头上游侧后方有1座独立的阀门间,通过钢便桥与码头平台相连。码头后方还有配电间、循环水泵房、循环水加氯间等辅助建筑物,均位于市政防汛墙的江侧。其中,转运站、阀门间、配电间、水泵房等建筑物的结构特征见表1。原码头卫星图见图1,原码头立面见图2。
表1 主要建筑结构特征一览表
图1 原码头卫星图
图2 原码头立面图
2.1 总体规划
项目保留了基地内价值较高的建筑,分别为码头平台、循环水泵房、转运站、配电间、阀门间、传送带平台,并新增水景餐厅和景观平台。沿防汛墙,原循环水泵房、转运站和配电间呈一字型排开,通过连桥等与江侧的码头平台及阀门间相连。在项目用地的周边设置绿化带,并在码头平台上铺设覆土绿化,营造宜人的室外环境。除了地面的绿化带外,在建筑的屋顶设计屋顶绿化,满足滨江景观带的视觉需要。
2.2 功能布局
建筑主要功能为工业遗址设备展示,少量配套餐饮、休闲,通过良好的流线组织将3个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1号楼(原循环水泵房)与2号楼(原转运站)相连,形成连续的展厅。1号楼部分地板为玻璃,用于展示地下设备;2号楼墙体局部打开,使其成为从室内到室外、从展厅到庭院的过渡空间;3号楼(原配电间)以休息和餐饮服务空间为主,与2号楼之间通过开敞的入口门厅相连,交通便捷。西侧为水景庭院,北侧观景平台设有露天茶座,环境清幽;4号楼(原阀门间)临江而建,将一层墙体去除,形成开敞的展示空间,可从多角度观赏保留的工业设施;二层作为餐饮休闲区,是欣赏江景的绝佳位置;基地南侧通过拆除中山码头与基地之间的建筑,形成良好的过渡空间。将原有的水景加以改造,搭建东西连通的连廊以及亲水平台,提供休闲座椅使人停留。由此在1号楼与4号楼之间围和成小庭院式的空间,提供良好的景观视野。
老码头废弃的工业机器和管道是值得保留的纪念物,运煤传送带进一步加强了景观的纵深感,向人们阐述着电厂老码头运作历史的全过程。通过设置绿地植被及休闲座椅,将运煤传送带底层改造成展示休憩的灰空间,北侧则以6号楼水景餐厅作为整个基地的收景。码头改造效果见图3,改造后的下关电厂码头见图4。
图3 码头改造效果图
图4 改造后的下关电厂码头图
2.3 交通组织
由于防汛墙限制,基地只在江边路设主次出入口,满足人行需要。
交通流线结合改造与新建建筑,参观者可依次浏览整个展区。经入口门厅,进入2号楼(原转运站)过渡展区可进入1号主展厅,通过其二层连廊可到达码头平台,此处则可选择去往4号楼展厅、5号楼室外观景平台、6号楼水景餐厅等方向。通过室内、室外及展厅、庭院的穿插组合,带领观众体验完整丰富的动态空间。总体布置及交通组织见图5。
图5 总体布置及交通组织图
3.1 尊重历史
城市的历史不仅仅记载在书中的文字与图片上,更记载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下关电厂码头作为南京市重要的工业遗产,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因此,项目保留了码头平台、塔吊、轨道、传送带平台等作业区的典型标志。抱着尊重历史的态度,设计师对这些历史记忆的载体进行了解读,力求在保护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虽然电厂已经搬迁,码头已经废弃,但是游客在参观公园时,看到这些历史的印记,便能展开联想,回味电厂百年历史,犹如时光穿越。此外,即便是新设计的小品景观,也没有脱离场地的性质与历史,均为锦上添花之作。
3.2 突出主题
由于水路运输具有低成本、大批量、远运距等优点,大批量的煤炭多采用船舶进行运输。码头是水运活动的起止点,而工艺流程则是码头的灵魂。为了突出码头这个主题,给人们展现一个活生生的码头,设计师集中笔墨对码头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复演。项目保留了用于煤炭装卸和传输的塔吊和皮带机,巧妙地将皮带机上的煤炭换成了水流,并配上柔和的灯光。曾经黑压压的煤炭,如今化作了涓涓细流,带着人们从传送平台出发,经斜廊桥后进入2号展厅(原转运站)。在展厅内,皮带机的终点处,1台立式液晶显示屏上循环播放视频短片,短短几分钟,码头卸煤的全程便历历在目。
从塔吊到传送平台,到廊桥,到展厅,再到液晶显示屏,是一个连续并且完整的过程,在设计师的精心安排下,无需导游,人们仅需跟随脚步,码头主题便一步一步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3.3 以人为本
码头本是货物装卸的场所,单调乏味,如今摇身变成了具有工业遗产展览功能的公共游园,离不开设计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为了满足人们与滚滚长江零距离接触的需求,码头上建起了三面临水,并且集观景、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水景餐厅,成了该项目的一大特色;为了开阔人们的视野,使整个公园通透,原内部防汛墙由钢筋混凝土实体墙改造成为既可防洪又可观景的玻璃防汛墙; 1号楼与4号楼之间的庭院内安装了动感发电单车,人们在锻炼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发电的乐趣。此外,码头平台上的休息长廊、展厅内的无障碍电梯、传送带平台上的望远镜等,均是设计师从游览者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的。水景餐厅见图6,动感发电单车见图7。
图6 水景餐厅图
图7 动感发电单车图
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的建设,是人们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开发的尝试,其设计和建造也许不够完美,或许有一定的缺陷。然而,这种对工业遗产积极保护的态度,以及该公园设计中所体现出的尊重历史、突出主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值得学习与借鉴。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刘滨谊.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J].世界建筑,2007(7):120 - 123.
[4] 俞楠,于汶卉.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J].城市建筑,2015(5):92 - 101.
[5] 俞楠,于汶卉,胡庆华,等.下关电厂码头装修改造工程初步设计[R].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2013.
[6]俞楠,于汶卉,胡庆华, 等.下关电厂码头装修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R].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2013.
(责任编辑 郎忘忧)
TU242
B
1008 - 701X(2017)05 - 0077 - 03
10.13641/j.cnki.33 - 1162/tv.2017.05.021
2016-09-26
张立辉(1967 - ),男,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运工程基建管理及研究工作。E - mail:654757398@qq.com
陈凯敏(1985 - ),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港口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E - mail:pierce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