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2017-10-10 06:33毛文君
体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考研显著性

毛文君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毛文君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对北京体育大学407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状况,并分析年级、性别、专业类别等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整体水平较高,在不同问卷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建议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加强。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

“认同”一词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

对于专业认同,国内外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在我国,学者对于专业认同概念的认识比较广泛,例如王俪静等人的研究中认为专业认同是价值的内化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意像的形成过程[2]。王顶明指出所谓的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认可,并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3]。杨晶认为高师学生专业认同主要指高师学生真正喜欢教师这个专业,愿意把教师专业当成职业,并对教师专业有积极的情感和正面的评价[4]。张丽莉则认为所谓的专业认一个人表现出对所学专业的认可情感;具有专业认同感的人会坚信自己所学专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5]。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研究对于专业认同概念的界定更加倾向于王顶明所作出的定义,即所谓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和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3]。

对于专业认同,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内容和方向上存在一些不同。在国外,由于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较大,因此学者并不是单纯地研究专业认同,而是将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相结合,将认同的概念具化到某一职业领域中。例如,对于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的认同。在我国的高校中,专业基本上是一贯制的,大多数学生在上学期间几乎不会改变所学专业。一旦学生不了解甚至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另外,专业认同感不高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对自己所学专业不认同而被迫在毕业时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无形中也是对于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广大青年学生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损失。

就整体而言,我国学者对于专业认同的研究并不丰富。而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领域的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探讨,为提升这一群体专业认同的水平提供对策研究,同时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乃至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北京体育大学三个年级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45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个别调查和集体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对样本量较多年级的学生进行个人真实信息采集,以便进行后续追踪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于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前人有相关的探讨,本研究在周靖一《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6]的基础上结合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特点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共20题),第二部分是专业感受问卷(共13题),第三部分是职业规划问卷(共21题),第四部分是人口学变量(共11题)。其中前三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选项依次赋值1-5分。

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共20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2,问卷的四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1.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专业感受问卷共13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5.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职业规划问卷共21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7,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8.3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统计与分析

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问卷回收率及样本量情况

表1 样本量情况表

4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07份,有效回收率90.44%,其中男生191份,女生216份,研一233份,研二102份 研三72份,因各年级招生人数不同及受到高年级学生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等因素影响,研二、研三学生样本量少于研一。

2.2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整体状况

如表2所示,专业认知和情感问卷最低得分为33分,最高得分为 100分,这一问卷整体样本的标准化平均分为3.74分,高于中间分值3分,表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整体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程度较好。而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的标准化平均分值相对于其他两个问卷略低,但是也高于中间分值。这说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状况中等偏上。

表2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整体情况描述统计

2.3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

如表3所示,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工作经历、自评所学专业冷热程度等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来源因素上并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1)在性别因素上,三个问卷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男生在三个问卷上的得分均值均高于女生;(2)在三个问卷上均表现出了三年级分值最低,一年级分值最高的特征;(3)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整体水平高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4)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为热门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高于认为是冷门的学生;(5)不同的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所在地对于专业认同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6)体育院校专业类型包括学科类(体育理论类专业,如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等)和术科类(运动技术动作类专业,如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两大类,两个专业类型在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生涯规划问卷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感受问卷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7)在是否跨专业考研因素上,只有生涯规划问卷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的分值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体现出了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识和水平相对较高。

表3 不同因素对体育院校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差异

3 讨论与分析

3.1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三个问卷在满分为5分的评价体系中,其标准化平均分都高于3.5分。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问卷的得分相对较低,这主要与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不强有关。

3.2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中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当前就业形势有直接关系,由于婚育等客观现实问题的存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男生更为青睐,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难度要明显高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女生对所学专业的社会竞争力缺乏信心,专业认同度下降。

3.3 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随年级的升高呈负相关,即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这与秦攀博[7]、傅蕾[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级的增长,毕业就业等压力伴随而来,而所学专业与就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不匹配会导致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下降。

3.4 相比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有一定工作经历再次回到校园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有过工作经历再回到校园读书的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会更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这部分学生在回到校园后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更加专注于所学专业。

3.5 在前人对于综合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中,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这两个因素都对专业认同度有明显影响。然而它们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体育院校专业特点与普通院校有所区别所致,同时与研究过程中采用的问卷和研究对象不同等因素有关。

3.6 从跨专业(即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不同)考研学生和非跨专业考研学生的对比来看,他们在专业认知与专业情感、专业感受两个问卷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涯规划问卷上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要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思考,因此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专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呈现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的特点;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不同专业类型对于学生的专业感受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以及生涯规划影响不明显;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更强,相关知识储备更丰富;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冷热门的评价直接影响专业认同度的高低。

4.2 建议

(1)优化体育院校研究生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当与社会整体发展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无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专业作出相应调整。打破招生人数和比例一经确定就多年不变的模式,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灵活调整招生比例,增加需求旺盛专业的招生比例,减少需求萎缩专业的招生人数。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减轻后续就业压力。

(2)不断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增加与专业相关的高水平、前沿性的学术活动。重视社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提高导师对于学生指导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除了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感情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3)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相关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建议在培养过程初期就增加相关内容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在报考研究生时应当慎重选择,综合考虑个人理想、学习水平、家庭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详细了解将要报考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前景和就业状况等信息。

[1]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2):227-234.

[2]王俪静,邱淑政. 成为教师: 师范生的专业认同[J].教育研究月刊,2002(99):132-134.

[3]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4]杨晶.高师学生教师专业认同内涵研究[J].科技信息,2007(34):18.

[5]张丽莉.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周靖一.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

[7]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8]傅蕾,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5):141-144.

O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aster Degree Students in Spo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MAO Wenj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毛文君(1983-),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考研显著性
我的考研故事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